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节
我们的年,世界的年!
北京时间12月4日
我国申报的
“春节—
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
常会上通过评审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
我国共有44个项目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册
总数居世界第一
中国还有哪些非遗瑰宝?
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01
昆 曲
-列入年份 2008年 -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02
古琴艺术
-列入年份 2008年 -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03
新疆维吾尔
木卡姆艺术
-列入年份 2008年 -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除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十二木卡姆》外,还流传着《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
04
蒙古族
长调民歌
-列入年份 2008年 -
长调是一种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婚礼、乔迁新居、婴儿降生、马驹标记等活动上,都能听到长调的演唱。包含摔跤、射箭和马术比赛的狂欢运动会“那达慕”大会上,更能听到长调。
05
中国篆刻
-列入年份 2009年 -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它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06
中国
雕版印刷技艺
-列入年份 2009年 -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07
中国书法
-列入年份 2009年 -
中国书法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08
中国剪纸
-列入年份 2009年 -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09
中国传统木结构
建筑营造技艺
-列入年份 2009年 -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沿承了7000多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10
南京云锦
织造技艺
-列入年份 2009年 -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它将“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运用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
11
端午节
-列入年份 2009年 -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12
中国
朝鲜族农乐舞
-列入年份 2009年 -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淳朴、粗犷、和谐的特征。
13
妈祖信俗
-列入年份 2009年 -
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承至今。
14
蒙古族
呼麦歌唱艺术
-列入年份 2009年 -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
15
南 音
-列入年份 2009年 -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年至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年至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
16
热贡艺术
-列入年份 2009年 -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7
中国
蚕桑丝织技艺
-列入年份 2009年 -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丝绸产品等。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18
龙泉青瓷
传统烧制技艺
-列入年份 2009年 -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19
宣纸传统
制作技艺
-列入年份 2009年 -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它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
20
西安鼓乐
-列入年份 2009年 -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至907年)、宋(公元960年至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21
粤 剧
-列入年份 2009年 -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黄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
22
花 儿
-列入年份 2009年 -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
23
玛纳斯
-列入年份 2009年 -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其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头传承的“百科全书”。
24
格萨(斯)尔
-列入年份 2009年 -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
25
侗族大歌
-列入年份 2009年 -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
26
藏 戏
-列入年份 2009年 -
藏戏是戴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心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
27
中医针灸
-列入年份 2010年 -
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医疗手段,除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地区也有实践。
28
京 剧
-列入年份 2010年 -
京剧是一种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京剧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戏曲审美理想的集大成者,并且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得到广泛认可。
29
中国
皮影戏
-列入年份 2011年 -
中国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演唱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
30
中国珠算
-列入年份 2013年 -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明代得到普遍推广。明代以后,中国珠算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近年又逐渐流行于美洲。珠算是中华民族的重大发明,在人类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31
二十四节气
-列入年份 2016年 -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藏医药浴法
-列入年份 2018年 -
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熬煮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
33
太极拳
-列入年份 2020年 -
太极拳是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特征的传统体育实践。太极拳注重意念修炼与呼吸调整,以五步、八法为核心动作,以套路、功法、推手为运动形式,通过对动静、快慢、虚实的把控,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的。
34
送王船
-列入年份 2020年 -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的禳灾祈安仪式。在闽南,大多每三或四年在秋季东北季风起时举行;在马六甲,则多在农历闰年于旱季择吉日举行。
35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
及其相关习俗
-列入年份 2022年 -
饮茶和品茶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体现了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01
羌 年
-列入年份 2009年 -
羌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
02
黎族
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列入年份 2009年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作为黎族文化的载体,黎锦的传统纺织技艺是黎族文化遗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03
中国木拱桥
传统营造技艺
-列入年份 2009年 -
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
04
麦西热甫
-列入年份 2010年 -
麦西热甫是维吾尔族人民文化传统的最为重要的承载者。完整的麦西热甫活动包括一系列丰富的习俗和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民间艺术、杂技、口头文学、饮食及游戏。
05
中国水密隔舱
福船制造技艺
-列入年份 2010年 -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发展于中国南方的福建省,它使具备水密隔舱的海轮建造成为可能。如果航行途中一两个船舱偶然受损,海水不会涌进其他船舱,而船也会继续漂浮。
06
-列入年份 2011年 -
中国的木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浙江瑞安保持了这门技术,那里依然使用这种技术编印谱牒。
07
赫哲族伊玛堪
-列入年份 2011年 -
伊玛堪是中国东北部赫哲族人民世界观和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伊玛堪用赫哲语叙述,采用诗歌和散文的形式,由许多独立曲目组成,描述部落联盟与战争,包括赫哲族英雄战胜恶魔和入侵者的故事。
优秀实践名册
01
福建木偶戏
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列入年份 2012年 -
福建木偶戏是我国木偶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自公元十世纪始在泉州、漳州及周边地区广泛传播,其表演技法精湛、传统剧目和音乐唱腔丰富、偶像造型艺术精美绝伦。
★
统筹 |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