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发生恶性火灾事故,造成325人死亡、130人受伤。其中中小学生288人,干部、教师及工作人员37人,受伤住院者130人。
今天,是火灾30周年,再回看这起火灾,有些教训仍然值得汲取。
这起火灾为什么导致了如此重大的人员伤亡?让我们根据有关资料来简单回忆分析一下:
当天,克拉玛依市教委和新疆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在克拉玛依市友谊馆举办迎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团专场文艺演出活动。全市7所中学、8所小学的学生、教师及有关领导共796人参加。在演出过程中,18时20分左右,舞台纱幕被光柱灯烤燃,火势迅速蔓延至剧厅,然后,人员在逃生中出了问题,导致了重大伤亡。这面这张图是个示意图,这个馆是内外两层的,外层123号门是入馆正门,当时只开了3号门;124578都没开;内层6个门,ABEF是开的,CD是关的。另外,内外层之间回廊上还有甲乙门,其中乙门锁死。这些显然都是很大的问题,这种人员密集的场所在使用中是不允许关门的。
舞台幕布是可燃的,按规定的话应该是不燃或难燃的,要做阻燃处理;历史上,因幕布导致大火有很多,垂直的幕布燃烧起来速度非常快,因而是致命的:1876年12月5日的纽约的布鲁克林剧场大火(278死), 1881年12月8日维也纳Ring剧院大火(620死),1903年12月30日的芝加哥伊洛魁人剧场大火(602死)失火原因非常类似,问题3,现场人员对火灾特性不了解,判断失误,逃生启动延误火灾发生后,现场组织了灭火,将幕布关闭试图用灭火器扑救,但没有成功,当火烧大后,才组织疏散。这个主要是对于火灾特性不够了解,不知道火会烧得这么快,会在室内发生轰燃,因而错失了前面的逃生时间。友谊馆内的座椅垫等可燃物是高分子材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绝大多数学生、老师、领导,是沿AB两个门向3号出口疏散逃生的,也就是沿着原来进来的门再返回,因此在这条线路上人员众多,最后形成了拥挤踩踏。这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麻博士收集分析的数据,当时在场人员中,死亡率最低的是克拉玛依本地官员,其次是学生,其次是老师,死亡率最高的是省里来的领导。根据麻博士的分析,在逃生过程中,学生和老师是第一批次开始行动,随后是省里来的领导,最后是本地官员。
学生、老师和省里来的领导,都是走的AB出口和3号门,因拥堵导致死亡率高,省里领导因为比学生和老师走得晚,死亡率更高。克拉玛依本地官员因为经常在友谊馆参加各类活动,地形熟悉,再加上疏散得晚(从国情来讲,他们不能比省里的领导先走),他们看到AB3线路非常拥堵,选择了走EF出口,躲在两个卫生间,此外烟气较少,最后得以生还,无一人死亡。
敬畏火灾,分析研究火灾特性,落实最基本的火灾防控措施,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是我们对这次火灾最好的纪念。
靠山屯闲话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
未来不迎,纵情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