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人把“光明”带进独龙江峡谷。
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施工现场。
碧罗雪山上220千伏丹蓝线。
冬季,独龙江峡谷层林尽染,寒风凛冽;村寨灯火璀璨,草果烘干厂机器声不绝于耳;客栈民宿宾客云集,热闹非凡;彩虹编织车间里,独龙族织女们于明亮灯光下飞梭走线,精心编织独龙毯,一针一线勾勒出独龙族的美好新生活。
从柴火做饭、松明点灯到接入大电网,家家户户灯火明亮。70年来,群山围堵、偏僻悠远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电力电网建设“三级跳”,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足电、用好电的跨越,为建设美丽富饶新边疆奠定了坚实基础。
悠远独龙江没有电的日子
独龙江乡地处极边之地,这里高黎贡山绵延千里,担当力卡山高耸入云,中间的独龙江峡谷是独龙族主要聚居地,是祖国西南边陲亮丽的明珠,肩负着为国守边、筑牢西南安全稳定“第一道屏障”的重大责任。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之时,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独龙江乡,现代化的道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为零。20世纪60年代,全长65公里的人马驿道成为独龙族群众与外界联系的生命线,生产生活物资全靠人背马驮。每年11月到次年5月,大雪封闭进出山路,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严重阻碍了独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独龙族农业生产刀耕火种,日常生活柴火做饭、松明点灯。
1971年6月,独龙江乡第一座电站独龙江电站投产发电,主要为当时的乡政府机关供电。20世纪80年代末,第一批6台微型发电机通过马帮运进独龙江乡,分别安装在巴坡、孔当等独龙族群众聚居地,电力慢慢走进独龙族群众的生活。“独龙江的天亮了!”独龙族群众奔走相告。电对于他们来说,是好奇、是温暖、是希望,更是美好。
然而,微型电机功率极小,除了供给周边少数用户照明外,其他用途无法满足。小电机电压受水流影响大,电灯忽明忽暗,光亮度不足、照明效果极差,还经常烧坏电灯。大部分高山村寨因为缺乏装机条件,连这种极不稳定的小电机都没有,无电可用。村民们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用上电,过上亮堂堂的生活。
“放假期间,高山村民小组的娃娃把到有电的亲戚家过夜当作美谈,写在作文里。”曾担任巴坡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的王国光对这段记忆非常深刻。
改革开放以来,为帮助独龙族更快地进步与发展,国家、省、州、县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独龙江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独龙族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6年,独龙江乡第一座真正意义的水电站——孔目电站建成投产。但独龙江峡谷从南到北,一山一村落、一坡一寨子,村民零零落落居住分散,孔目电站供电范围小,乡内仍有大量无电人口。
独龙山寨灯火明亮的日子
走上幸福路,用上好电,建设好产业,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过上美满幸福的好日子,是独龙族同胞最炽烈的愿望。
2008年,为响应国家号召,云南电网公司投资3025万元,启动了独龙江乡无电人口“户户通电”工程,一个民族的光明之旅就此开启。
独龙峡谷群峰林立、江河纵横,立电杆、拉电线,全靠人背马驮。而部分村寨,完全靠人工背运。施工队克服重重困难,于2012年10月顺利完成独龙江乡无电人口“户户通电”工程,独龙江乡行政村通电率、自然村通电率和户通电率均达到100%。
2011年,独龙江供电所正式成立,全面开展在独龙江地区的电网运营和供电服务工作。独龙江乡供电工作步入快车道,从“户户通电”工程到400千伏柴油发电车和200千瓦储能站的加入,柴油、水电、储能同时对全乡供电,独龙江人民群众用上了稳定可靠的电能。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长达6.68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独龙江乡终于告别了每年半年大雪封山与世隔绝的历史。
