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水的地方就有鱼 | 答案如下

本文授权转载自答案如下(ID:theanswer16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图片

图片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每个你路过的野外小水池,都能看到有鱼在里面游来游去,这些不知名的小鱼和不起眼的水洼,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标配”。同样的现象还可能发生在家里养莲藕的水盆、雨后留下的水坑、楼顶修建的蓄水池等意想不到的犄角旮旯。


这也应了那句老话——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可这些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它们到底是从哪来的?


鱼儿们能够无处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鱼妈围绕鱼卵采取的大规模“海投”策略。


以生活在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草海里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例,春季是它们主要的繁殖季节,此时雌鱼卵巢中的鱼卵数量根据年龄、体型的不同存在差异,但通常情况下,最少也有13000多粒,最多甚至可以达到40000多粒[1]。


图片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封闭高寒淡水湖泊,属于国级自然保护区,鲫鱼是湖中主要经济鱼类,也是沿湖农民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 图虫创意


如此庞大的产卵数量本质上是一种保障,即便一些鱼卵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孵化,也仍然会有大量个体存活下来,以各种奇奇怪怪的方式出现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比如,一些鱼卵可以在水中长距离运输,能够“漂”到较远的地方安家落户。


有研究对我国长江流域及其南部的一些河流中普遍存在的赤眼鳟(S. curriculus)进行了考察,发现它们的鱼卵在吸水后会变得透明且具有弹性,且通常会漂浮在流水中,同时卵子的球状结构和柔性绒毛外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胚胎不受外力的影响,在湍流中存活下来[2]。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生活在美国佩科斯河的几种鲤科鱼类产下的卵也能够在水中漂浮,其中 10% 的鱼卵甚至可能被水流运输到距离其出生地点 50 公里以外的地方[3]。


图片

在水流较缓且与现有人口中心重合的宽阔复杂的河道范围内,鱼卵的保留量最大,成功孵化出小鱼的数量也最多 / 图虫创意


每当雨季来临,频繁的降雨使某片流域的水位上涨,河流、湖泊间歇性的连成一片[4],其他水域的鱼或鱼卵就有可能“流浪”到本没有鱼的地方,等水位恢复,它们也就成了新栖息地的原住民。


但别以为鱼类只能顺着水流游到新家,有一些鱼很可能是靠自己的本事“爬“过去的。


美洲鳗鱼(Anguilla rostrata)就会以定向、协调的方式在陆地上爬行,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的整个身体都会经历高振幅的起伏运动[5]。还有一种鳗鲶鱼(Clariidae:C)甚至可以在陆地上捕食,在捕获陆生猎物(主要是昆虫)时[6],它们的嘴巴会反复张开和闭合,直到猎物牢牢地夹在下颚之间[7]。


此外,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俗称跳跳鱼的弹涂鱼也具有两栖动物的特征[8],它们可以远离水源或在没有水的泥滩上停留很长时间,有的种类甚至能够完全离开水体活动[9]。值得一提的是,弹涂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10],曾作为食材有幸参演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国》。


图片

弹涂鱼依靠鳃和鳃腔表皮以及体表皮肤进行水呼吸和气呼吸,能在陆地上和水中生活 / 图虫创意


能在陆地上活动的鱼儿不在少数,人类目前已经发现了大约两百多种两栖鱼类[11],尽管其中的大部分成员并不能长期在陆地上“行走”,但也有特例,包含弹涂鱼、鳗鱼在内的四个科属的种类通常能在陆地上停留数小时或数天[12]。


还有种罕见的情况是,鱼卵可能会跟着迁徙的鸟类,"飞"到山顶湖泊或者楼顶的蓄水池这类地形阻碍大的地方。


一项来自巴西水生生态系统生态与保护实验室的研究就发现,从疣鼻天鹅的粪便中找到的鳉鱼卵,完全有被孵化的可能性[13]。从吃下到排出鱼卵的数小时内,天鹅可能会飞行数百公里。在此期间,鳉鱼卵能够存活下来,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体质,它们的胚胎外有一层坚硬的绒膜使其与外部分离,以抵御长时间的缺氧脱水环境[13]。


图片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水鸟可能会在迁徙过程中转移附着在脚和羽毛上的鱼卵,从而导致一些鱼类到达新的栖息地 / unsplash


另外,也有研究人员用八只野鸭,两种鲤鱼卵做过实验。他们先给每只鸭子喂下3 克受精卵(约500个卵),检查鸭子的粪便后获得18 颗完整的鱼卵,再筛选出12颗具有可存活胚胎的鱼卵,最终成功孵化出了3条小鱼。研究还指出,鸭子体内绝大多数的鱼卵会被传播至附近10公里以内的地方,但理论上来说,最远的距离可以到达360公里[14]。


而与长途跋涉而来的“外地鱼”相反,一些出现在池塘的鱼类有可能本来就是土里的原住民。


在炎热干旱的非洲大陆,一种学名为弗氏假鳃鳉(Nothobranchius furzeri)的鱼会把卵产在土层之下,它们的鱼卵可以停止发育并在干旱的情况下存活一年以上,一些品种的鱼卵甚至在停止发育3年以后还能孵化[15]。


当雨季来临,洼地被雨水填满,埋在泥土里的鱼卵就会孵化,新生的幼鱼会在3-4周内快速成长[15]。


图片

一些雨季较短的栖息地的可生存时间平均只有75天,因此鲣鱼的生长和繁殖过程都比较迅速 / 图虫创意


除了依靠自己的努力,还有一种鱼儿们“不太情愿”的方式,也能让它们摆脱水源的束缚成功搬家。


据BBC报道,斯里兰卡西部的一些小村庄曾经发生过罕见的“鱼雨”事件,一些鱼儿从天而降,落在村民家附近。科学家推测这些鱼是水龙卷带来的,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相对较浅的水域上,旋转的旋风发展成“水龙卷”并吸入水中的几乎所有东西,包括鱼、鳗鱼甚至青蛙[16]。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从天而降的鱼最好不要乱吃,因为不知道有没有污染或者寄生虫,嘴馋的朋友看一看长长见识就好了。



撰文 / coco 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