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走笔丨干杯,德啤!

在德国,啤酒节几乎贯穿全年。

金秋,每当日照渐短、阳光渐少,啤酒节中的“冠军”——慕尼黑啤酒节就火热登场了,“亚军”斯图加特啤酒节紧随其后,“季军”纽伦堡啤酒节通常在春季举行。啤酒节三巨头每年吸引的海内外游客总计有上千万人。

德国遍布城市与乡村的1500多家啤酒厂,能酿造7500多种啤酒,假如一天品尝一种,至少可以连喝20年不会重样。

图片

9月21日,一名女子在德国慕尼黑啤酒节上享用啤酒。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德啤是怎样酿成的

中世纪早期,酿造啤酒主要是修道士的工作,据说他们认为“喝啤酒不算破斋”。直到今天,仍有一些酿酒厂依据修道士的古老配方酿造啤酒。在超市或酒吧,绘有修道士形象的啤酒品牌时常可见。

事实上,啤酒从中世纪起就成为德国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在那段卫生条件堪忧的漫长岁月里,喝啤酒是比喝水更安全的选择。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啤酒在德国是如此深入人们的生活,以至于当德国人要表达“不关我事”的时候,他们会说 “这不是我的啤酒”。

啤酒,并非德国的发明,但世界上最早的啤酒酿造法律却诞生在德国。

1516年4月23日,巴伐利亚大公威廉四世颁布了被后人称为啤酒《纯净法》的法令,规定用来酿造啤酒的原料只能是大麦芽、啤酒花和水。由于当时人们认为酵母是在啤酒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不是必要的酿酒原料,直到后来法令修订,酵母才获得合法身份,成为酿造啤酒的第四种原料。

为纪念啤酒《纯净法》的诞生,4月23日被定为“德国啤酒日”,很多地方都会在这一天举办啤酒节、啤酒爵士音乐节、啤酒研讨会、啤酒酿造课、啤酒厂参观等庆祝活动。

德国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出口啤酒酿造业协会会长罗杰·韦格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啤酒《纯净法》的颁布是德国啤酒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德国啤酒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这部迄今仍然有效的古老法案被视为德国啤酒品控的“护身符”,确保啤酒的风味由酿造赋予,不能添加其他成分。尽管原料平凡简单,酿酒厂和酿酒大师却能靠不同的配方和直觉,奇迹般地创造出德国啤酒丰富的种类与口感。

这就必须提到啤酒花的贡献。早在公元8世纪,德国就开始人工种植这一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用于酿造啤酒。啤酒花因其对啤酒特性至关重要,被德国酿酒商协会誉为“名贵的香料”。

在德国,几乎每到一地都有可能品尝到特色啤酒。很多啤酒只在当地小镇酿造,过了这村没这店。通常这类啤酒会出现在酒单的最上面。如果带着发现啤酒的想法来德国,不论走到哪里,都能遇到从没听过的啤酒种类,坐在临街的旧桌旁,小酌一杯,松弛怡情,会不会顿感人生值得?

图片

9月21日,人们在德国慕尼黑啤酒节上享用啤酒。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啤酒“泡沫”折射社会变迁

酿造啤酒所需的原料和时间,决定了它是一款价廉物美的平民饮料。但在二战结束之初,德国经济受战争重创,民众并没有多少可以消费休闲饮料的余钱,啤酒消费量明显下降。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德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伴随着经济的腾飞,更多人有了更多可支配收入来享用啤酒,参与德国重建的劳动者是对啤酒情有独钟的主力消费人群之一,德国啤酒消费迎来了井喷式增长:从1950年的人均35.6升激增至1970年的141升,势头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

德国的香肠、烤猪肘等经典菜肴与啤酒堪称绝佳搭配,成为啤酒消费的得力助攻。清爽醇厚的啤酒恰到好处地中和了肉类的咸香与油腻,使味觉更为平衡。

在柏林市中心,有家名为Zur Letzten Instanz的德餐馆,始建于1621年,是柏林最古老的餐馆,相传1812年拿破仑攻打莫斯科,途经柏林时曾到此光顾。而有据可查的是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英国喜剧大师卓别林、德国插画家海因里希·齐勒等人都来过。想必他们的佐餐饮品少不了德国啤酒吧。

在这工作两年的服务生詹卢卡·巴蒂斯顿说,来就餐的顾客基本上都会点啤酒,“吃德餐,肯定想要搭配好啤酒,通常就是德国啤酒啦”。

而以意大利比萨为代表的快餐在德国日渐流行,也为拉动啤酒销量做了贡献。韦格纳描绘了这样的场景:面对一份刚出炉的比萨,食客会选什么饮料跟它搭配呢?不会是葡萄酒,当然是冰爽的啤酒了!

1995年,德国人口是8100多万,乘用车数量首次突破4000万辆,也就是说,全体德国人都能在这些汽车的前排就座。汽车的普及,意味着人们的活动范围更大,手握方向盘的时间越来越多,端起啤酒杯畅饮的机会逐渐减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德国汽车文化与啤酒文化之间的矛盾日渐明显。

专家分析认为,过去人们因为距离工作地点更近,不需要经常开车,如今通勤时间增加,意味着工作日期间喝酒的机会减少了。

韦格纳认为,德国社会老龄化、消费群体改变、饮料品种日益丰富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都是导致啤酒消费持续下降的原因。年轻人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比如混合饮料、咖啡、矿泉水和茶,这些饮品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传统啤酒的消费市场。

随着“经济奇迹”一代逐渐老去,年轻一代受美国文化的影响,更喜欢可乐、雪碧等软性饮料,对啤酒的热衷不及他们的前辈。出生率不断走低,意味着未来喝啤酒的潜在人数会不断减少。

