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的时候脚下还都是水草,东西湖发展太快了!”
近日,长青街三民社区的“围垦记忆共享客厅”试开放,84岁的刘济善老人望着满墙的老照片,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奋斗的青葱岁月。
▷ 东西湖记忆
“湖北省东西湖围垦工程指挥部”于1957年成立。次年,18岁的刘济善便响应号召成为12万围垦大军中的一员,背上被窝卷,带着满心期待从河南宁陵县出发,坐上前往武汉的火车。
“那时候还不懂太多,就知道挺开心的。”那是刘济善第一次坐火车,到武汉的第二天就和工友结伴去看了武汉长江大桥,十分激动。
围垦亲历者刘济善老人给记者讲述当年经历。
当时,修建围堤工作已经结束,第二阶段排渍和灌溉工程正在开展,刘济善每天的工作就是挖沟、铲路,从一支沟挖到二十支沟。“那时候大家满身干劲,没有上下班时间点,肩膀都被扁担磨破了。”刘济善老人神采飞扬地描述着当年情景。
夜幕降临时,大家就在竹子搭的工棚里休息,上下两层,一个挤着一个睡。“好玩,热闹。”老人脸上没有半分苦涩,满是骄傲的笑容。
围垦挑堤历史照片。
1958年3月,围垦工程胜利竣工。同年10月,武汉市增设东西湖区。随后,三民社区所在区域开始兴建工厂。1965年,刘济善进入加工厂工作,后来又和同事们亲手盖起了东西湖制药厂(武汉第五制药厂前身)。
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里,全区上下铆足干劲,一片火热。工作环境越来越好,薪资越来越厚,同年,刘济善在老家举行婚礼后,就带着妻子回到东西湖扎根安家。
光阴荏苒,那段奋斗年华始终清晰地刻画在每一位“围垦人”脑海中,也成为东西湖区一段珍贵“记忆”。
围垦记忆共享客厅选址在三民社区内的三民小区,据介绍,该小区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制药厂和吴家山农场的职工宿舍。“那时候只有3栋矮楼,大多数居民都参加过围垦。”三民社区党委书记孟令剑说道。
近年来,东西湖发展日新月异。为回顾来时路,在居民间更好地传播、发扬围垦精神,2022年,三民社区启动围垦文化建设项目,通过建设楼道围垦文化墙,举办围垦文化市集、围垦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深度挖掘老居民参与东西湖建设的奋斗故事。
今年6月,三民社区正式启动围垦记忆共享客厅的建设筹备工作,几位工作人员跑了两三个月,收集了近50件老照片和物件,为共享客厅填充了“史料”。
馆内收藏的围垦时期的物件。
据介绍,围垦记忆共享客厅占地面积40平方米,用三个篇章回顾了东西湖人民如何让荒湖变良田,并在这片热血土地上大胆改革、火红建设美好家园的历程。
“我们先后去了文化馆、档案馆,还去拜访老摄影师、制药厂的档案管理员,一点点呈现了那段历史。”社区工作人员余爽说道,当老人们拿出珍藏了几十年的老照片甚至报纸时,大家都感到十分震撼。“从前只是听说,现在亲眼看到当时情景,才真正感受到东西湖的热血。”
共享客厅展出围垦岁月的艰辛与辉煌。
除了老照片,共享客厅中还展示了居民捐赠的算盘、手电筒、工作证等各种老物件。周玉珍是捐赠物品最多的居民,她还应邀加入了围垦主题宣讲队。经过培训后,她将成为讲解员带领参观群众一起“重走”围垦路。
三民社区党委书记孟令剑告诉记者,虽然如今三民社区建设了不少商品房新增了居民,但仍有60%的家庭参加过围垦。这些“围垦二代”在三民社区安居,建设起“崭新三民”。
刘圣荣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跟随父辈来到东西湖,在三民社区生活了五六十年。“刚来的时候各方面都挺艰苦的。”刘圣荣小时候时常听父母讲述围垦故事以及父母对她“珍惜现在”的教诲。“现在居民的环境好得没话说,社区对我们也很照顾,我们都非常感恩。”
2022年,三民社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80后”老小区大翻身,拓宽路面、整修停车场、新增活动场所……居民们连说自己住进了“新小区”。
改造提升后的三民社区。(资料图)
孟令剑介绍,今年,三民社区被选为共同缔造示范点社区,11月,长变小区、长建小区先行试点,改造小区的房前屋后、美化居住环境、优化人文环境,提档升级软硬件。“目前,我们完成了裸露泥土地的道路硬化改造工作,并成功举办美好生活节‘健康市集’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孟令剑说道。
孟令剑表示,三民社区的建设离不开三民人,后续还将继续广泛推广居民议事平台,优化“三方联动”社区治理机制,力争实现党建引领有深度、小区业委会有组织、协商议事有平台、物业管理有成效、社区公约有共识、居民组织有活力的“六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