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叙利亚战火再起,沙姆解放组织突袭阿勒颇、哈马,搅动了早已分崩离析的局势。无人机掠空、导弹纷飞,战争的面貌日益现代化。然而,这片土地上的军队却深陷外部势力的掌控与依赖,难以自主掌握命运。这一切,仿佛是中东历史循环往复的缩影,再次上演熟悉而残酷的剧目。
回首历史,阿拉伯军队曾是令世界震撼的存在。从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到“大征服”时代,阿拉伯军队以惊人的速度横扫欧亚非,建立起横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然而,时间的长河冲刷掉了往日的辉煌。
如今,阿拉伯世界不仅难觅昔日纵横疆场的锋芒,更在内部分裂与外部干预中失去自主性,不少已被各方势力瓜分操控,政权动荡不安,甚至沦为周边大国博弈的棋子与傀儡。这种对比不禁让人深思:为何1300年后,阿拉伯世界再无强大军队?是什么让曾经的征服者沦为军事的边缘化角色?
从辉煌的起点到今日的困境,这不仅是阿拉伯世界的命运,也是文明更迭、权力转移的缩影。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于 2019 年视察他的士兵
历史辉煌:从大征服到帝国盛世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统一旗帜下,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疆域。从东至中亚的河中地区,到西至伊比利亚半岛,阿拉伯人的铁骑所向披靡,打败了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短短几十年间,伊斯兰文明以不可阻挡之势横扫旧世界,成为当时地缘政治和文化版图上的重要一极。
学者们普遍认为,早期阿拉伯军队的强大与几个关键因素密不可分。首先是宗教的凝聚力。伊斯兰教的传播赋予士兵强烈的信仰动力,“圣战”(Jihad)的概念让无数人为信仰而战。其次是阿拉伯部落的组织能力。这些部落原本在阿拉伯半岛上以游牧为生,训练有素的骑兵和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使得他们能快速适应复杂的战场环境。此外,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和吸收被征服地区的军事技术和战术,如拜占庭的工程学和波斯的重骑兵战术,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
然而,这样的辉煌仅仅持续了不到两百年。在经历了快速扩张后,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力量逐渐走向衰落。尽管此后的一些王朝,如阿拔斯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仍旧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伊斯兰文明的辉煌,但这些王朝的军事核心往往依赖非阿拉伯民族(如土耳其人和库尔德人)的力量。阿拉伯人作为军事强者的形象从此变得模糊。
衰落根源:从内部瓦解到外部冲击
要理解这一变化,必须从历史、社会和地缘政治的多重维度进行分析。
阿拉伯世界从一开始就受制于部落政治的割裂性。尽管早期的伊斯兰教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部落间的矛盾,但这种统一只是暂时的。一旦征服的激情褪去,各部落对权力和资源的争夺迅速瓦解了中央权力。阿拔斯王朝时期的地方割据、哈里发权威的下降,都让阿拉伯军队丧失了统一指挥和协调作战的能力。
大征服时期的阿拉伯世界依赖于横跨欧亚的贸易网络,这为帝国提供了充足的财富。然而,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帝国取代了传统贸易的主导地位,阿拉伯地区的经济逐渐被边缘化。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军队的装备和训练质量,长期以来缺乏稳定的工业化基础使得阿拉伯国家在现代战争中更显无力。
从十字军东征到蒙古人的屠城,外部力量不断侵蚀阿拉伯世界的军事与政治权威。每一次外部冲击都在阿拉伯世界内部引发连锁反应,加剧了本已存在的分裂。尤其是蒙古入侵摧毁了包括巴格达在内的核心城市,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损失,更是文化和军事精英的大规模消亡。
进入19世纪后,欧洲列强对中东地区的殖民统治使阿拉伯国家错失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契机。军事现代化需要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需要稳定的政治体系和强大的经济支持。然而,无论是被英国和法国分割后的殖民地,还是后来的独立国家,阿拉伯世界始终难以摆脱贫困、腐败和内部纷争的泥淖。
为何现代阿拉伯军队依旧无力?
从20世纪中期开始,阿拉伯国家尝试通过民族主义和军事政变来重塑强大军队的形象。纳赛尔时期的埃及曾试图领导阿拉伯联盟对抗以色列和西方势力,但在数次战争中惨败。而近几十年的阿拉伯军队,尽管在规模上看似庞大,但装备陈旧、训练不足,指挥层腐败严重。叙利亚内战、也门冲突等一系列事件充分暴露了这些问题。
以“阿拉伯之春”为代表的社会运动,更进一步揭示了阿拉伯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军事力量过于依赖外部援助,国家资源被少数精英控制,普通民众对国家机器缺乏信任。这些因素让阿拉伯军队不仅无法在外部冲突中取得胜利,甚至难以维持内部的稳定。
大征服的辉煌曾是阿拉伯世界最引以为傲的历史篇章,但1300年后的今天,这份荣耀似乎已变得遥不可及。对于阿拉伯世界来说,重新崛起并非易事。它需要的不仅是军事上的重整,更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全面改革。然而,在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压力不断的环境下,阿拉伯世界是否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复兴之路,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
正如历史学家伯纳德·刘易斯所言:“阿拉伯世界的问题并非来自它的过去,而是它未能正确面对过去。”或许,答案就隐藏在这片沙漠与海洋交织的大地上,等待被重新书写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