交通旅游协同3.0:中国交通和旅游步入“全面融合”时代

【品橙旅游】随着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成型和旅游的快速发展,交通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以下简称交旅融合)成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交通和旅游提质增效,赋能旅游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近日,为深入推进实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更好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国铁集团共同遴选出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68项,通过示范案例的引导作用,带领全国文化和旅游、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学习和借鉴,从而更好地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相较于2023年首批推出的46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第二批案例在分布格局、实践类型等方面均全面展开,标志着继2017年明确提出“交通和旅游融合发展”概念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引导下,中国交通和旅游步入了“全面融合”时代。


图片

©摄图网


一、交通旅游协同3.0—交旅融合


交通系统和旅游系统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命脉,对于地区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和引导性作用。交通发挥着连接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工业革命以来,历次交通技术的变革对旅游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19世纪,蒸汽火车促进了近代旅游的出现,20世纪现代大体量喷气式飞机引领了现代旅游时代的到来。纵观工业革命以来交通和旅游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二者关系依次经历了以满足旅游可进入性的衍生交通需求1.0阶段和专门化旅游交通发展2.0阶段,目前正在进入以交旅融合发展为核心的3.0阶段。工业革命以来,交通技术变革引致“时空压缩”效应,交通更多地以克服地理空间距离摩擦和提升旅游可进入性为主要功能,传统的出行景观空间更多的转向地理空间,以专门化旅游交通为区分,交通与旅游经历了旅游衍生交通需求1.0阶段和以旅游交通为核心的2.0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融合发展既是交通运输和旅游业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亦是适应国民旅游需求结构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幸福出行、出游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智慧交通、低空交通、新能源和MaaS等为核心的新交通模式快速发展,有效支撑地理空间与景观地方空间的融合,交通和旅游开始了在设施与服务、功能、产品、产业等方面统筹、协同与融合,交通和旅游协同进入了交旅融合3.0阶段。


二、交旅全面融合发展格局与实践模式


交旅融合以高质量服务居民幸福出行、幸福出游为目标,以提升旅游可进入性、打造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交通运输、运游结合业态和产品为核心抓手,交通运输系统和旅游系统在设施与服务、功能、产品、产业等方面统筹、协同与融合的现象与过程。第二批入选交旅融合示范的68项案例涉及设施、服务、产品等多方面的融合,在分布格局、融合载体、实践类型等方面均体现出全面融合特征,体现了国家和地方在推动交旅融合方面的政策导向和实践探索成效。


(一)发展格局


结合入选交旅融合示范的第一批46项案例和第二批68项案例,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14项交旅融合示范案例,覆盖31个省区市。从省域来看,交旅融合示范案例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有6项入选案例;甘肃省、广东省、贵州省、湖北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云南省、浙江省等9省市均有5项入选案例(图2)。与第一批相比较,广东省、湖北省、上海市、安徽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6省区市入选案例显著增加。从融合载体来看(图1、3),旅游公路类61项、铁路旅游类13项、商业航空旅游类4项、低空旅游类8项、水路旅游类13项、交通设施旅游类6项、综合交通旅游类1项、主题邮局8项。


图片

图1 全国交旅融合示范案例的类别分布


图片

图2 全国交旅融合示范案例的空间分布图


图片

图3 全国交旅融合示范案例的类别空间分布图(两批合计)


(三)实践模式


从已公布的两批交旅融合示范案例来看,交旅融合案例应用场景广泛,并在部分试点省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围绕快进-慢游-景区内部网络具体属性形成了多种实践模式。 


表1 全国交旅融合实践典型案例归纳

图片


  1. 优化快进网络建设提升旅游可进入性


游客必须能够进入旅游吸引物,是旅游吸引物的基本先决条件。交通对旅游发展的首要作用即是提升旅游资源可进入性。结合地方旅游资源禀赋与文化特点,打造主题民航旅游融合航线,整合民航中长途与低空短途交通功能,搭建“干支通,全网联”航线网络大大增强了旅游资源可进入性。前者如江西机场红色旅游精品航线、呼和浩特—乌兰浩特红色航线,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内涵,鼓励航空公司根据旅游客流走向合理安排调整航线航班,后者包括鄂尔多斯机场“干支通、全网联”交旅融合案例、“干支通、全网联”云南试点助力民航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案例等,通过推广国内通程航班业务,提升中转便利化服务水平,加强航空干线、支线和通航短途运输间互联互通,纳入“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


图片

 图4 交旅融合实践热词—提升旅游可进入性(第一批+第二批)


2. 打造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不仅仅是旅游流空间位移的手段,其本身亦是游客探索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交通旅游出行,就是要结合慢游和景区内部出游网络建设,将旅游交通出行本身作为旅游体验的一部分,在丰富游客旅行内容,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的同时,也能促进沿途区域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典型案例包括了风景道、乡村旅游公路、干线旅游公路、公路服务区、旅游专列、观光巴士、内河航道旅游、自驾游与房车营地等类型。各类实践案例致力于提升旅游体验功能,成为游客停留消费、享受服务的重要空间载体。


