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过年不仅是家事、国事,也是天下事

图片

□薛晖(重庆师范大学)

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4日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4日 新华网)

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作为中华民族最广泛的社会实践和最具仪式感的节庆活动——春节,是中国人民独特智慧的原创节日,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家国情感,也镌刻着中华儿女的集体记忆。每项非遗项目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展现着独特价值,春节毫无疑问是其中知名度最高、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从我国启动春节申遗工作开始,就注定了必须成功。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博大浩瀚的千年文明史与美丽富饶的中华大地孕育、传承了千年的节日,是属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而春节之中所蕴含的“和平、和睦、和谐”的中华文明理念,“团圆美满、欢乐祥和、祈福纳祥、国泰民安”等朴素美好的生活愿景也正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早至隋唐时期,春节已传至东亚诸国。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有1/5的人口在以不同的形式庆祝农历新年。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会发表春节贺词,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福禄寿喜财”的中国式祝福,足以说明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春节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节日,其对于中国人,对于全球华人,对于整个人类而言,都是一块千年文化之瑰宝。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对这一传统节日的认可与尊重,更是对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鞭策与激励。春节不只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还有拜年、祭祖,各地的年画、庙会、舞龙舞狮、社火、元宵灯会等等,许多仪式感满满的年俗,其中有很多国家级的非遗代表项目,也能够趁着春节申遗成功的“东风”,更好地走向世界。非遗并非只是过去生活的留痕与见证,而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留给当代与未来的“根”与“魂”。如今的春节民俗活动已经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盛事,因此,我们必须以“初心”来守护、以“匠心”来传承、以“敬畏之心”来开发利用,通过探索春节文化的生活化、时代化表达,将其实用价值、文化内涵与审美趣味内嵌于公众的日常用行与时代的创新发展中,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春节构建起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聚合起中华民族的国族认同,镌刻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申遗成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更是对传统节日热爱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力推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过年不仅是“家事、国事”,同时也是“天下事”。了解春节、热爱春节、过好春节,让我们共同点燃传承的文化火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最深沉的魅力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