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上海00后高中生邰欣怡参加了曹杨新村街道基层立法点的一次立法意见征询。两个月后,她发现自己的建议被《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采纳。
上大学后,她又在社会实践中重回曹杨新村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看到了宝宝屋、老年食堂这些由居民立法建议转化而来的社区新事物。
12月5日,在“走进人大,感知民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十大行动”分享汇上,邰欣怡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说:“我相信青年人有很大的力量,我们在一些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也希望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的内容可以更加广泛,希望更多的声音可以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传递。”
回忆起第一次接触立法意见征询,邰欣怡记忆犹新。
那是2020年,在曹杨新村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获批成为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之后,曹杨二中成了信息采集点之一。《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的草案,就在曹杨二中进行了一次面向高中生的意见征询。
她告诉晨报记者:“经过调查,我发现,当时的校园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还不够。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当他们面临学业上的挫折、生活中的压力时,学校里没有合适的渠道让他们抒发或者释放压力。所以我便就校内心理基地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两个月之后,学校通知邰欣怡,“你的建议被人大采纳了,并且写进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当中。”并向她颁发了荣誉证书。
“立法”这件事,在邰欣怡心目中一下子具象了。“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鼓舞。所以高考志愿填报时,我就坚定地把华东政法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如愿被录取了。”
投身法学专业学习后,邰欣怡又有了新的感悟。“大家平时接触到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发掉,对法律的了解更多停留在书本。但在学了一年法律后,我发现,法律制定过程中的每一个用词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背后也有很多法理学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一个高中生的意见会被写入、被采纳,让我感觉参与立法建议特别有意义。”
在和同学好友分享这段经历后,邰欣怡又和大家一起,选定了将探究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假期课外实践的主题,决定重回曹杨新村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看看。“对我来说,它是家门口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我高中提出的那条立法建议也是通过街道向上传递的。”她说。
有了法律知识储备,邰欣怡试着从专业角度对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如何收集民意。“我发现,他们每接收到一部草案,都要找许多渠道去调查民意。居民的建议比较生活化、口语化,就要先转化为法言法语,再向上传递,这个过程非常辛苦。”邰欣怡感受到,在立法建议传递中,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当于一座桥梁。
工作人员告诉邰欣怡,来自基层的民意,进一步推动着社区的变化。“曾经社区里没有宝宝屋,但他们在进行《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草案意见征询的过程中,发现了居民的诉求。虽然这个细节不适合直接落实到法条,但工作人员将民意在社区落地,建成了宝宝屋。”邰欣怡说。
她跟着工作人员去了新开放的宝宝屋,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里面活动。身边的变化来自于市民的真实需求,通过地方机构推动实施,这便是全过程民主的一种表现。
假期结束,回到课堂,恰逢《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修订草案)》和《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草案)》正在华东政法大学进行意见征询活动。经过沟通协商,实践队又加入立法征询工作,在华东政法大学内部开展活动,由邰欣怡担任组长。
“这就对我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我对中小学的观察还是比较细致的,而我现在在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就读,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条例也是我重点关注的。”邰欣怡说,她借助校内的宣传平台,发布了两个草案正在进行立法意见征询的消息和活动通知,请同学们积极参与。
这也让她感受到,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就应该从年轻时做起。“从高二到大二,我收获良多。对于一个法学生来说,提出立法意见对我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的象牙塔,走出课本,真实、细致地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并把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用专业知识表达出来,向上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