与此同时,德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也在影响着传统的啤酒消费习惯。2023年,德国人口达到8460多万,其中外来人口的占比达到15.2%,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平均每20个德国人里就有3个是移民。新移民要么不喝酒,要么没有与德国人相同的啤酒文化。人口的增长未必会带来啤酒消费群体的扩大。

在历经战后数十年的高度繁荣后,德国啤酒业进入了人均消费量持续缓慢下降的阶段。据德国酿造商协会的数据,2000年德国人均啤酒消费为125升,2019年降至百升以下,2023年跌至88升。这一年甚至被称为德国啤酒的“至暗之年”。

2024年6月,欧洲足球锦标赛在德国10个城市举行,德国啤酒行业热切期待借助欧洲杯“灌满”观众的啤酒杯。然而,为期一个月的赛事刚结束,德国酿造商协会就发表声明称,由于气温骤降和频繁的暴风雨天气,欧洲杯未能如愿提振啤酒消费,上半年德国啤酒销量同比略有下降,全国市场增长乏力,啤酒业仍将面临挑战。

挑战,不仅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

尽管德国啤酒以“纯净”为招牌,为了适应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市场上逐渐出现了无醇啤酒和混合啤酒饮料。巴蒂斯顿说,人们总体上更注重健康了,许多人转而选择无醇啤酒,所以餐馆也准备了两种无醇啤酒。同时,也有很多人开始点其他饮品。

图片

9月17日,在德国慕尼黑啤酒节上,一名工作人员为顾客送啤酒。新华社记者 单玮怡 摄

未来,谁会喝啤酒?

亚历克斯·施密德可能是全德最“高高在上”的酿酒师了。

这位从业近40年的德国酿酒师,每次上下班都要坐缆车,因为他的工作地点在海拔2244米的卡尔文德尔山脉上。

这条山脉位于阿尔卑斯山北侧,部分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部分在奥地利,以其徒步和滑雪活动而闻名。施密德工作的酿酒厂由卡尔文德尔缆车公司经营,以卡尔文德尔命名,号称是德国海拔最高的啤酒厂。

他亲手酿制的啤酒正是以此为卖点。酒标上的logo以山脉和啤酒花图案的组合为中心,左右各延伸出一根麦穗,阿拉伯数字“22”和“44”分列两侧的麦穗之上,乍一看,还以为是德国啤酒表明自家历史的“自某某年”,不禁一惊:这是未来已来了吗?

“冬天人们滑完雪,来这儿喝上一杯,多爽啊!”施密德自称很喜欢啤酒,每天都要喝一升,而且就喜欢自己酿的啤酒。

卡尔文德尔啤酒厂每年生产约3.5万升啤酒,所用水源取自山脚下的米滕瓦尔德镇,每周都需通过缆车将大量酿酒原料运送到山顶。虽然这样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更高,但卡尔文德尔啤酒的价格并没有更贵。一桶5升的啤酒售价19.9欧元,一杯300毫升的啤酒售价3.5欧元,这样的价格与柏林超市和餐馆的标价并无明显差别。

每年约6万名游客到访,夏季来徒步的人会稍多些。若每人喝半升啤酒,卡尔文德尔啤酒厂一年的产量大部分在山顶就消耗完了。

得知德国啤酒销量连年下滑,在山顶餐厅做暑期工的乔治娅·吉尔有点惊讶。“我以为啤酒的销量是增加的,特别是在德国,我以为这里会有更多人喝啤酒。”

来自英国的吉尔说,自己第一次喝啤酒就是在德国。在被问及啤酒的未来时,她认为啤酒会永远存在,并在特定人群中始终受欢迎,尤其是在德国。

施密德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表情略显凝重:“这很难回答。我不知道。也许在德国或欧洲其他国家,啤酒的销量会稍微有所下降,也许会继续像现在这样吧。”

努尔·范迪克来自荷兰,作为一家德国啤酒厂的数据分析师,她预计未来德国啤酒消费量将继续下降,但这并不完全是坏事,可以预见市场将从大批量、常规类型的工业啤酒更多转向精酿啤酒和特殊种类啤酒。

“人们对陈年精酿啤酒可能会越来越感兴趣,在荷兰就有这种情况,酿酒厂把啤酒存放在酒窖里长达10年,让它像葡萄酒一样变得更成熟。”她说。

目前,德国产啤酒约有两成销往海外,中国是其仅次于意大利的第二大市场。韦格纳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商品关税不断降低,德国啤酒得以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

他兴奋地回忆道,2012年起,德国啤酒对华出口连年迅猛增长。“那种氛围简直像是淘金热。你一定知道北京的簋街,那时候,我晚上走进那里的一些餐馆,总能看到5升桶装的德国啤酒。”

早在几年前,德国啤酒就乘着中欧班列,来到中国人的餐桌。随着中德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从青岛到广州、从沈阳到太仓,从上海到太原,德国啤酒节这张文化名片随着德国啤酒外溢到了中国多个城市。

在国内科幻圈,几乎无人不晓“烤串、火锅、啤酒”是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缺一不可。在聊到德国啤酒的未来时,刘慈欣表示,德国的啤酒和啤酒市场是个很复杂很专业的领域,自己不便妄下断言,但展望未来,他认为没有证据证明未来的人不再喝酒。喝酒除了酒精作用外,还有一种仪式感,“这是脑机接口代替不了的”。

在AI、AGI来势汹汹的今天,仍在德国古老的修道院里用古老的配方酿制啤酒的修士们,如果得知刘慈欣的观点,是否会更加坚定地将啤酒酿造到底呢?(车云龙 黄燕)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