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浩瀚星空中,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诗意光辉闪耀。中国首位诗人的专场音乐歌剧盛典,宛如一颗即将璀璨绽放的星辰,吸引着无数目光。
中华民族,堪称出语皆诗的民族。诗歌,作为中华文明的第一艺术与至高艺术,其诞生先于诸子百家的学术创新浪潮。在唐宋时期,诗歌更是攀至文明的巅峰,那是一个诗韵悠扬、才情横溢的黄金时代。此后,虽历经岁月变迁,诗歌之流如涓涓细水,绵延不绝。无论身处海角天涯,不论妇孺老幼,即便不会作诗,亦能吟诵几句经典诗篇,诗歌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不息的精神象征。
然而,一个令人深思的谜题横亘眼前:为何古典诗歌自唐宋之后,在元明清乃至近代至今的八百年间,渐失往昔的辉煌盛传之势?
诗人、剧作家、学者兼极客的周宏桥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引经据典,为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表明诗经中的诗歌在当时是可吟唱的。同样,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等,在其所处时代亦能放声高歌。戏曲理论大师吴梅先生也曾言:“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 往昔,高雅的诗词,其广泛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时的梨园乐坊或青楼歌伎的演唱。唐朝的旗亭画壁、宋朝的吊柳会等轶事,便是这一传播盛景的生动写照。类比当下,王菲演唱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多数国人亦是先学会吟唱,而后才熟读背诵诗词。另一方面,元明清时期,大众通俗艺术如元曲、说书、小说等蕴含丰富故事情节与戏剧冲突的新兴艺术形式蓬勃兴起,文学的主流逐渐从诗词向戏曲小说转移,古典诗词由此走向没落。
周宏桥先生在全国文艺理论学术大会上,其论文《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新古典诗歌文化出海之理论与实践探索》提出两大使命。其一,推动中华新古典诗词的文艺复兴,关键在于恢复诗乐相和的古典传统。其二,借助音乐这一人类共同语言,将中华新古典诗词文化推向全球舞台。他深刻洞察到,以往通过英文翻译传播古典诗词的路径存在弊端,因为古典诗词的平仄、押韵、对仗、意境之美难以在翻译中完整呈现。
音乐,在周宏桥先生的视野中,有着清晰的量级划分。最高段位当属 “剧”,例如歌剧,它是音乐艺术的巅峰形式;其次是 “乐”,涵盖交响乐、奏鸣曲、协奏曲等;最末是 “歌”,如流行歌曲等。与之相对应,在西方诗歌分类中,有抒情诗、叙事诗和戏剧体诗即诗剧三类,而诗剧无疑是诗歌发展的至高境界,堪称艺术的璀璨冠冕。
周宏桥先生坚信,其艺术人生唯有迈向歌剧、交响声乐、清唱剧等诗剧艺术形式,方能踏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如意大利歌剧《图兰朵》,虽以意大利文演唱,观众或许难以理解歌词含义,但凭借音乐语言的强大感染力,它得以传遍世界,且一部剧作能够长演百年不衰。
周宏桥先生的诗乐歌剧首秀于 2024 年 12 月 6 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盛大开启。而文化出海的首站则是明年 4 月 24 日的日本东京歌剧城。其中,压轴大剧是 2022 年发表于《中华辞赋》杂志,被学术界赞誉为 “旷世奇作”“开创性作品” 的六幕诗剧《天国诗酒话情爱》。在这部诗剧中,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于天国设下酒宴,盛情款待中华民族最为杰出的五位诗人 —— 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与苏东坡,他们以古典诗词对话的形式,结合各自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深入探讨人世间缘情爱恋的真谛。这部大型诗剧已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王澍老师精心改编成歌剧,于 12 月 6 日震撼首发。
与此同时,首发作品还包括周宏桥先生描绘李清照一生的长篇叙事诗《生有四季》,经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作曲家郭三刚之手,改编为四乐章大型交响声乐作品;以及交响京剧《英雄》、艺术歌曲《伤逝》等。
回顾 2022 年全国学术大会的发言,周宏桥先生在其诗集《细柳诗绦》扉页所收录的开宗立派 “新古典主义诗歌艺术” 宣言结尾处,豪情满怀地写道:“呜呼!承续中华诗脉,江山代有才人,当代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吾遂不揣浅陋,但引拓荒之旅。” 这是他对传承中华诗歌文化的坚定决心,亦是开启新古典主义诗歌艺术探索征程的激昂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