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溯源:中国考古博物馆文物上新系列报道(17)——双槐树遗址

来源:“中国考古博物馆订阅号”微信公众号

一、双槐树遗址概况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南的高台地上,现存面积约117万平方米,其年代为公元前3300~前2900年,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

图片
图1 双槐树遗址展区

双槐树遗址是在1984年河南省第四次文物普查、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时发现,被命名为滩小关遗址。199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发掘。2004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为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为遗址东北部的一部分,因此将其重新命名为双槐树遗址。

2013~2020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期三道环壕,四处经过规划的墓地共1700余座墓葬、院落式夯土基址、大型夯土建筑群基址、瓮城结构围墙、大型版筑遗迹等,另有数量众多的房址、灰坑、人祭坑及兽骨坑等,出土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物。

图片
图2 六角星纹彩陶罐

图片
图3 小口尖底瓶

图片图4 彩陶罐

图片
图5 玉璜

图片
图6 玉饰

图片
图7 骨簪

二、双槐树遗址出土牙雕蚕


牙雕蚕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其长度约6.4厘米,宽度约为1厘米,厚度则在0.1厘米左右,整体呈乳黄色泽。它的头尾微微上翘,造型与现代家蚕极为相似,恰似桑蚕吐丝的姿态,生动地展现出古人对于蚕的生长习性细致入微的观察。

图片
图8 牙雕蚕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是迄今考古发掘出土的与养蚕起源有关的、时代最早的一件具有较强写实风格的家蚕艺术品。牙雕蚕家蚕吐丝的形象表明,它不是古人对于物类的一般表现或单纯的宠物性表现。结合附近青台、汪沟遗址发现的仰韶时期丝织品来看,中原地区的古人当时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三、双槐树遗址的意义


双槐树遗址是郑州地区仰韶文化晚期至河南龙山文化早期遗存最丰富的遗址,它与青台、汪沟、西山、苏羊、土门、妯娌等周边聚落遗址共同构建起规模巨大的聚落遗址群。特别是西山、点军台等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遗址形成拱卫之势。

综合考量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郑洛地区聚落遗址群的发现,说明郑州地区是继豫西晋南地区庙底沟文化衰落之后新兴起的文明中心,为此地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为探讨文明起源的中原模式奠定了基础。

双槐树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群,具有中国早期宫室建筑的特征,为探索三代宫室制度及中国古代高台建筑的源头提供了重要资料。

大型中心居址建筑前的两道围墙及两处错位布置的门道和加厚围墙的设计,具有极强的防御色彩,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古代最早瓮城的雏形。

墓葬区发现的夯土遗迹可能具有祭坛性质,是仰韶文化遗址的首次发现,也是开展不同区域考古学文化之间的礼仪制度比较研究的重要资料。

参考文献:

顾万发:《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仰韶文化牙雕蚕赏析》,《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2017年第2期。

李曼,刘彦琪,吴金涛:《一件牙雕蚕的修复保护》,《大众考古2017年第11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巩义市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21年第7期。

周亚威,于雅婷,顾万发:《河南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儿童的古病理学》,《人类学学报2023年第4期。

肖娟英,吴超明,宋国定等:《巩义双槐树仰韶房址地坪的原料与制作工艺研究》,《中原文物2023年第3期。

⑥雷帅,郭怡,顾万发等:《河南双槐树遗址仰韶文化居民的牙齿微磨耗形态研究》,《第四纪研究2023年第5期。

⑦杨苗苗,杨玉璋,顾万发等:《中原地区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农业经济探究——以巩义双槐树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分析为例》,《中国农史2024年第3期。

⑧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仰韶文化中心居址夯土围墙和Ⅰ号瓮城结构发掘简报》,《中原文物2024年第4期。


编辑:拾 壹
校审:初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