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印度政府以通过虚拟支付,非法向境外转移外汇从而严重威胁印度国家安全为名,对中国手机巨头小米在印度的子公司悍然出手制裁,将其累计价值高达6.8亿美元的各类资产进行冻结。
6.8亿美元在当时的汇率下,折合约48亿人民币,而小米在印度辛苦耕耘8年,累死累活下赚来的纯利润也不到48亿人民币。
而在此前,印度政府已对小米开过高达5亿美元的天价罚单。已在印度经营多年,投下大量沉没成本的小米,为了不至于让前期投资打水漂,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承担了这巨额损失。
不只是小米,还有许多在印度设有子公司的中国企业,都遭遇过这种“杀猪盘”。有人会问,印度如此针对中国企业,是因为两国地缘政治冲突下的报复性行为吗?
其实不然,收割外企是印度的一贯作风,在这一点上印度绝不只是刻意针对中国,而是对欧美日韩等众多与他交好的国家也一视同仁,下起手来毫不客气。
从英国沃达丰到美国沃尔玛,再到韩国浦项钢铁、日本高铁项目,印度对外企屡屡重拳出击,堪称名副其实的外企“火葬场”。
屡遭重拳的中国企业
在被印度收割过的众多中国企业中,最有名、也是遭创最狠的当属小米公司。小米在今年被印度冻结资产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小米作为手机通信企业,每年都需要向美国的高通公司支付一笔专利费用,而小米在印度的子公司,作为集团的一部分,其流动资金自然也被划归在总公司的使用范畴之内。
因而,小米理所当然的使用了印度分公司的资金,用于向高通支付专利费。可就在此时,印度政府跳了出来,表示小米印度以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向境外公司汇款,这是损害印度利益、触犯印度法律的行为。
于是就有了故事开头扣押小米数十亿资产的故事。
对此,小米表示很冤枉,我自己在印度创建子公司,辛辛苦苦地赚钱,然后用于集团的日常发展所需,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哪里触犯了印度的法律?
可印度检方却理直气壮的表示,小米此举是违反了印度的外汇管理法,即其于1999年颁布的所谓“FEMA法案”。
奇葩的是,世界上几乎绝大部分的法律,都是遵从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无罪推定,可印度的这部外汇管理法案却反其道而行之,明确规定印度检方可以采取有罪推定的原则,将一切未被法案明确许可可以从事的行为,皆判定为触犯该法案。
也就是说,只要印度方面一口咬定小米在此行为中,存在未被法案许可的细节,那印度政府就可以借机随意处罚小米。
而印度方面的说辞也很简单,那就是其坚持认为,印度小米从未单独与高通公司,签署额外的专利支付费用的合同,那么其就无义务承担这笔开支,因而小米集团使用小米印度的资金支付这一费用,就是违法行为。
随之而来的就是包括恶意逃税、非法向境外转移资产掏空外汇储备,乃至是严重危害印度国家安全的各项罪名指控。
自己赚的钱怎么花,自己说了不算,必须经过印度各种法律的许可,否则就有巨大的犯罪风险,印度的逻辑就是这么扯淡和无理。
小米并不是唯一在印度遭遇“杀猪盘”的公司,它的同行们也是其中苦主,面临印度多个执法部门的联合绞杀。
2022年7月,印度财政部以涉嫌恶意逃避关税的名义,向中国手机公司OPPO开出折合超过37亿人民币的大额罚单。
不久之后,印度执法局又以涉嫌非法洗钱、逃税等罪名,对另一家中国手机公司vivo发起突击检查,联合印度金融管理系统,对其在印度各大银行开设的近120个银行账号全部封禁,冻结资金累计约4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华为在印度设立的子公司,也面临偷税、漏税和非法交易等多项罪名指控,对其展开的罚款、查封和冻结资产如无意外,也将如期而至。