独龙江畔车轮滚滚,村村寨寨灯火辉煌,百业兴旺,独龙江乡迎来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道路通达,独龙江乡迪政当村村民白忠平的“心梦圆”客栈生意日益兴隆。
“游客天天来,客房几乎天天爆满。”白忠平说,但电力不足等配套问题开始显现,客栈经常停电。
随着独龙江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独龙江乡孤网运行的弊端日益凸显。1140多户居民的日常供电仅靠2台35千瓦的小型发电机,频繁停电跳闸是家常便饭,有时只是打开电灯就已经接近电力负荷的极限。
2019年,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正式启动,这项投资超过2.8亿元的工程,85%位于高黎贡山原始丛林无人区。在这里,走路就像攀岩,人得贴着山体手脚并用往上攀爬,还要忍受蚊虫、蚂蟥的叮咬以及雨雪等糟糕的天气。
2020年5月,独龙江乡遇上了几十年一遇的泥石流灾害,仅独龙江隧道两侧就有170多个塌方、滑坡点,前期好不容易挖好的部分基坑被掩埋,多条运输索道也被冲毁,由于施工条件恶劣,联网工程进场2680个工人,中途离场1350人。
2021年11月,当雪山段线路全线贯通,正在开展验收等工作时,一场暴雪再次降临高黎贡山,很多地方积雪没过膝盖。为了点亮独龙江乡,施工人员冒着零下四五度的低温和漫天飞舞的大雪,在塔上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施工队尽最大努力让线路“温柔”地穿过高黎贡山自然生态保护区。线路不触及植被,杆塔全部采用高塔跨越,平均塔高45米,最高达65米,远超同类工程。项目施工中,作业面控制到最小,一根根塔材全部在高空进行人工组装。项目基坑多为石头坑,为保护环境不能采取常规爆破,只能用水磨钻人工开挖,每天最多只可下挖30厘米。
2022年5月11日,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正式投运,一条长52公里的架空线路翻越平均海拔3100米的高黎贡山,“光明使者”们将“光明”稳稳地送到每一个独龙江乡群众的家中。独龙江独立电网与南方电网主网联通,独龙江乡结束了历时8年的独立电网历史,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实现从用上电到用足电、用好电的新跨越。
家家户户灯火明,村村寨寨绽新颜。电力成了独龙族群众连接现代文明的重要桥梁,支撑着独龙江乡实现“一步跨千年”的跨越式发展。
“南方电网真金白银地投入,一心一意让独龙江亮起来,让独龙族群众富起来。”贡山县委常委、独龙江乡党委书记杨冬春说。
幸福电力带来幸福的日子
“想不到在这么偏远的峡谷,还有新能源车充电桩。独龙江的变化,真是一天一个样。”看着乡政府集市街道边的充电桩,外地游客无不感叹。
2023年5月,南方电网公司在独龙江乡投资20.38万元,建成3个充电桩,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开着新能源汽车的游客。
充足的电力,给乡里的中小企业及居民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以前用电负荷不足,我们草果烘干能力受限,许多农户只能将草果囤积到一定数量后再拉到县城加工,成本增加不说,还造成部分草果腐烂。”独龙江乡农副产品特色庄园负责人王杰说。
2023年,独龙江供电所为农副产品特色庄园新装了两台800千伏安专变,架设专用输电线路,以优质充足的电力护航,让独龙江的特色农业结出“致富果”。
依靠充足的电力,独龙江乡新建了应对雨季泥石流和冬天大雪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储备冷冻库。献九当村委会草果种植大户丁尚华建起了占地180平方米的草果加工厂,一年加工鲜果800余吨,出售干果200余吨,30余名独龙族群众有了就近务工增收的场所。
500名独龙族妇女白天下地干活,夜晚在彩虹庭院(独龙毯编织作坊)编织七彩独龙毯,成为新时代织女,“家门口”就业赚钱,日子越过越好。
“我们编织一张独龙毯就有几百块的加工费。”文面女李文仕说,乡里成立了秘境独龙产业发展公司,开发独龙毯小枕头、包包、围巾,进军上海和海外市场,过上了好日子。
清晨,献九当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新学文带着村干部和独龙江供电所职工徒步巡查,维护入村线路、电杆。
“电力电网是独龙族群众公路外的第二生命线,草果加工、旅游发展、独龙毯编织等全靠它了,得时时维护好才行。”新学文说。
今天的独龙江,酒店的空调不再成为摆设,乡里农副产品烘干设备每天都在运转,电动汽车开进村寨,8万亩绿山富民,“美丽庭院”“最美乡村”“幸福家庭”遍地开花,独龙族群众的生活一年一个样,越来越幸福。(云南日报 记者李寿华)
查看原图 9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