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语言文字权威期刊《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上榜。
流行语评选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保证年度“十大流行语”的广泛认可度?为何越来越多流行语产生自短视频?流行语的网络化特征是否在淡化?
带着这些问题,大众新闻记者专访了《咬文嚼字》主编、语言文字学家黄安靖。黄安靖说,趋势上来看,近年来流行语网络化特征减弱,爆款短视频催生了不少流行语。他认为,流行语评选要兼顾语言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要反映时代生活,要有规范引导作用。
年度“十大流行语”覆盖面广
大众新闻:“2024年十大流行语”评选是否要兼顾词汇使用的广泛性?您能否概括一下本年度流行语的整体特征?
黄安靖:《咬文嚼字》编辑部一年一度发布“十大流行语”榜单,流行语评选的特征之一就是覆盖面要广,要全面反映过去一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要反映最显著的时代特征。
比如,随着AI技术的突破,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正在推动社会与产业革命。反映在语言上,就是人工智能语词的大量出现并广泛流行,数智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深度学习等词汇被大众所熟知和运用。
“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正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他们是巴黎奥运会挑大梁的中坚力量,展现阳光、自信赢得社会赞赏。这就是“松弛感”火遍全网的直接原因。他们年纪虽小,却拥有非凡才能,成年人自叹不如,便在“小孩”后加上“哥/姐”称呼他们。
“班味”“松弛感”两个词义看似相反的流行语也入选了榜单,正是大众真实生活的一种反应。社会高速发展,职场“打工人”自然面临某些压力,任务繁重、条件艰苦、关系复杂等,人们表现出眼神疲惫、面容憔悴、不修边幅等状态,这就是“班味”。但同时,大家也积极通过社交、旅游、体育锻炼等消除班味,并寻求面对压力时从容应对、善待自己、不慌张、不焦虑的松弛心理状态。“班味”“松弛感”两个词汇的入选反映了真实的大众生活。
“抽象”“偷感”因不符合标准落选
大众新闻:今年还有“小小××,拿下”“偷感”“已读乱回”“古希腊掌管××的神”“抽象”等一些带有新用法、新词义的词汇。在淘汰的词汇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有哪些?年度“十大流行语”评选的标准有哪些?
黄安靖:没能入选“2024年十大流行语”榜单的流行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抽象”这个词,在我们的网络调查结果中,它位于“00后”群体投票第一位,“00后”使用频率高,也很认可这个词。但是,我们从语言学价值的角度去考虑,“抽象”的词义确实太抽象了,非常模糊,难以说清楚,其语言学价值不是很明显。最终这个词汇没能入选榜单。
另外,“偷感”一词在“00后”群体投票中也排名比较靠前,这个词的流行度很高。但是在流行语评选过程中,尤其是专家论证环节,有专家认为“偷”好像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这个词也落选了。
《咬文嚼字》坚持语言的“社会学价值”及“语言学价值”评价标准进行流行语评选。“语言学价值”的含义是,我们坚持把结构、含义、用法上是否有“创新”作为评选流行语的重要标准,评选出的“流行语”要对我们母语汉语作出贡献,能推动汉语的健康发展,能为汉语增光添彩。“社会学价值”是指除了对不符合社会道德文明规范部分做价值引导以外,主要考虑流行语必须反映时代特征,为一年的社会生活留下印记。
“city不city”有着强烈时代意义
大众新闻:今年入选的“city不city”是唯一的字母词汇,其实不太符合汉语使用规范。评选时对这个词做了怎样的考量?
