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烘焙,为什么突然火了?

全文3283字,阅读约需10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时令的草莓盒子蛋糕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盒马数据显示销售额破亿,同比增长80%。

02烘焙已成为商超零售行业最受追捧、最受关注、最频繁出现爆款的明星赛道。

03由于消费者购买烘焙食品的习惯已养成,商超烘焙在传统烘焙门店之外更具吸引力。

04另一方面,零售商超通过一体化供应链,实现口味、品质和价格的降维打击。

05烘焙商品在商超渠道的销售表现强劲,成为商超突围的关键。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文/观察者网 周毅】年轻人喜爱的商超烘焙,再一次来到聚光灯下。

继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榴莲千层蛋糕”价格战以后,时令的草莓盒子蛋糕准时回归,受到消费者追捧。今年冬,盒马在“雪王”生日当天送出有900个草莓的超大号草莓盒子蛋糕,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盒马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草莓盒子蛋糕上线至今销售额破亿,同比去年增长了80%,无可争议地成为的烘焙单品。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我们,在中国,一家中等规模的基础烘焙供应商,其年产值大概就在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这意味着,仅这一款草莓+蛋糕,只能卖不到5个月时间的产品,就足以“吃掉”掉一家中型工厂一年的产能。在眼下的商超零售行业,烘焙已经成为最受追捧、最受关注、最频繁出现爆款的明星赛道。

图片

社交媒体截图

孤证不举。在山姆会员店必买清单中,Member's Mark(山姆自有品牌)烘焙产品也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以山姆瑞士卷为例。据《晚点》2023年报道,自2019年推出后,它凭借绝对优势的性价比成为爆品,其销售额占部分门店月营业额的8%-10%,年销售额曾达到10亿元以上。“平均1000名山姆顾客会带走300盒瑞士卷”。

这些案例,恐怕仅仅是万亿烘焙赛道的冰山一角。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零售市场规模达5614.2亿元,同比增长9.2%。艾媒咨询分析师指出,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及餐饮消费结构调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消费需求旺盛,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将进一步扩容,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8595.6亿元。

沃尔玛、大润发到山姆、盒马,再到胖东来,中国消费者乐于在传统烘焙门店之外选购商品。商超烘焙的崛起,正在掀起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和“大逃杀”:这既是新和旧的碰撞,也是新和新的比拼。谁能在烘焙赛道胜出,就意味着谁更能够创造出爆款商品,并展示出最极致的供应链能力和效率——而这也正是零售的核心。

“新势力”商超烘焙

在传统零售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烘焙的机遇几乎是确定性的。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当下中国市场,女性为烘焙食品购买主力,占比为56.9%;按收入来看,中高收入群体占比较多,月收入为5001-15000元的消费者占比达55.8%。从频率来看,有90.6%的消费者每周至少会购买一次烘焙食品。分析师认为,消费者已经形成了烘焙食品购买习惯。

而跟传统线下烘焙门店相比,商超烘焙优势更明显,也更容易受到当代消费者欢迎。

图片

传统烘焙门店需要清晰的消费者定位,要么锁定一定的客群,要么锁定某种品类,灵活性相对受到掣肘。通常来说,一个普通的面包店,可以提供的SKU(商品种类)大概在50个左右,而且风格上往往会带有某种标签,比如新中式、西式。但相比之下,商超基本没有此类限制,它们甚至可以在多种品类上都安排上自己的爆款单品。

不同于业态相对单一的面包店、饼屋,“一站式购物”的零售商超选择更多,流量更大。一方面,它们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逛吃需求,并通过试吃等各种引流方式,帮助产品销售;另外一方面,由于流量大,产品反馈也更多、更快,零售商超更容易根据反馈迭代自己的产品——多业态的布局,也减轻了商品创新的负担和阻力。


还有最不可忽视的一点,价格。

在很多传统渠道,如果门店专门售卖面包,价格通常很难被打下来。考虑到租金、人力、损耗等成本,消费者要买一份面包,就要掏“没吃进嘴的钱”。但在零售商超,通过平台走量和上游供应链优势,一份面包的成本已经被极致压缩,并反哺在价格上。口味不逊于烘焙品牌的吐司,在盒马等平台上,价格甚至能被打到6块9。

图片

更庞大的供应链,让零售商超更容易创新,甚至它可以用供应链内部的强强组合,来实现口味、品质和价格的降维打击。比如将鲜果和蛋糕的供应链结合。盒马以生鲜供应链见长,在草莓盒子之前,该平台还先后推出了车厘子盒子、霸气榴莲盒子、芒果盒子等用优质鲜果做主料的蛋糕产品。

据盒马即食部总经理宁强介绍,2023年,通过和鲜品部打通供应链的方式,盒马烘焙有了稳定的草莓货源,因此仅在草莓这一个原材料上,成本就下降了17%。2024年,盒马烘焙种草莓,进一步让草莓的供应量和品质更稳定,成本更可控。

不可绕过的隐性优势是:零售商超更容易将烘焙标准化,其意义远超原料、成本优势。从原料选品供给,到物流冷链运输,再到产品的最终品质和辐射范围,零售商超可以通过一体化的供应链,源源不断地向市场提供品质稳定、价格实惠的产品,甚至能将一款产品的销量推至上亿规模。这也是大多数传统蛋糕店很难做到的。

