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民点赞榜”是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中山)推出的重要智库研究产品,榜单由媒体独立发起,遴选民生实事优秀案例。
名称: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以“红心”点亮“民心”促进乡村振兴
单位:黄圃镇
黄圃镇以横档村为试点建立“红心”议事机制,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打造公众参与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新模板,并在全镇16个村(社区)全面推广。2023年7月实施“红心”议事制度以来,试点村横档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摘帽”,全镇有效解决停车难、看病难、菜篮子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55个,推动各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56.4%,用“小板凳”凝聚“大民心”,大力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黄圃镇建立“红心”议事机制。
推广“红心”议事机制,村里事大家议
针对村务管理“一头热”现象,黄圃镇党委积极探索有序的公众参与基层治理模式,聚焦集体发展和群众所盼,围绕“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谁落实”,制定《黄圃镇村(社区)“红心”议事协商制度》。
一是围绕“议什么”,明晰议事内容。党员干部深入网格倾听民声收集议题,将“工改”“治水”、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矛盾纠纷化解等10类事项列为议事重点。
二是围绕“谁来议”,明确协商主体。明确“13+X”类人员组成的协商主体,由村“两委”干部主持,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老党员、老干部、乡贤、村(居)民小组代表、外来务工人员、涉议题利益群众等共商共议,广听民意。
三是围绕“怎么议”,规范议事流程。即议题确定、召开会议、审定议案、落实议案;“红心”议事会由分管该事项的“两委”干部主持,形成行动方案,跟进决议事项,开展全过程管理。
四是围绕“谁落实”,着力推动落地见效。议事结束后,由村(社区)干部专人跟进,及时向群众反馈,形成闭环管理。“红心”议事制度建立以来,共开展“红心”议事协商284次,收集意见建议325条,解决群众关切问题255个,促进道路基建、村庄美化等成果落地转化。
拓宽“红心”议事阵地,听民情聚民智
乡村生活中,群众喜欢在榕树下、公园里、街头巷尾憩息聚集,形成生命力极强的议事空间。
黄圃镇各村(居)党组织因势利导,着眼“固定+移动”模式打造阵地,建设16个“红心”村(居)民议事厅、14个“红心”议事园(亭)和6个“红心”驿站。一方面,通过修缮现有群众聚集地服务设施,丰富“红心”议事阵地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贴近百姓建立议事阵地,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有效拉近干群关系,高效推动各项政策和民生项目落地。
精建乡村振兴队伍,聚合力善治理
黄圃镇建好“红心”议事四支骨干队伍,将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美丽乡村、污水治理等工作整合成“一张治理网”。
一是做实“红心”网格队伍。定期落户走访群众家中,加强“红心”议题等民情民意收集,做好排忧解难工作。二是组建“红心”志愿服务队。组织党员干部等志愿者下沉一线,开展医疗卫生、学生关怀、扶贫帮困、绿化美化等服务。三是激活乡村振兴促进会。将各村(社区)能人志士、乡贤等组织起来、发挥起来,组建15个乡村振兴促进会,围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提升、文化建设等内容建言献策、捐资捐物。四是成立村级大学生联谊会。实施“雏鹰归巢”,引导本土大学生青年知乡返乡兴乡。成立16个村级大学生联谊会,建立黄圃籍大学生青年名册,常态化跟踪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