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巴公房子”改建酒店,每晚价格1289元~8888元,建筑师:最大程度还原

全文2383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12月5日,由114岁“巴公房子”改建的武汉风貌巴公邸酒店正式开业迎客。

02酒店共设有45间客房,保留了原建筑的许多砖石、木楼梯、窗型,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

03由于此,酒店每晚的价格在1289元~8888元,最大的套房位于游客打卡的拐角处,面积超170平方米。

04参与设计与施工的建筑师认为,建筑活化要在原本功能的基础上做业态开发,与人产生互动,供人使用。

05除此之外,武汉市天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此次修缮工作,历时一年时间,秉持“修旧如旧”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12月5日,由114岁“巴公房子”改建的武汉风貌巴公邸酒店正式开业迎客。

  “巴公房子”是武汉最早的高端公寓楼、汉口第一座多层公寓,也是中俄万里茶道的重要遗存、武汉城市建设历史的重要见证。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酒店将现代居住需求和老建筑格局进行了融合。

  九派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改建的酒店共拥有45间客房,原建筑的许多砖石、木楼梯、窗型都被保留。吊灯、壁炉柜、石膏线、拱形门窗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开业后,每晚的价格在1289元~8888元,最大的套房位于游客打卡的拐角处,面积超170平方米。

  “巴公房子”是如何变成酒店的?九派新闻记者联系到参与设计与施工的建筑师。

  他们认为,建筑活化要在原本功能的基础上做业态开发,建筑不应该只供展览,而应该与人产生互动,供人使用。未来,也将有更多历史建筑可以焕发生机。

图片

  12月5日中午,市民们来“巴公房子”打卡拍照。图/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1】参观宾客:这里肯定会成为大家的“打卡地”

  九派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是工作日的上午,巴公房子附近依然聚集了不少市民游客在拍照打卡。人流集中在“巴公小酒馆”的入口,此餐厅也于今日开业。酒店有多个出入口,从正门进去,游客会立刻被复古的门廊、地砖、茶元素装饰摆件吸引住,仿佛时空穿越。

  酒店官方微信公众号显示,12月5日晚的价格在1289元~8888元,最大的套房位于游客打卡的拐角处,面积超170平方米。站在阳台可俯瞰参观打卡的人群,堪称“C位”。此前,“巴公房子”窗台也举办过活动,曾经有人演奏乐器、跳舞。

  据工作人员介绍,酒店共拥有45间客房,以套房为主,配有会议室、健身房和多个户外花园。原建筑的许多砖石、房型、窗型都被保留,木质楼梯在翻修时也保留了原本的使用痕迹。

  走进房间,屋内吊灯、壁炉柜、石膏线、拱形门窗、各类艺术品共同组成了融合多元的设计风格。虽然房间临街,但是不觉吵闹,不时有参观的人寻找各种角度拍照。一位参观的宾客感叹道,“好出片!这里肯定会成为大家的‘打卡地’”。

  对于巴公房子改建为酒店一事,武汉市民闵女士称,这里以前是个老居民区,近两年吸引了很多人去拍照。改建酒店算是文旅行业的新尝试,希望可以给外地游客展现更多老汉口风貌。她说,估计自己也会和朋友去体验一下。

图片

  “巴公套房”左侧阳台是游客拍照的背景中的“C位”。图/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2】设计师:保留了前人的使用痕迹、平面格局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建筑师张曦是参与“巴公房子”修缮工程的建筑师之一,她告诉记者,最早调研“巴公房子”是在2018年,在设计之初,他们就预料到这栋漂亮的建筑会受到追捧,没想到这两年成了热门打卡地,这让她很激动。

  张曦提到,最初,设计师希望将“巴公房子”活化利用的功能定位为文创空间。所谓活化利用,是指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遗产。

  经过现场调研,设计师复原了建筑原始空间布局,并结合建筑原公寓的使用功能、综合参考街道片区规划,最终将“巴公房子”活化利用的功能定位为能探索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的精品酒店。

  因为“巴公房子”本身十分精美,设计团队最大程度还原了建筑的原本风貌。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用技术提升安全性、舒适性。不过,团队面临许多限制条件。“一方面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一方面要做好配套设施的补充,加强消防的安全性。”她说。

  把“巴公房子”改为酒店之余,设计团队不希望它只是一个封闭空间。于是,他们将酒店流线与游览流线分开,增设了一个对公共开放的“万里茶道展览馆”。

图片

  展览中的物件。图/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以前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可能就是保留建筑的一张皮,现在的修缮理念有了很大进步。我们保留了以前的人使用建筑的痕迹、平面格局,这都是它的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每一座建筑都有场所精神。”她说。

  张曦认为,建筑一定要用起来,“活化利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公众参与其中,要依据建筑的原始功能来做设计。它不光是一个展览性建筑,还可以使用它,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

  【3】施工方:在整个武汉老城区搜索瓦片,凑齐了4000多块

  武汉市天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此次修缮工作。项目负责人唐威介绍道,2021年12月,他们开始修缮“巴公房子”,历经一年时间。

  团队秉承“修旧如旧”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坚守“原型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做法,保证文保建筑的真实性、完整性,同时也保留其可逆性和可追溯性。

图片

  “巴公房子”修缮前后对比。图/受访者提供

  在施工准备阶段,团队做了大量功课,研究设计文件和历史资料,检测分析砖瓦、木材等原始建筑材料,对屋面、外墙等重点保护部位进行现场打样。

  在施工阶段,重点保护“巴公房子”的红瓦坡屋面、穹顶、清水墙、水刷石线条、红砂岩勒脚、铸铁篦子、木门窗、铁艺栏杆、石材线条和台阶等元素。其中,光清水墙修缮就有十一道工序,从墙面清理到最后的憎水处理,每道工序都是工匠师傅们手工完成,根据不同的破损程度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

  据唐威回忆,在屋面修缮过程中,他们揭取了屋面严重酥碱残损的瓦件,揭瓦时进一步对屋脊、瓦件规格以及各砌筑材料做详细勘查记录,尽可能保留好原构件。根据瓦件完好程度,区分处置。更换瓦件时,优先选用同种规格的旧瓦。如无旧瓦可用,则按规格、地、原色泽定制。

  因为有些红平瓦和脊瓦破损比较严重,必须替换,所以他们修缮团队花了一个月时间,在整个武汉老城区搜索形制和样式相同或类似的瓦,最后才将4000多块瓦全部凑齐。

  为了适应未来酒店的需求,“巴公房子”内部还安装了排水管道、强电弱电管道、空调、无障碍电梯等现代化设施,在修缮历史建筑本体的同时,展开预埋施工,实现一步到位。在看不见的地方,为建筑的居住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认为,未来大家还会应用创新技术和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式来保护文物建筑,比如采用数字化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环境监测与调控技术、智能修复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对文物本体进行测绘、检测、记录,甚至修复。

图片

  “巴公房子”门牌修复。图/受访者提供

  除了“巴公房子”,唐威还参与了武汉多处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的修缮建造工作、例如咸安坊、保安洋行、八七会议会址、武汉长江大桥等。他认为,文物保护工程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这得益于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和投入,以及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文物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老建筑也将走入更多人的生活。

  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编辑 曾金秋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