随着低空交通的发展,各地积极构建“低空+旅游+”产品体系,低空旅游场景化应用逐步展开,总结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和领先的运营模式,如案例中的法库低空文旅融合项目、敦煌“飞天”通用航空项目等。新能源车的普及和露营经济的兴起,也为自驾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舒适度高和功能多样化特点,提升了自驾与露营体验。交通运输系统要素自身(通常是交通遗产)亦是旅游吸引物的核心构成,如铁路吸引物,国外有许多历史遗留的窄轨铁路和其他特殊铁路,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怀旧和风景铁路线,案例中的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百年米轨小火车正是这种类型。

此外,两批案例中包括了8项主题邮局案例,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故宫、乡村振兴、地域文化等特定主题或概念而设立的邮政服务机构,通过特定的邮政产品(如邮票、明信片、信封等)来吸引集邮爱好者、游客和公众,不仅是邮政服务的延伸,也是文化传播和旅游推广的重要平台,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旅游文化体验。


图片

图5 交旅融合实践热词—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交通运输(第一批+第二批)


3. 打造运游结合新业态和产品


运游结合新业态和产品是交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引擎,一站式+定制化的全过程旅游出行服务是核心。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一体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交通转型进程的推进,将传统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与运输服务深度融合的多样化运游结合新业态和产品逐渐丰富,如基于MaaS的航空和铁路中转联程运输产品、城市观光旅游产品、铁路旅游复合产品、“机+景”“机+车”“机+酒”以及以团队旅客为对象的“机+旅”合作模式。两批交旅融合典型案例在这方面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如12306铁路旅游融合服务平台、常享游交旅融合服务体系、铁旅联动行李直送“轻松游”、深圳东部通航“联程接驳+空铁联运+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等。这种多样化模式旨在通过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来增强旅游体验,同时通过旅游活动的增加来提升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


图片

图6 交旅融合实践热词—运游结合新业态和产品(第一批+第二批)


三、从全面融合走向深度融合,构建交旅深度融合新发展格局


自2017年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交旅融合概念以来,经过7年的探索,我国已经培育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多方式与多模式的交旅融合创新项目、产品、线路,交通与旅游进入全面融合阶段,在促进交通与旅游转型发展,支撑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美丽中国建设方面正在产生积极效果。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交旅融合仍然存在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约束、区域间同质化竞争激烈、产品品质不高、消费潜力大但释放有限、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等问题,在促进交旅融合从全面融合走向深度融合,构建交旅深度融合新发展格局方面仍要下大力气。建议:


(1)以打造交旅融合地域系统为基本单元,进一步提升面向交旅融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适配性。交旅融合地域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以快进-慢游-景区内部网络为骨架,由多模式交通运输设施和服务体系、旅游产业、新技术与资源环境禀赋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融合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跨域交旅融合空间体系。基于包括新交通在内的各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围绕“快进慢游”提升旅游资源可进入性这一基础功能,提升面向交旅融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时空适配性,为满足人民群众幸福出行/出游需求奠定基础。


(2)整合延伸交旅融合全要素链条,因地制宜创新交旅融合模式。交旅融合模式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交旅融合地域系统为内核,依靠政府、企业和市场手段构建的促进旅游交通便利化、交通功能旅游化、地景空间融合化和交旅产业协同化并实现交通运输和旅游业提质增效,带动地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范式。交旅融合模式是中国交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要求地方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切合各类交通方式技术经济属性和地方文化和产业特色的交旅融合发展模式,系统总结国家和地方层面实践经验,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已有试点经验,搭建运游结合新业态发展平台,围绕完善优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健全交通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和推进运游结合产品创新等方面展开,分区分类提供多样化的交旅融合产品。


(3)重视新质生产力(新交通)与旅游融合。伴随着智慧交通、新能源和低空交通的迅速发展,基于MaaS理念,新交通体系的推进和技术进步将为未来交旅融合发展提供助推力。以低空经济为例,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现‘低空经济’后,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并首次写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低空经济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政策和产业驱动下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正加速落地。低空旅游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融合业态之一,旅游应用场景丰富,能够辐射带动包括低空旅游航空器研发、低空旅游交通、低空旅游观光、文化体育活动等低空旅游产业链的形成。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旅游资源,为低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随着发展低空经济被提到国家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高度,eVTOL 等新技术新应用产业化进程提速,低空旅游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低空旅游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交旅融合既是交通运输自身转型升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新时代旅游发展新需求的选择。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确定了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发展目标。交旅融合作为实现交通与旅游双向促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产品设计、加强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的出行与出游体验,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交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者:王姣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涛(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