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工厂,10万人,大众汽车集团的德国大本营近日正在遭遇大规模的罢工。
起因是这家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计划关闭德国的本土工厂、降薪、裁员,目的指向一个:降本增效。
这将是大众汽车自1926年成立以来首次计划关闭德国境内的工厂。在德国本土“动刀”,为何?
今年前三季度,大众汽车全球销量为652.43万辆,同比下降2.8%。今年前三季度,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为205.66万辆,同比下滑10.2%,占全球总销量的31.5%。第三季度,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更是下滑至71.15万辆,同比下降15%。
大众汽车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大众集团的营业收入为2372.79亿欧元,同比增长0.9%;营业利润达129.07亿欧元,同比减少20.5%;净利润为89.2亿欧元,同比下降 30.7%。
图片来源:大众汽车新浪微博
销量下滑、利润下滑,大众汽车不得不行动起来。
早在今年9月,大众汽车管理层和工会进行了第一轮谈判,并同公开信的方式,向德国员工释放了一个信息,集团在德国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其它车企。大众汽车品牌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众汽车的人力成本目前是其他欧洲同行的近两倍,需要在三年至四年内减少40亿欧元。
具体来看,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关闭至少3家德国本土工厂,裁员上万人,并且打算全员降薪10%,以减少成本,提高竞争力。
目前,大众汽车集团与工会如何谈判,结果如何还不清楚。德国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常被外界评价为头脑冷静、稳重智慧。此次公司和工会的斡旋无疑是他降本举措的重要一关。
不过,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削减成本只是大众与工人谈判的起点,远远不能解决德国汽车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大众汽车集团想要摆脱目前的困境,需要认清现实,并且进行“刮骨疗伤”的改革。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汽车行业有着技术领先、成本效率、品牌价值、稳定的地缘政治和中国市场的增量等五大优势。
但是今时非同往日,近年来,欧洲汽车市场不断缩减,2020年,欧洲新车销量同比下降24%至1196万辆,这也是自1990年有记录以来出现的年度最大降幅。2021年,疫情再叠加芯片短缺的影响,欧洲汽车销量进一步下滑至1175万辆。2022年,欧洲新车销量跌入谷底,为1129万辆。落到大众汽车集团身上,每年的销量也减少了约50万辆。
当下,整个欧盟的汽车工业都处于十字路口:绿色转型、数字化和全球竞争,特别是中国出口增加,甚至陆续着手在欧洲建立工厂,已经在根本上改变了竞争环境。
在面对电动化的转型浪潮,大众汽车是相对激进的,之前曾推出全新一代MEB电动化平台,来导入ID.家族电动车,只是其智能化水平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并不明显。
近年,大众汽车开始加强与中国本土合作。例如,大众汽车集团官方宣布将通过大众品牌与小鹏汽车、奥迪品牌与上汽集团的合作全面参与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产业。2017年,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正式成立合资公司——江淮大众(后更名为大众安徽)。
但是如其他传统车企一样,大众汽车向电气化转型中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新能源转型烧钱太多,特别是欧洲电池生产成本较高,转型途中很难在短期盈利,后续动力不足。
此外,大众还掣肘于软件开发,其软件部门经历了多次裁员调整,甚至影响了整个集团的新产品推出速度,以至于这家全球汽车巨头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仍然没有形成有力的领先优势和话语权。
此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出在大众汽车集团内部决策体系和管理体系之上。过去几年,大众一直在推行体系改革,“去中心化/去集权化体系”(Decentralized System)正是改变家族式企业弊端的一个方向。但是大众汽车集团仍被诟病,集团管理层全权掌控导致了多重领导、臃肿机构和庞杂业务。
站在全新的竞争态势之下,这家汽车制造商也必须迅速适应新的商业模式。轮船的旧体系不改变,前方的舵手无论如何努力,仍不能赶上时代的速度。大众汽车集团需要痛定思痛,“刮骨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