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渡过江”依然是许多人的通勤方式
前段时间,因老浦口火车站成网红打卡点带火了轮渡,中山码头早晚高峰都会出现夸张的游客长队,影响了不少靠轮渡过江通勤的骑行乘客。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轮渡热”正在消退,但爆火带来的“不准点发船”“客满发船”还没调整过来。许多上班族呼吁准点发船,保障上班不迟到。
晚高峰的轮渡,骑行乘客趟趟满员
12月3日下午5点,记者来到了中山码头,轮渡入口处用栏杆隔成了左右两条独立的通道,分别竖着车行道和人行道的清晰标识,实现了“人车分流”。此前的游客长队已不复存在,右侧人行道只有零星几名乘客,倒是左侧车行通道不断有人骑着电动车赶来,队伍还排到了大门外。 进入码头内还有一道闸机,轮渡采取和公交车一样的无人售票模式,直接刷手机二维码或是市民卡即可进入,单程票价2元。此时距离最近的一班下午5点20分发船的轮渡还有十分钟,上船前的最后一道铁门前已经排满了电动车乘客,车辆“首尾相接”。 没一会,最后一道闸门打开,记者跟随车流上了船,船舱一楼基本没有座椅,空间空旷,设置了一些扶手,骑行的乘客自觉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成了三排,基本把一楼空间都“填”满了。消防新规定实施后,现在电动车数量一般限制在80辆以内。 5点20分,轮渡关门鸣响汽笛准时出发。船舱内很安静,骑行乘客大都坐在电动车上原地休息,有的闭目养神,有的自顾刷着手机,还有几位像是通勤“老搭子”,下了车,倚在窗户边聊天。记者注意到,不少乘客的电动车上都挂着大大小小的包裹,有的是拎袋,有的是做工的工具袋。 约5点35分,轮渡停靠在浦口码头,紧接着记者乘坐6点的船从浦口回江南。这艘船的一楼设置了两三排栏杆,车辆可以有序排列固定在其中。车主停好车,还能上二楼坐着等待。不少人掐点赶来,到发船时也“满员”了。
轮渡+骑行,一种去“班味”的新生活方式
船舱二楼是专门留给行人乘客的,设置了一排排的木质卡座,不过大约只有五六名乘客,还有一名安全巡检员在一旁站岗。
家住在浦口的杨先生自从五年前单位从新生圩搬到了下关滨江,就一直坐船通勤,“上下船分别都只需步行几分钟就到单位和家了,非常方便!”前段时间,因为浦口火车站的开放周末的轮渡吸引来不少游客,现在他选择在工作日坐轮渡,周末则坐公交过江。在他看来,轮渡对像他这样的居民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过江出行方式。 除了骑电动车的乘客,船上也有一些戴着头盔、推着山地自行车的人。半年前,家住在紫金山附近的刘婷被调任到浦口的一家银行,喜欢骑行的她就选择骑行+轮渡的方式上下班。她会沿着环陵路一路骑行一个多小时到中山码头,然后轮渡下来后再骑行5分钟就到了单位。虽然天气转凉,她因为有了适量运动额头还冒着汗珠。“在通勤路上既看了风景,又运动了,去了‘班味’特别好!”如果遇到轮渡不开,她就会坐地铁或者开车,通勤时间也差不多需要一个多小时。
“不准点发船”“客满发船”,上班族叫苦
在记者的采访中,目前“早高峰轮渡不准点出发”是骑行乘客共同的苦恼点。目前在公布的时刻表中,轮渡早晚高峰是20分钟一班,其余时候是30分钟,最早6点,最后一趟船是晚上7点。 今年30岁的张璐璐是鼓楼一家企业的财务,单位要求每天8点半打卡上班。家住浦口的她,以前会骑车5分钟到浦口码头,然后坐上7点40分定点出发的轮渡,8点10分就能到单位食堂吃早饭了。如今,她有一天7点37分就到码头等待,直到7点58分再上船,下来还要骑行15分钟到单位,在路上紧赶慢赶也只能掐点到单位。她告诉记者,因为前段时间游客多了,轮渡会等着行人乘客上满了才会发船,“不能定点出发,就苦了像他们这样坐船通勤的人。” 王阿姨是鼓楼区一家医院的保洁员。她家也在浦口,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在码头等待了,一般6点20分要到医院就位了。每次碰到船不能准时出发,她就特别焦急,只能下来后在路上骑快一点。她还提到,现在轮渡晚上7点就结束了,一赶不上就只好从大桥骑行过江了。“大桥人太多了,车子挤着车子,我觉得有点不安全,还是坐轮渡比较安逸,我呆在船里,十几分钟就到对面了,现在天气冷了,也不用在桥上吹风挨冻。”
疑问
行人及非机动车的过江通道能不能多设一些?
大桥车挤车、轮渡不准点,因此有很多人建议,南京过江通道能够提供给行人及非机动车过江的通道太少,应该增加。
对此,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桥隧中心丁泉回应道,在建设过江桥梁时要综合考虑桥下通航净空、排水等因素,会设置较陡较长的纵坡以满足桥下通航要求,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难度较大。隧道因要埋在江底的岩石下,纵坡会更大更长,更不利于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
现有过江通道中,上坝夹江大桥与应天大街隧道夹江大桥跨越的是夹江备用通道,长江大桥跨越的是长江主航道,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
丁泉特别提醒市民,非机动车禁止在桥梁机动车道行驶,因为跨江桥梁都是特大型桥梁,设置的都是大型伸缩缝,会有较大的缝隙,机动车能安全通过,但非机动车很容易卡住车轮,极易造成人员摔倒受伤,并会引发机动车碾压造成二次伤害。专用的行人与非机动车车道的伸缩缝进行了专门的设计,缝隙小,行人与非机动车可以安全通过。(笪越)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