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植物园北园内的蜡梅悄然绽放,而且越开越多,在12月初就形成了渐次开放、多树同放的开花规模,吸引来了大量游客专程前来观赏拍照。
在国家植物园北园内,往年一般应在元旦前后初放的“九英梅”,花期提前了约一个月,与“十月梅”同步绽放,且几天来,数株盛开的蜡梅花朵数量已达到早春时的规模。
园方表示,多数蜡梅在北京地区的开花时间一般为早春,尤其以2月居多,气温持续低于零下10摄氏度将会让花朵失去活性。近日应该是由于寒潮过后的气温持续回升影响,让蜡梅“误以为”早春到了,所以出现大量提前盛放的现象。
不仅仅是蜡梅,山桃、迎春等春花植物也在这个有点温暖的初冬舒展花苞。秋冬温度的升高,也悄悄改变了植物的生长周期。
沿着国家植物园上山途中,偶有黄色点缀其间,部分迎春等春花植物悄然开花,呈现了多处“春花冬开”现象。
国家植物园(北园)科普馆副馆长 陈红岩:温度的升高对我们的植物整个生长周期有很大影响,整个环境非常温润温暖,对于植物来说它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春天来了,我可以开花了”,这是给了一个温度的疏导信号。植物它也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候变化,它的花期也就大大提前了。
春花大多是长日照的植物,除了气温变化,小环境也会对植物的生长周期产生影响。在海拔较高的后山区域,部分山桃花几乎是整株盛开。
不只国家植物园,在圆明园、朝阳公园、奥森公园等地,山桃花均出现明显开花情况。有园方表示,一般遇到初冬温度偏高时,也曾偶有个别花苞开放,但极难形成规模,今年不少应在3月开放的山桃花则出现了显著性的特征,也就是同一棵树的花量有了明显增长,形成了满树开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可能造成的植物生长健康问题,专家表示,消耗掉开花所需营养成分后,同一花苞位置不会在来年春天继续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