身为“销冠”的烘焙,不仅受到消费者欢迎,也给鏖战中的平台提供了想象力。

烘焙商品既走量也赚钱:据我们了解,按销售额计,盒马当前排名前五十的Top单品中,烘焙类商品占比一半以上,品效排名遥遥领先。

备受追捧的烘焙,可能也是商超突围的关键

在新兴市场甚至“县城代购”里,盒马烘焙、山姆烘焙、胖东来烘焙,是这些年抢手的爆款。

“盒马今天有个策略,到新兴市场里面去。在新兴市场,我们烘焙的销售额占店比是非常高的。盒马东营店,单日烘焙的销售额突破过40万。这相当于什么水平?中国有一些传统卖场,可能平均下来一天的营业额才28万。”宁强说,当烘焙的体系日益完整,可以快速上新且价格实惠的时候,对市场的冲击力是非常强的。

以前大城市的超市里才卖的东西,如今在新兴市场甚至县城也能买到。

“消费平权”给中国零售带来了一轮新机遇。

从大卖场到新零售,这些年来,中国零售商超不断经历着价格的竞争、业态的竞争、配送的竞争……在一轮又一轮竞争背后,一个趋势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线下零售逻辑已经被改写,从“卖方付费”变成了“买方付费”,好不好由消费者说了算,这是中国零售进化的一种必然结果。

图片

社交媒体截图

一位从业者告诉我们,过去商超话语权被品牌商和供应商占有,上游生产和提供什么,下游就购买什么,企业间谈的是价格、账期、“资源”;但由于零供关系变化,消费加速分化,现在是消费者喜欢什么,厂商、品牌和平台绞尽脑汁提供什么,大家更多谈的是消费洞察和满足需求。

“投流、变现”的打法已经不再是制胜法宝,商业已经回归“商品力+供应链”的本质。

烘焙,无疑是距离这场变化最近的行业之一。

例如,现代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营养和多样化的饮食需求,这也推动了烘焙食品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升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烘焙食品时主要关注的前三因素分别是口感、新鲜度及营养,占比分别为44.3%、43.2及39.6%。好吃、健康、新潮、便宜……在哪一个点上,巨头们都不敢落后。

为了争夺消费者,盒马今年给不少经典烘焙商品的配料表进行了“瘦身减肥”:例如为草莓盒子蛋糕上的奶油减糖,选择自己种植新鲜的草莓;上架天然海藻糖的水牛乳鲜鸡蛋糕,0添加油脂和蔗糖的吐司;挖掘更健康的烘焙品类,例如高纤维、低热量、强饱腹感的碱水系列面包,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黑麦及全麦吐司。

烘焙热度一路升高背后的现实是:中国零售商超眼下最“卷”竞争,是自营品牌和3R(即食)的竞争。

昔日的王者线下商超荣光不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超市TOP100企业销售规模为8680亿元,门店总数2.38万个,分别比上年的超市TOP100下降7.3%和16.2%。除了收入增长迟滞,商超的利润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区域性商超少数业绩表现尚可,全国性商超亏损是主流。

在变局中,打造“自营品牌”成为共识。它能给消费者最极致的性价比,相较于三方品牌,还能提供额外的5-15%的毛利空间。参考国际经验,自有品牌已经成为国际零售商的核心战略之一,其渗透率普遍可以达到销售额的30%以上;在中国市场里,山姆、开市客、盒马、胖东来的自营SKU比例,其实基本也都超过了30%。

图片

科尔尼网站截图

在自营竞争中,烘焙的优先级排在第一梯队。

国际咨询公司科尔尼曾指出,考虑到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利润表现、三方品牌竞争力、以及消费者习惯,商超的自营品牌通常很难一步到位。不同品类优先级不同,在中国商超零售行业现在所处发展阶段,很多品牌将重心放在3R(即食、即热、即烹)、烘焙、乳品和粮油等领域上。

报告指出,一些基础引流品,比如鸡蛋、牛奶、香蕉、车厘子、 烤鸡,其毛利通常只有5-10%;一些特色供应品,比如进口牛肉,通过全球直采、规模经济,能将毛利做到10-20%;口味创新品,在烘焙这样低标准化的品类,商超可以通过口味创新和营销配套实现差异化,建立心智并创造更高的毛利——通常大于20%的利润。

一位盒马人士告诉我们,在2019年,盒马联营的烘焙商品占比在40%以上,其他的自营基本还都是一些长保质期的面包;但是从2020年开始,盒马烘焙基本就将重心转移到自营上来,“羊角、菠萝包、麻薯、法棍,在外面饼屋里相对来讲比较头部的单品,我们都开始把联营改成自营来做。”

某种程度上,在当前中国市场中,烘焙已经是一家商超底层能力的集中展现:能不能捕捉消费者需求,打造网红爆款;能不能找到最优质的原料供应和加工工艺,通过标准化的商品体系,提供稳定的品质和极致的价格;烘焙讲究新鲜、风味、口感的烘焙,本身就是对物流供应链的考验。

站在这个角度上,烘焙火起来也应该“卷”起来。消费者用脚投票,而味道是不会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