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音明信片|从“二万户”到“228”,焕新归来亦不忘留住乡愁

编者按: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央广网特别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申”音明信片》。聚焦人民城市上海实践,记者走街巷、访弄堂,以“明信片+声音”的方式,记录百姓身边的“小故事”,折射城市发展“大变化”。听,一张张明信片里,都是百姓心目中“人民城市”的生动写照。

【一张居民区书记寄给老街坊的“明信片”】

图片

聆听请点击“申”音明信片↑

讲述人: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长白路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李芳

我是李芳,2015年5月的时候,我来到路二居民区担任党总支书记。

大家如今看到的杨浦区“228街坊”,以前是新中国首批建成的“二万户”工人住宅之一,当时的它是很多产业工人梦寐以求的家园。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慢慢变了模样,失了光彩,不再宜居。

我现在还清楚记得,2016年3月,“二万户”迎来了旧改动迁的好机会——区政府提出采用“三个100%”的协商征收模式,也就是意愿征询率、协商签约率、搬迁交房率均达到100%。

要知道,这“三个100%”可不是那么容易达成的。那段时间我们先后召开了6场政策宣讲会,就是为了给居民们吃下“定心丸”,告诉他们政策是一竿子插到底的,只穿“直筒裤”、不穿“喇叭裤”,第一个签约和最后一个签约享受到的政策肯定是一样的。我们还搭建了公信平台,协助解决各种各样的家庭纠纷和矛盾,大家全身心地投入,“5+2”,“白+黑”。最终,我们仅仅用了106天,就提前完成了“三个100%”,上海最后成片的“二万户”可以迈向新的篇章了!

2016年6月,我们“二万户”的动迁居民自发组织了一场百家宴,这场“散伙饭”都是老邻居们自筹的,当时他们还给区政府、给我们街道送来了锦旗,上面写的是“焦裕禄式的干部”。居民的认可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肯定,我是居民区的带头人,我没有辜负老百姓对我们的期望,真正帮他们实现了告别“老破小”、住进新公房的愿望。

图片

228地块全面启动旧区改造工作前(上图)和“228街坊”蝶变归来后(下图)(央广网发 李芳供图/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到了2023年4月,跨越了70年的时光,“228街坊”蝶变归来了,红顶粉墙的历史风貌被充分保留,从购物体验到社区健身,从医疗保健到文化活动,从社区食堂到人才公寓,可以说应有尽有、活力四射。“228街坊”已然成为了“人民城市样板间”,也是我们周边居民“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网红打卡地。

从前“二万户”里的大草坪,如今吸引着所有来访的客人,大人席地而坐、孩子撒欢奔跑。每每看着这景象,我都由衷地感到一种幸福:我们的“228街坊”成为了全年龄段友好社区,孩子们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嬉戏玩耍、茁壮成长;年轻人能够在这里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老年人则能安享晚年,感受社区的温暖与关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就这样在我眼前成为了一幅美丽的社区画卷。

现在,我很喜欢到一号楼的复古咖啡馆坐坐,在一楼点一杯上海老拿铁咖啡,再到二楼的“微型博物馆”,看看我们“二万户”动迁居民们捐赠的老物件,会触动很多美好的回忆……

监制:顾梅 常青

策划:冯丽 王文伟 李红笛

记者:唐奇云

设计:李彬 吕子娴

片头: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创作中心副主任 孙逊

鸣谢:上海市杨浦区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