不难看出,在2022年这一连串的以税款和外汇为主要名义,针对中国手机企业的恶意执法行为,是由印度海关、执法局、企业注册管理处、金融管理部门和税务局在内的多部门联合,有预谋的财富掠夺行为,将印度贪婪成性的丑恶嘴脸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种恶劣的营商环境下,曾作为华为打入印度市场主力军的荣耀,已经于前不久宣布撤离印度,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收割欧美一视同仁
如果你以为印度对于中国几大手机巨头极尽打压,是在故意报复中国,那就大错特错了。对于与其外交关系良好的欧美国家,印度也是一视同仁,开起“杀猪盘”来是毫不手软。
甚至可以说,相较于欧美老牌列强在印度的悲惨遭遇,中国企业的这点委屈都只能算是毛毛雨。例如,作为印度前宗主国的英国,就在其身上吃过大亏。
2007年,英国知名的电信巨头沃达丰与李嘉诚达成协议,以超过110亿美元的天价向其收购注册地在开曼群岛的CPG投资公司,从而取得该公司旗下印度和记的控股权,为打入印度移动运营市场做准备。
可就在此时,印度政府却跳出来,指控沃丰达和李嘉诚的这笔交易涉嫌逃税漏税,便对分别对其开出20亿美元和12亿美元的巨额罚单。
原来,各国的大型上市企业多将注册地放在开曼群岛,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在这笔交易中,由于上层交易直接就在同是注册于开曼群岛的两家壳公司之间进行,其交易税直接交给了当地。
而印度却表示,既然交易涉及了身处印度的企业实体,那么两家也理所应当地应向印度缴税,否则就是逃税行为。
对于印度的罚单,沃达丰表示此次交易完全是遵照国际例行的法则,没有任何违法之处,于是在拒绝缴纳罚款的同时,直接向印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印度最高院顾及国家形象,多少还要点脸面,心中清楚印度税务部门的指控缺乏法理依据,因而以《所得税法》中缺乏理论支撑为由,宣判沃达丰胜诉,并要求印度政府取消这笔罚单。
可就在英国人以为此事胜利了结之时,令人大跌眼镜的反转来了。败诉的印度税务局表示,法院说我没有法律依据是吧,行,那我就临场给你现造法律。
为了吃定沃达丰,印度国会以极高的效率修改了《所得税法》,为沃达丰专门量身定做了一套关于印度实体企业,其母公司海外股权交易的税收条文。
不仅如此,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印度人还专门加上了新法可以向前追溯50年的奇葩条款,摆明了就是要拿下沃达丰这头肥羊。
拿到新法后的印度税务部门,立马向最高院提起诉讼。在“有理有据”的法律加持下,沃达丰果然被判败诉,并在原本的20亿美元罚款之外,还另行追加30亿美元的滞纳金,总计50亿美元的包袱砸在沃达丰头上。
被印度失心疯般的操作所激怒的沃达丰,断然决绝缴纳罚款,并转而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在反复的官司拉锯后,沃达丰虽然胜诉,但也再无心思经营印度市场,不久之后就宣布退出这个是非之地。
对于沃达丰的狼狈收场,印度也毫不在意,因为新法在手的印度税务局,依靠追溯50年的奇葩条例,向各大外资企业磨刀霍霍、挥起了罚款大棒。
据统计,印度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累计向17家欧美大型跨国企业,开出总计超过140亿美元的罚单。
为此,欧美国家专门为印度发明了一个新词,叫“Tax terrorism”,即税收恐怖主义,以此表达对印度无视法律秩序行为的抗议。随后,在欧美众多国家的合力施压下,印度被迫取消追溯50年的条例,但印度营商之恶名却由此奠定。
除了英国,美国企业也有许多吃过印度的大亏,其中代表就是全球著名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不过强龙难压地头蛇,沃尔玛在进入印度市场后不久,就体会到了印度“杀猪盘”的手段。
2012年,印度修改相关法律,宣布放开对外资进入国内零售行业的管制。在听到消息后,沃尔玛立马投入力量进军印度,并制定了一年内就要在印度开设二十多个大型商店的计划。
可刚进入不久,印度的大棒就挥来了。
首先,印度检方对沃尔玛发出向官员行贿的指控,不断对其展开调查取证,搞得沃尔玛连基本的正常经营都无法办到。
