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后,沈乐平带着160余件作品再次开启“樂書録”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咪佳

在2013年秋天做“樂書錄I”时,沈乐平就想,以后不能像世界杯一样,四年做一次,因为这既是一个阶段的总结,也是督促自己订正问题。结果,他一拖拖了11年。

2024年12月7日下午,“樂書録Ⅱ——沈乐平作品展”在杭州市全山石艺术中心展览馆开幕。

图片

沈乐平先生致答谢词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我可能时间上有点拖,但也并不是懒惰,总是觉得缺作品。不全然是数量不够,有时候有的作品写出来,过了一年半载又看不上了,周而复始,就始终感觉存不下作品来。”

结果,11年后第二次做“樂書録”展,这位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一口气拿出来160余件佳作,全面地呈现他近年来在书法、篆刻领域的实践成果与深入思考。

图片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图片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山石先生宣布展览开幕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认为,展名“樂書録”既可以理解为“乐于书写”,是沈乐平作为书法家的追求和态度,也可以解读为沈乐平的书法,即他鲜明的个人风格。

“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专业, 将最具古典品格的传统文化形式与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 与生俱来就呈现出既 ‘守正 ’又 ‘创新 ’的品质。 沈乐平是这种品质的受教者, 更是守护者、 传承者。

1960年代开始,经过陆维钊、沙孟海等一代老先生的奠基,1990年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已经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出生于1970年代的沈乐平,恰是幸运的一代,系统地接受了中国书法教育。

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振廉,三十多年前是沈乐平的班主任。他至今仍然印象深刻,这个学生底子好。“当时为了挑战一般的师徒授受的教学模式,我们这些老师会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出很多今天看起来都非常难的题目。”严厉的陈振濂通常黑脸,给招架不过来的同学吃“不及格”。“但是沈乐平通常率先把近乎刁难的作业做得很出色。所以他一直是这个班的班长。”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家王冬龄,曾经也在沈乐平本科、硕士期间教过他两年书法。王冬龄非常欣赏沈乐平书作中丰富的线条,“作为当今中国书坛最优秀的作者之一,沈乐平在真、草、隶、篆、行以及篆刻方面能力全面。他的线条从篆刻中来,但是既有碑又有帖,也从敦煌遗书中吸收了营养,更重要的是,他的才情和灵性成就了独特的艺术感觉。”

到场的许多嘉宾都提到,沈乐平不仅是非常全面的书法家、篆刻家,同时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他在元朱文、敦煌遗书等方面的研究,有非常高的成就。“沈乐平跟有一些学者不一样的地方,他本人是一位创作者,他把自己创作中的心得用于研究中,就有更深、更高的部分。”王冬龄评价。

图片

“樂書錄II”展览现场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今天上午,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世名突然出现在全山石艺术中心的展厅里,一张张、非常仔细地看了两个小时展览。他从艺术的通感和更为宏观的视角点评了展览作品。

“一切艺术皆趋向音乐, 而书法乃最切近音乐之艺术。 它们既高贵又日常, 既抽象又富感性, 既重情绪又讲状态。 线条、 旋律、 空间、 织体 …… 它们探究同样的形式要素; 始转、 提按、 顿挫、 点划……它们磨炼同样的操作技巧;力度、 节奏、 气韵、 意境……它们追求同样的审 美情致。

高世名和沈乐平是三十多年的老同学、老朋友,上个学期末、这个学期开学他在美院给学生讲话时,两次提到沈乐平,“从我刚进美院读书开始就认识的五个朋友中,现在还有两个在美院教书,其中一个就是沈乐平。”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沈乐平非常感慨,他这几天看了一篇关于《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影评,他借用其中一句话:“原来三十年只是一个转场。”

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一直在表达。

这次“樂書錄II”的图录,沈乐平将“錄”的英文翻译作“theme(主题)”——“樂書錄I”的图录里,“錄”译成“collection(集合)”

“希望不仅仅是图谱式的收录、集合作品,而通过每一件作品去阐释我在思考的、想要做的事情或者思路的轨迹。”

图片

《樂書錄II》书影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图片

部分作品

图片

王洧《湖山十景》行草横批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图片

王洧《湖山十景》行草横批(局部)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图片

王安石《清平乐·云垂平野》草书条幅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图片

乐无事饮且食隶书联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图片

一念既出万山无阻金文扇面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图片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图片

乐平五十后作 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展讯

展览:樂書録Ⅱ——沈樂平作品展

时间:2024年12月7日-12月29日

地点:全山石艺术中心1、2、3号馆

图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