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西北大学化工学院范代娣教授被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锚定一个方向长久扎下去
从孜孜不倦的求学生涯,到翻山越岭的科技创新之路,范代娣乐此不疲40年。她总是利用课余、行政之外的时间为学生指导难题,阅读科技前沿知识或与同行交流合作。
在查阅最新文献时,范代娣看到国外学者尝试用动物胶原蛋白制造“人工耳”“人工肾”的报道,很受启发,这可是人类生命健康领域非常需要的技术。她决定尝试这一领域。进一步阅读文献她发现,从牛、猪、鱼等动物源制备胶原蛋白,存在病毒隐患、排异反应、功效性因动物组织种别批次不均一等多重弊端。“动物源的胶原蛋白不行,那能不能直接用人的胶原蛋白呢?”当然,她断然不会冒法律伦理风险从人体提取胶原蛋白,而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构建重组胶原蛋白,使其与人体胶原蛋白高度相似。
她以青年人近乎“异想天开”的方式展望重组人胶原蛋白研究的未来:“如果能制备没有免疫排异反应的胶原蛋白,那人造器官就更能接近真正临床应用,人类健康长寿的夙愿是不是更进一步?”。
构建新的重组胶原蛋白分子(范代娣称之为类人胶原蛋白),研究没有先例,没有可供参考、对照的实验数据和资料,所有的一切,只能从零开始一点一点摸索。
发酵是制备重组胶原蛋白的重要工艺,没有足够的量根本不能评判设计的重组胶原是否与理论功效一致,免疫原性也无法评价。所以细胞工厂构建成功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高密度发酵制备足够的量才可以继续下面的研究。实验室的发酵工艺有别于工厂成熟工艺,从前期准备、中间操作到后期清洗罐体耗时很长,接近一周的时间内,罐体不能污染也不能有操作失误,否则这周时间白白浪费了。为了避免失误,除了严格操作轮班彻夜值守别无好的办法,实验过程辛苦单调,一刻都不敢放松。
2000年,范代娣的实验取得首个重大进展,用基因工程技术高密度发酵生产的一种类人胶原蛋白宣告问世。2001年,范代娣申请了中国第一个重组胶原蛋白发明专利“一种类人胶原蛋白及其生产方法”。
此后,范代娣在国家十五重大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项目支持下,解决了一系列重组胶原蛋白的分子从头设计及工程技术难题,我国重组胶原蛋白研究实现了由并跑到领跑的“跳跃”。
二十余年来,范代娣发表500多篇论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2件,出版专著及著作9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获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创先争先奖及多个国家级人才称号。她还首次发现了多种稀有皂苷优异的功效,了解了手性异构体、不同功效皂苷间的协同或者拮抗作用机制,解决了稀有人参皂苷规模生产的瓶颈问题。一个又一个的“第一”从范代娣的实验里喷涌而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正在释放强大的变革力量。
把成果从实验室搬上流水线
为了充分实现类人胶原蛋白的价值,范代娣以专利技术入股成立了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设公司百废待兴,最初的几年,压力很大。
终于在2011年经过严格临床实验,第一个用于激光手术后修复皮肤屏障、促进受损皮肤快速修复的医用敷料获得注册证进入市场,产品良好的功效性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至此巨子生物迎来了后面的持续发展。
今天,巨子生物已经建成了系列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医学护肤品、医疗器械、预防医学和营养医学产品等20多条生产线,生产的8类主要产品畅销国内和美国、俄罗斯等国,市场终端销售总额累计超过百亿元。
2022年11月,巨子生物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这是西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推动两链融合的标志性事件。当天,巨子生物公司市值超过300亿港元。
巨子生物公司获得市场青睐后,国内若干重组胶原研究团队得到了投资、创立了企业并开始尝试各类重组胶原蛋白的工程化和应用。皮肤美容、医疗器械企业纷纷跟进,将资金和人员转投到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巨子公司的成功引领了整个重组胶原蛋白产业的发展。
在范代娣的书柜里,放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获奖证书和奖杯: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全国三八红旗手、“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闵恩泽能源化工奖”杰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奖......她清晰地规划着短期、中期、长期的计划,她说:“感谢国家和同行们对我的认可,但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健康和美丽需求人皆有之,生活水平提升到今天,这种需求越发强烈,我们会加倍努力,把研究和转化同步抓紧,加快建设一个更加健康和美丽的人类世界。”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