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发展雷竹产业 带动村民增收

本报记者 谭宏宇 通讯员 田明

掌上咸宁报道

12月4日,在崇阳县郁郁葱葱的雷竹林间,冬日的暖阳照进竹海,光影斑驳,一阵微风吹过,翠绿的竹叶随风摇曳。


图片

雷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的种植。崇阳青山镇长林村通过引进一家雷竹专业合作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培育出的细叶黑头雷竹品种,不仅茎秆粗壮、植株高大,而且长出的雷竹笋肉质细腻、鲜脆可口。

在该村的“三胖家庭农场”雷竹种植基地,负责人蒋孟平正带领村民们为雷竹“盖棉被”,几十名村民将谷壳均匀地覆盖到竹林下,实现地表增温,从而让种植出的雷竹提早出笋,产量更高。

“这几年雷竹产业发展比较好,我们也在不断地培育新品种,让我们的雷竹长得又大又好,扎扎实实把这个产业做好,让雷竹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正在基地忙活的蒋孟平,脸上挂满了笑容。

图片

近年来,崇阳县石城镇花园村雷竹基地依托村集体林地资源,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雷竹种植面积从过去的200亩发展到如今的1000余亩,在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连日来,在花园村的雷竹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给雷竹 “盖棉被” ,而部分雷竹也已出笋,村民们抓紧采挖,收获这份冬日的馈赠。

在花园村的雷竹基地,不少竹农将一担担谷壳运送到竹林中,均匀地覆盖在雷竹根周围,给雷竹“盖被”增温保暖。据了解,经过覆盖处理的雷竹在半个月后就会发出新笋,在冬季抢“鲜”上市。

图片

“我们现在正在做覆盖,第一层放稻草,稻草上面放谷壳,达到保温保湿的效果,确保雷竹尽快出笋,在过年前能卖个好价钱。”崇阳县孟君雷笋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蒋孟君介绍说,这样生长的竹笋口感很嫩,而且微甜,比自然生长的笋品质要更好。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间,雷竹基地不仅需要覆盖、采挖,还需进行翻地、抚育等,这些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当前,雷竹基地每天有20余名农户忙碌劳作石城镇花园村三组村民余中良便是其中的一位。

“我一天能挣100元钱,而且就在家门口,特别开心。”余中良每天清晨7点便前来挖笋,下午对雷竹进行覆盖,每天工作8小时,繁忙而充实。

“每年可带动村民100多人就业。”石城镇花园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明告诉记者,孟君生态农场在花园村共流转了500多亩土地,雷竹覆盖产量每亩能达到3000到4000斤,主要销往浙江、上海等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崇阳县依托优势生态资源,持续发展雷竹、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责编:王馨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