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节目要走下去更得走好

  近两年,一档名为《问政山东》的电视节目走红。节目把山东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领导请到演播室,现场提问题、现场解决问题,被称为“山东史上最硬核综艺”。

  “领导,打电话问过了就算解决过了吗?”“对于投诉,镇政府真的无动于衷吗?”《问政山东》就像是一剂猛药,主持人提问直指问题核心,那叫一个犀利;政府官员也是现场应答,毫不含糊。这种“针尖对麦芒”的较量,既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又能真刀真枪地帮老百姓解决问题,观众们直呼过瘾,比追剧还上头。

  电视问政是媒体监督的一种方式。有学者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至少有243档电视问政栏目,分布在全国169个地级或以上城市,比如,江苏省的《政风热线》、武汉的《电视问政》、四川达州的《阳光问廉》等,其中大部分只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少数节目则因互联网传播受到全国范围内的关注。《问政山东》的走红让电视问政节目回归公众视野,引发广泛讨论,同时也思考这样的节目如何持续走下去?

  毋庸置疑,社会需要电视问政节目,但从各地的推进来看,面临的困境也很明显。如何平衡舆论监督和政府工作的关系?怎么避免过度曝光对政府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如何确保节目的监督力度不减弱……都是电视问政节目持续发展甚至一直“火”下去要思考的问题。

  观察员认为,监督是电视问政的重中之重,必须精准才有效。曝光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不能只求无辣不欢,片面追求曝光率、关注度。因此,在选题要聚焦老百姓真正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问兼顾犀利与客观公正,既要真正暴露问题,让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老爷”亮相出丑,更要以舆论监督推动事好办又快办。

  同时,电视问政节目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例如《问政山东》,山东省政府把它当成了推动工作落实的“利器”,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认真对待节目中反映的问题,积极整改落实。有了这样的支持,节目自然能顺利开展,也就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了。

  只有媒体发力,政府给力,多方合力,电视问政节目才能真正发挥效能,也才能持续“火”下去。(许芸翡 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