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02专家表示,春节申遗成功并非终极目的,应深入挖掘并丰富春节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如团圆、喜庆、和谐等。
03另一方面,创新过节形式,通过线上春节庙会、云拜年等互动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同时挖掘和展示各地特色民俗。
04为此,教育机构应将春节文化纳入课堂,通过教学和社会实践让青少年了解春节的历史和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05此外,春节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也是重要一环,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支持春节文化活动和文创产品开发,让春节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提升影响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北京时间12月4日晚,随着一声锤响,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即,春节申遗成功的消息传遍祖国,激发了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但有网友表示,虽然春节申遗成功了,但年味也没有以前浓了。
如何进一步传承和保护春节文化?有专家表示,春节申遗成功并非终极目的,一方面,应深入挖掘并丰富春节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如团圆、喜庆、和谐等;另一方面,创新过节形式,通过线上春节庙会、云拜年等互动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同时挖掘和展示各地特色民俗,为春节文化注入更多生机。
12月4日,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4日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华社记者 朱雨博 摄
春节的申遗之路
据了解,早在2006年,春节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7年春节期间,南京大学教授陈竟,时任南京大学文化艺术中心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呼吁尽快启动春节申报世界遗产工程,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2023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离春节申遗成功又进了一步。
南都记者关注到,早年陈竟的呼吁得到了作家冯骥才等人的响应,也赢得了广大民众和两会代表及主流媒体的支持与响应。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公布的文件中,有一份冯骥才出具的知情同意书,落款时间为2023年。冯骥才在这份知情同意书中表示:“三十年来,对春节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一直是我志愿的工作。比如我的关于春节除夕放假的提案得到了国家的采纳……面对公众,我写了大量关于春节价值的思辨性的文章,主编了普及性的读物《我们的节日·春节》。作为作家,我还写了许多关于春节的散文和小说。”
冯骥才还在这份知情同意书中说道:“对于‘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全力支持。倘若成功,将有助于这一伟大而瑰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它作为人类文化多样性重要的一部分为全人类所共享。”
鉴于春节的重要意义,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震宇提交了《关于将春节申报为人类非遗代表作的提案》,建议将春节列入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预备名单,进而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遗产,以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春节申遗成功了。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对南都记者表示,春节申遗成功意义深远,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春节这一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瑰宝的权威认可,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但春节申遗不是最终目的。”陈竟曾公开谈到,而是一种保护手段,申遗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复兴的过程。就是申遗成功,还要有保护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河北省正定古城荣国府景区宁荣街,民间艺人进行踩高跷表演,喜迎春节(2022年1月27日摄)。 新华社发(张晓峰摄)
专家网友呼吁:借着申遗的契机,让年味越来越浓
据陈竟介绍 ,春节已经走过了三千年历史,它的发展变迁与“年”这个概念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年”最初意思是“农作物的丰收”,在甲骨文中,“年”这个字是人背着禾苗的象形字,指收成。在当时初始的农耕社会里,五谷丰收是最重要的大事,自然也是值得纪念和庆祝的节日。
一直以来,春节被中国人视为一年中最重要、最值得期待的节日。冯骥才曾公开谈到,春节的时间跨度从农历腊月底直至转年的正月十五,其间各种年俗连绵不绝,从庙会、社火、戏剧、音乐、游艺,到年画、窗花、福字、春联、年夜饭等等,不胜枚举。春节的习俗既有程序性和仪式感,也有人们即兴的发挥。
但有多位网友向南都记者表示:“得知春节申遗成功我们非常高兴,但我们发现年味越来越淡了,希望借着申遗的契机,年味也可以越来越浓。”
谈及年味,范红对南都记者表示,春节文化、习俗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她建议,一方面,应深入挖掘并丰富春节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如团圆、喜庆、和谐等。同时,要让这些传统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同新时代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理念相结合。比如,推广环保的庆祝方式,利用虚拟现实、直播互动等数字技术,为传统民俗注入现代活力,让春节焕发更强的时代魅力。
“另一方面,创新过节形式尤为重要。通过线上春节庙会、云拜年等互动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同时挖掘和展示各地特色民俗,如舞龙舞狮、剪纸窗花等传统艺术,为春节文化注入更多生机。”范红还建议,教育机构应将春节文化纳入课堂,通过教学和社会实践让青少年了解春节的历史和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此外,范红还表示,春节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也是重要一环。通过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春节打造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支持春节文化活动和文创产品开发,让春节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提升影响力,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采写:南都记者杨文君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