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数字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内容、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的全方位创新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12月5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应邀出席“2024天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年会”,并发表题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激发文化新质生产力》主旨演讲。

图片

刘玉珠

刘玉珠表示,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导向,近年来,“文博热”的持续升温彰显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和高质量的追求,无论何种文化产品与服务,唯有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与喜爱,方能实现其价值与意义。

刘玉珠以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为例,详细介绍了其设计理念。在设计之初,该博物馆便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融合,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为核心关注点,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古墓遗址与活动空间精妙地融合一体,切实满足公众对文化体验的多元需求。“这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层面,价值导向层面,政策支持层面以及责任担当层面均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根本导向。”刘玉珠说。

“此外,还要加大数字技术赋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刘玉珠表示,今年9月中国外文局发布的《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3)》显示,“数字科技拓展新空间,文化交流形态更加多彩,成为2023年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大新特点及新趋势,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技术以全景式、沉浸式文化体验,让远在千里的受众能身临其境地感知异国文化魅力。

刘玉珠进一步提到,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市场环境的逐步优化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热情日益高涨,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不断增强,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对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力量涵盖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高校、媒体、志愿者等众多的主体,他们能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出发,以差异化的方式积极参与,并有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组织往往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高效的创新机制,能够迅速捕捉新技术发展趋势,并积极探索出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模式。”刘玉珠说。

“展望未来,数字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内容、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的全方位创新,文化交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刘玉珠强调,基于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跨越地域、跨越文化差异方面的独特优势,持续加大数字技术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深度应用和全面推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