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这把锯条是我初中时一个老木匠送给我的,已经陪了我五十多年啦。”在闫民师傅工作室的一面墙上,挂着上百种工具,他都能想起自己和它们的故事,“在古兵器修复这条路上,它们可是我最忠实的伙伴。”
贰 合适的剑鞘对于剑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剑插进去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做好剑鞘也是个精细活,制作时得时刻听着声音的变化,剑鞘只有几毫米的壁厚,容不得有半点差错。”闫民边说边拿起工具细细打磨。
叁 “我父亲从八岁就开始自己做小刀小剑了,我也从小就对古兵器产生了兴趣。”闫民的儿子闫鹏边磨剑边说。作为古兵器修复师,闫民父子已经在这间工作室里坚守了二十多年,一起在古兵器修复的道路上默默前行。
肆 闫民从小盒里仔细挑出一块小石片放到台灯下,光线透过石片映照在他的手上。“这是我这里最小的一块磨石,这些小石片都是从砖一样大小的石头慢慢磨成这样的,它们越磨越小,修好的古兵器就越来越多啦。”他笑着说道。
伍 刀剑的修复尤其是刃身的修复,研磨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得有百分之一千的把握我才会修复它。”一丝一毫的误差对闫民而言都是不允许的。
陆 闫鹏认为,古兵器修复不是难在技术,而是难在对它们的鉴赏和理解。在修复的道路上,他也不断深化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感受古兵器身上的历史脉络。“理解它们,才能真正地修复它们。”
柒 “古兵器修复作为非遗技艺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怎么才能更好地创新发展这项技艺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其实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坚守,沉下心来与古兵器共鸣,尽可能恢复它的原貌,这就是最好的。”闫鹏说。
捌 “我给这里取名‘涤心斋’,研磨修复不仅要用手,更要用心用脑。”跟古人对话,跟时间对话,对闫民来说,是做好古兵器修复的关键所在。
玖 “我们现在也会着手复原一些兵器,让更多人看见它们原本的面貌,更好地贴近真实的历史。”每一件古兵器都有着属于它的故事,用心感受它的生命,助它重现往日光辉,对闫家父子而言,虽不易,却值得坚守。
九个瞬间 一城烟火
世界辽阔,敏感的人总能温暖彼此。在不动声色的拍摄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河流一样奔涌进镜头,直击心灵。“9张”栏目,用图片记录身边事、身边人。
第45期
栏目主持:焦策
文字/摄影:杨帆、李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