随后,印度老套路强行颁布新法案,规定沃尔玛在印度商店中销售的产品,印度自产的比例不得低于30%。而印度原产产品的质量普遍低下,素以品控严格著称的沃尔玛自然不会接受。
最后,印度又以沃尔玛违规向其在印度的合作伙伴提供贷款的名义,直接处以重罚。
同时,印度的一位总统候选人还在此时放出风声,向选民承诺只要让其上台,就将会对外国零售企业重拳出击,从而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
听闻风声的沃尔玛,早被印度的一系列大棒搞怕了,当即认怂,在2014年关闭全部在印商店,全面退出印度市场。而前期准备工作投下的巨额成本,就此打了水漂。
难逃厄运的日韩
印度对于欧美尚且如此,对日韩就更不必说了,这两家也曾在这块非常不可以夺之的土地吃尽了苦头。
2004年,韩国的浦项钢铁雄心勃勃地带着120亿美元的预算资金,计划要在印度建设一个年产钢铁产量达到1200万吨的超大型工厂。
韩国人的算盘打的很精,印度本地矿产丰富,且人力资源十分丰富,用人成本极低。且印度当时还很落后,国内基建普遍比较简陋和落后,因而在未来有很大的钢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是个前景十分广阔的“金矿”。
可现实很快就给了韩国人当头一棒,在进入印度不久,韩国就被印度人敲起了竹杠。
先是在企业注册阶段,印度人以环保为名,索要了超过150亿卢比的所谓绿色税;在搞定注册后,在选址阶段进行征地工作时,韩国人又被迫付出了高达数百亿卢比的天价赔偿款;而在企业开始组建团队之时,印度人又要求不低于一定比例的本土用工名额,以保障当地居民的工作机会。
韩国人为了美妙的前景,捏着鼻子花了五年时间,才艰难地走完了这一流程。可正当韩国人开始憧憬未来的时候,印度人却跳出来表示,当初签署的建工条款期限只有五年,如今已经超过期限,此前的条约一概作废。
在投入大量沉没成本后,不甘心就此失败的韩国人只能硬着头皮再从头再来。在前后折腾了11年后,浦项终于拿到了印方批准建厂的最终批文。
然而,认为苦尽甘来的韩国人再遭意外,印度的一个民间组织此时突然蹦出来,表示韩国的钢铁厂严重危害印度的环境,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人身威胁,因而必须提前支付天价补偿款,否则就要向政府施压驳回韩国人的批文。
折腾至此,心力交瘁的韩国人再也无力支撑,只能投子认负,放弃十余年的努力和沉没成本,永久性退出印度市场。
相比于韩国浦项钢铁,日本人则被坑得更惨。当2017年,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亲自出马,拿下印度的高铁项目后,踌躇满志的日本人带着资金和技术进来之时,就发现这将是一场噩梦。
由于印度高铁修建涉及征地问题,在土地所有权隶属私人且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上至政府部门,下至民间宗派社团,各种吃拿卡要也就罢了,正常的审批手续也慢的离谱。
截止2022年,日本人花了五年时间才修建了10公里路程,不过是原计划508公里2%,且原本完成项目的1.7万亿日元的成本预算,也随着工期的拖延不断水涨船高,目前其预算已突破3万亿日元。
按照日本人自己的估算,想要完成这个高铁项目,按目前进度得花费超过两百年的时间,进退两难的处境已不言而喻。
结语
印度糟糕的营商环境,无疑是阻碍其发展上限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外资企业的种种“杀猪盘”手段你也展现出这个国家的短视。
一个大型外资企业能给当地来的就业机会、基建投入的增加和随之提高的国民收入水平,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前期收割的那百十亿资金所能比拟的。毫无疑问,印度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现实也对印度的“杀猪盘”给出了回应,2022年,有超过2000家外企从印度逃离,几乎占了在印外企数量的一半。
印度人终将为自己的贪婪和短视,付出应有的代价。
参考文献
《中资手机在印度:彷徨与煎熬》 21世纪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