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通用汽车宣布投入50亿美元用于优化中国业务,包括关闭工厂、裁员、削减不盈利车型等措施。
02由于中国市场表现不佳,通用汽车产生超过50亿美元的非现金减值和重组费用。
03其中,资产减值最高29亿美元,重组相关费用为27亿美元。
04通用汽车将聚焦高端与新能源车型,如搭载6C超快充电池的车型和900V奥特能智电平台上的新车。
05然而,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重组计划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如品牌吸引力不足、市场结构调整难度和盈利能力恢复的不确定性。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芝能汽车出品
通用汽车正在中国市场经历前所未有的重组,宣布投入50亿美元用于优化中国业务,这个计划包括关闭工厂、裁员、削减不盈利车型等措施,同时聚焦新能源车和高端车型的布局。
通用汽车对其与上汽的合资企业进行了价值减记,试图通过降低固定成本和按需生产应对市场压力。
我们将深入探讨通用汽车在华的调整策略、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措施能否帮助通用重回市场主流地位。
Part 1
通用的重组计划:
50亿美元都花在哪了?
通用汽车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文件中披露,因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将产生超过50亿美元的非现金减值和重组费用。
这笔巨额费用的具体组成包括:
● 资产减值:26亿至29亿美元
2023年底,通用汽车对其与上汽集团合资企业的持股估值为64亿美元,合资企业的价值减记最高29亿美元。
我们可以理解为通用汽车在与中国合资企业中的资产价值下降了,上汽通用的销量从2019年的160余万辆下降至2023年的100.1万辆,严重影响了资产评估。
● 重组相关费用:27亿美元
接下来重要的这部分费用,将用于关闭部分中国工厂、裁减员工以及优化公司营运结构和产品线。
接下来的措施包括削减不盈利车型、调整产能配置,以及重新设计销售策略,如推出“一口价”政策和新能源车型的推广。
通用汽车在中国的产能布局和产品线面临着全面的调整与优化。
● 从产能方面来看,目前尚未透露关厂的具体细节,但可以预见的是,部分产能利用率较低、生产效率不高或者不符合未来发展战略的工厂将被关闭或进行产能削减,有助于通用汽车降低固定成本,提高生产运营的效率。
● 在产品线方面,削减不盈利的车型是核心举措。
通用汽车过去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众多车型,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部分车型的销量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通过淘汰这些车型,通用汽车能够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上,例如电动车、混动车及高端进口车型。以适应中国市场消费升级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趋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通用汽车与上汽通用共同研发 900V 奥特能智电平台,并计划推出搭载 6C 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的纯电动车型,接下来在中国通用在努力调整产品线,以新能源和高端化产品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调整策略的核心
● 减少库存、按需生产:为降低库存压力和成本,通用在华采取按需生产模式,并强调经销商库存控制。截至2024年,通用汽车经销商库存较年初减少了50%以上。
● 聚焦高端与新能源:以新能源和高端车型为突破口,包括搭载6C超快充电池的车型,以及900V奥特能智电平台上的新车。
● 今年第三季度
◎ 通用汽车全球实现营收48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
◎ 净利润31亿美元,与去年持平;
◎ 调整后的息前利润达41亿美元;
◎ 调整后汽车业务现金流为58亿美元。
● 基于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通用汽车再次上调了全年财务目标
◎ 全年净利润预计为104亿-111亿美元;
◎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预计为140亿-150亿美元;
◎ 调整后汽车业务现金流预计125亿-135亿美元。
● 在中国市场,通用汽车却并未扭转亏损的局面
◎ 其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亏损了1.37亿美元;
◎ 2024年前三个季度共亏损了3.47亿美元。
Part 2
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问题与应对
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主要体现在销量下滑和亏损两个方面。
从销量数据来看,自 2017 年通用汽车在华销量达到 400 万辆的高峰后,便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2024 年前九个月,其在华销量下降 18%,仅售出 120 万辆汽车,销量下滑导致其市场份额大幅萎缩,从 2015 年的 15% 左右暴跌至 2023 年的 8.6%。
事实上,不光是通用在下降,所以造成合资企业的经营下滑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国自主车企的崛起是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生产制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
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凭借丰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线、先进的电池技术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迅速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对通用汽车等传统合资品牌构成了巨大挑战。
中国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也使得通用汽车拓展和守住市场份额的难度增加。在新能源车渗透率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智能化、电动化成为了汽车行业竞争的关键赛道。
传统的燃油车性能已经没人关注,消费者更加关注新能源技术、智能驾驶体验等多方面的价值,在适应这一市场需求转变的过程中,通用步伐略显迟缓,导致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吸引力下降。
● 价格竞争:本土品牌通过低价策略蚕食了通用等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 技术创新:中国车企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不断突破,让传统合资品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 燃油车萎缩: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传统燃油车市场需求迅速下滑,而通用在电动车领域布局迟缓。
● 车型吸引力不足:部分车型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别克、雪佛兰等品牌车型在设计与技术上落后于本土品牌和德系竞争对手。
通用汽车在华的固定成本高企,加之库存积压和部分车型利润率低,进一步削弱了其盈利能力。
通用汽车的重组计划在短期内已经开始显现出一定的积极效果。三季度,通用汽车在华销量和市场份额均实现季度环比增长,其中包括纯电动及插电混动在内的新能源车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
11 月在华销量连续第五个月实现环比增长。自今年年初以来,经销商库存已减少 50% 以上。
通过减少库存、按需生产、保护价格体系及降低固定成本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状况和运营效率。
● 降低库存压力:通过按需生产和削减库存,减少了现金流占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 优化产品组合:削减不盈利车型,专注高端与新能源车,提升品牌形象和单车利润率。
从长期来看,通用汽车的重组计划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 在中国的重组计划面临两个风险:
◎ 一是合资企业将需要 “增量现金” 来完成这项工作;
◎ 二是在中国,合资企业可能面临大量阻力,无法实现有意义的盈利。
● 在资金方面,关闭工厂、削减产品线以及研发新技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用汽车预计这些业务能够在没有额外资本投资的情况下实现盈利,但实际情况可能受到市场变化、技术研发进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在盈利方面,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通用汽车需要在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策略等多个方面持续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稳定的盈利。
通用汽车与上汽集团的合资协议将于 2027 年到期,在这之前,通用汽车需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显著的业绩改善,以确保合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可能面临退出合资企业的风险。
这些措施能否真正帮助通用在中国市场重振旗鼓,仍存疑问:
● 品牌吸引力不足:即使聚焦新能源车型,通用在技术和市场感知度上与比亚迪等本土品牌仍有差距。
● 市场结构调整的难度:合资企业重组可能面临阻力,尤其是需要协调上汽集团的利益。
● 盈利能力恢复的不确定性:通用计划2025年在中国市场实现盈利,但新能源领域的激烈竞争将是其主要障碍。
小结
通用汽车的50亿美元重组计划是一场迫不得已的“断臂求生”,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竞争愈加激烈的中国市场,本土品牌的强劲挑战以及合资模式固有的局限性,能不能走得出来,我们真的需要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