黄安靖:美国博主保保熊用短视频记录在中国旅游经历,视频中他和妹妹对话:“上海city不city啊?”“好city啊!”city本义是城市,也可指城市化的。“city不city”通过短视频走红,成为超级流行语。
按照我们之前严格的评选标准,“city不city”不会进入榜单。
这里涉及评选中我们对流行语“语言学价值”的复杂圈层划分。这个圈层划分的核心部分是规范的母语成分,从核心向外延伸,规范度、文明度逐渐减低,甚至会不断增加非母语成分及不文明成分,直到最边沿的眼神、手势及不文明动作等。
第一层“核心层”,由规范纯粹的母语成分构成,位于这里的成分都符合母语的内在结构规律,也符合我们社会的文明道德规范。第二层“混杂层”,其中混杂着欠规范的母语成分,源自母语但偏离母语内在结构规律的成分,价值递减趋零的谐音词,源于母语及源于外语的未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字母词以及数字、符号、字母混合体,未做翻译的外语单词,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不文明成分等。第三层“边沿层”,由颜文字、表情包甚至眼神、手势等组成。三个圈层都具有一定的表达功能,都在表达中起作用。
我们评选出来的流行语,是面向社会推广的,所以都会在第一层“核心层”,也就是在最纯洁、最规范,符合母语内在结构规律的词语中评选。“打call”和“city不city”都属于第二层“混杂层”的字母词,夹杂着外来成分。“city不city”虽然位于边缘层,但入选了年度榜单,这是因为这个词汇的传播范围广、时代性非常强,其社会学价值凸显。
我们国家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华观光旅游,中国旅行视频成为许多海外博主的“流量密码”。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美景美食、高铁出行等吸引外国游客由衷地赞叹。这是今年的潮流现象,这让“city不city”有着强烈时代意义。
短视频中频繁催生流行语值得关注
大众新闻:“city不city”“水灵灵地×××”以及去年入选榜单的“特种兵式旅游”,没入选的“哈基米”“挖呀挖”等,都借助短视频大面积流行开来。怎么看短视频孵化的流行语的增多?
黄安靖:短视频作为重要传播方式,崛起后吸引了大量的受众,特别是年轻人更喜欢通过短视频展开交流、表达自我。短视频中频繁产生流行语,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语言的变化,是社会生活的变化推动而成的,语言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变化,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了,语言才会发生变化。互联网给语言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让语文生活空前繁荣,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语言智慧的平台,使“语言创新、创造”不再是少数社会精英的专利,互联网让社会进入了“全民造句”时代,许多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的新词、新语、新用法都源自网民的智慧。当然,语言生态也日益复杂,互联网进入门槛很低,流行语中也充斥不合乎汉语内在结构规律及社会文明规范的消极内容。
大众新闻:年度“十大流行语”的评选会侧重流行语在传统媒体或者网络媒体上的使用情况吗?还是说,在语言运用上,两者并没有很明显的分界线?
黄安靖:在以前,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语言运用的边界非常清楚。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咬文嚼字》评选流行语,一般是评选在主流媒体上,特别是在纸媒上出现的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网络兴起后,流行语的评选适当做了平衡,既评选主流媒体上的流行语,也评选网络媒体上的流行语。
近几年,在“十大流行语”的评选中可以感觉到,流行语使用媒体边界基本上消失了,很多流行语已看不出是网络词语或非网络词语。很多词汇在网上产生,但很快就被传统媒体运用。当下,传统媒体也在转型,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度非常高,大多流行语逐渐没有那么特别突出的网络化倾向。
大众新闻:《咬文嚼字》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的独特优势是什么?专业性和权威性体现在哪里?
黄安靖:从2008年开始,《咬文嚼字》开始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是全国最早做年度“十大流行语”评选的。《咬文嚼字》是语言文字刊物,研究语言文字,专门开辟“时尚词苑”“网言网语”等栏目分析流行词语。这些栏目基本上将本年度出现的主要流行语囊括在内。另外,我们期刊在华东师大、上海师大设立两个语言观测点,会收集整理大量现代语言新成分或者流行新词新语。
从9月份开始,编辑部将期刊栏目刊发的新词语、观测点搜集的词语材料进行汇集整理,形成一个50-100条的流行语词表。编辑部会多次开会,依照“社会学价值”及“语言学价值”评价标准,逐条分析讨论这些词汇,同时启动网络调查投票,编辑部论证和网络投票相结合,形成一个25条的词表提交给专家论证会。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大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展开论证,根据25条词表,通过投票的形式产生15条流行语。杂志编辑部再以此为基础,展开媒体调查,邀请全国多家主要媒体的媒体人各自筛选10条流行语。最终,编辑部再根据专家论证、媒体调查、网友投票结果等产生“十大流行语”。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师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