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核工业“岁月拼图”成就包头“文化丹青”

在中国众多城市的脉络里,老街宛如岁月的书签,标记着往昔的人文历史、名人轶事与市井繁华。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乌素图历史文化街区,便是这样一处承载城市记忆的所在,于新旧更迭间,诉说着包头核工业发展历程,见证着城市兴衰变迁,如今,她怀揣着传承与焕新的使命正迈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新征程。

图片

办公楼(乌素图街道供图)

乌素图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坐落于青山区东北角,常住人口约三万人,作为核工业生产建设的后勤保障,核工业二〇二厂的配套生活区一路发展成功能完备、设施配套的综合型街区。2019年,乌素图历史文化街区获批内蒙古第八批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核工业、核文化特色在自治区独树一帜,区内27座建筑构筑物错落分布,居住、公共建筑各具风貌,坡屋顶、组团式空间尽显上世纪50年代北方建筑典型特征,仿若一部无言却厚重的史书。

街区的老住宅楼,沉淀着几代居民的生活印记。85岁的高云程,1966年从沈阳大学毕业分配至二〇二厂,老伴汪洋也相随而来。“初来包头,住在招待所里,那时就盼着有间大房子。” 汪洋回忆道,“直到1985年,家里人口增多,分到这套两室一厅,仿苏联式的建筑,小窗尖顶,简单大方。”像这样建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层砖混住宅楼,街区现存21栋,空中俯瞰,“一”字与“L”形布局规整有序,交织出岁月纹理,承载了无数居民美好回忆。

作为时代标志与深情寄托的主席像,坐落于二〇二厂朝阳路北,1968年建成。汉白玉雕琢的伟人呈挥手立式,于红色花岗岩底座上熠熠生辉,底座高3米、长宽各12米,7米总高、1.5米铁栅栏守护,周边56盏白玉兰花灯与7级台阶,寓意民族团结与7亿(1968年)人民的深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建筑。81岁退休职工陈德轶回忆塑像落成时,众人冒寒迎模具、庆典礼,满是对领袖的崇敬,往昔热忱近在眼前。

跟随居民记忆成长的还有二〇二俱乐部,曾经的街区文娱“心脏”。 “小时候,这儿就是欢乐天堂,一层健身房、娱乐厅,二层阅览室、文艺厅,三层会议室,电影放映厅五六百平米、960个座位,70年代末80年代初都有国家级艺术团来演出。”生于斯、长于斯的王峰说。 因砖木结构不符合当下建筑与消防规范,闲置的俱乐部被时代的浪潮搁置在岁月的浅滩上,于无声处见证着时间的悄然流逝。

岁月从不缺峰回路转的惊喜。“2017年它被评为包头市历史建筑,明年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将按原貌复刻功能厅与观众厅。届时,功能厅、观众厅将‘重启’,变身图书室、展厅、会议室等,续写文化服务新篇章。”乌素图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舒薇带来了好消息。

与二〇二俱乐部一路相隔的二〇二百货大楼,建于50年代末,中轴对称,竖向线条与折板相呼应,勾勒出独属于那个年代的建筑韵律。“V”型折板屋檐更凸显了当年的精湛建造工艺。“这里曾是两层的购物‘乐园’,楼上卖百货,楼下卖食品,当时效益非常好,人多,购买力也强”,原二〇二百货大楼会计韩翠霞回忆起往昔盛景,目光中满是眷恋与温情。见证过商业兴衰后,百货大楼虽历经单位破产、职能转变,成为街道办公地,却也难掩昔日繁华底色和市井烟火、百态人生。

50年代末,二〇二专家招待所为接待苏联专家应时而生。中核北方宾馆主管李海园介绍:“这栋楼建于1959年中国核工业发展初期,建厂初二〇二厂生活艰苦,为了接待支助的苏联专家,专门建了这栋专家招待所。后来主要用于系统内部接待,不对外经营。”时过境迁,它华丽转身,成为了如今的中核宾馆,也是乌素图极具时代烙印的老地标。三层建筑三段式布局、民族特色装饰、改良的古建元素,承载着上世纪50至60年代我国小型宾馆建筑领域的高光时刻,见证行业发展的关键一程。1976年,历经抗震加固与翻新改造,2015年,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建筑价值,跻身市文保单位,它沉淀出的那一份独属于岁月的庄重与优雅气质,让每一位到访者踏入其中,便能感知到历史沉甸甸的分量。

伫立的建筑宛如一位位缄默却忠实的见证者,亦像一座座鲜活的文化博物馆,收纳着往昔的繁华盛景,珍藏着百姓的烟火日常。“乌素图历史文化街区是核工业发展的痕迹,是包头巅峰的记忆,我们将在确保街区的历史建筑、传统文化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加强对文化街区打造、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配套服务功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乌素图街道党工委书记崔胜启介绍。

当下,青山区深谙传承与创新的要义,秉持保护与发展并行理念,怀揣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深挖核工业领域深厚底蕴,巧心融合醇厚“文化味”与浓郁 “烟火气”,接续先辈智慧火种,弘扬优秀文化传统,让“核工业二〇二厂”文化名片奏响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和谐共鸣的激昂乐章。(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