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江著作系列”出版:探索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精神

12月1日,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商务印书馆、郑州大学哲学学院、中华孔子学会联合举办的“‘王中江著作系列’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陈鼓应、安乐哲、赵敦华、张学智、谢地坤、王路、姚新中、韩水法、文兵、韩林合、张志强、周程、郑开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郑州大学的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片

与会学者合影

“王中江著作系列”于2024年11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共12卷,分别为:《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下)》《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道家形而上学及其展开》《儒家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理性与浪漫——金岳霖的生活和哲学》《从古典到现代:观念和人物》。

图片

“王中江著作系列”12卷

王中江教授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兼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老子学研究会会长。他对先秦思想,儒家、道家哲学和近现代中国思想有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尤其在用出土文献阐释中国古代思想方面研究成果显著,对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渊源、关键人物及核心观念,亦有深刻洞见。这套丛书的出版,系统呈现和总结了王中江教授多年来的学术思考,其话题涵盖古今、横跨东西,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材料,对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根本精神以及它们在古代和近现代社会的演变,进行了深入且立体的探索,对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既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特色,又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学问和先辈学者们的精神。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程乐松主持,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初晓波,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助理李晓虹分别致辞。

图片

座谈会现场

王博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王中江是自己的学兄、学友和老友,对他又敬又爱。王博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术,王中江在学术上关注两个大变革的时代——先秦时期和近代,并非偶然。这其中包含着他对民族、国家,对人类和世界都有真切的关怀和强烈的使命感,进而将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转化成了对学术的执着。

陈小文总编辑在感谢了王中江教授对商务印书馆的信任后表示,王中江教授的学术训练扎实而规范,学术旨趣积极而有力量,学术志向高远而开阔,这使得他能够将古代和近现代中国思想贯通起来,对我们重新反思中国古代的学术,有很大的启发。

初晓波部长认为,王中江教授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领航者,他的这套丛书是其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探索的心血,达到了令人赞佩的学术高度,不仅是对他几十年的学术工作的整体展示,也体现了北大哲学学科优良学术传统的赓续和弘扬。

李晓虹助理在致辞中表示,王中江教授是在古今中西的一种贯通的视野之下,通过解释和揭示早期中国哲学的突破以及内在精神和本质来追问和探寻近代中国的困境所在和脱离之道,他始终都站在学术的前沿,不断地探索,提供了很多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引领了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的发展。

学术研讨环节分别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孟庆楠和商务印书馆哲社编辑室主任李学梅主持,陈鼓应、安乐哲、赵敦华、张学智、谢地坤、王路、姚新中、韩水法、文兵、韩林合、张志强、周程、郑开、杨立华、杨庆中、刘丰、曹峰、陈壁生、孟庆楠、王鑫、杨超等专家学者分别就会议主题进行了讨论。

图片

陈鼓应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鼓应表示,感谢商务印书馆出了这样一套装帧和内容都很“漂亮”的书,王中江教授身上体现出了知识分子的时代感,他的学术话题,始终都在关注社会,具有忧患意识。在陈鼓应看来,王中江教授研究的是道家,但自身的文化气质却是儒家的。

图片

安乐哲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指出,王中江教授的学术研究有着标志性特征:一是持久的兴趣,二是对术语的原始解释令人信服,三是极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赵敦华表示,王中江教授实实在在做到了“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每个观点都有可靠的材料作为支撑,他所关注的话题,总是有一种连贯性。此外,赵敦华教授还提到,商务印书馆一直以出版西学著作为主,这次“王中江著作系列”的出版,又推出了中国哲学方向的著作,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学智指出,王中江教授在学术上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具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精力,在研究中史料和理论并重;二是特别注重对西方思想的吸取,用西方的自由主义来反观中国文化;三是儒道兼宗。 

图片

《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

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首席特聘教授王路认为,王中江教授的著作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最注重哲学思辨的。王路猜测可能同王中江教授的学术路径先从研究金岳霖开始有关,“相当于从知识论入手,所以知识结构里就种下了知识论的种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姚新中表示,王中江教授的学术研究有史学路数,资料扎实,往往能给人很大启发。但同时又不仅仅是史料学,其中还有精深的哲学思考,不下功夫是读不下去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指出,王中江教授用现代的学术方法来研究中国古典著作,尤其重视概念的辨析,比如厘清出土简帛中的概念和传世文献中概念的关系。王中江教授在平时的交流中也喜欢提问和追问,用一种“苏格拉底”的方式同大家探究一些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张志强认为,王中江教授的研究思路是由古及今的,而且对先秦哲学的研究是自觉的、有选择的,同他对中国问题的思考有关。

图片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讲到,在王中江教授的这套著作系列中,《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让他眼前一亮,印象最为深刻。杨立华认为,王中江教授强调对概念的分析,应该是受到张岱年先生的影响。

其他学者也都赞扬了王中江教授学术历程中始终坚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感,表示其“执其两端而取其中”的学术理路,对梳理、辨析和反思中国古代哲学,有方向性和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对推进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反思当下的时代问题,都有积极的意义。

最后,王中江教授对与会学者和商务印书馆表示了感谢,感谢编辑团队在卷次编排、书名敲定、文献检索核对以及文字修订方面所付出的努力。王中江教授追溯了自己的学思历程,谈到冯友兰、金岳霖和张岱年三位学贯中西的前辈对自己影响最大。他总结到,自己的学思着眼于处理、理解三组关系:旧学和新学的关系、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当下和未来的关系,这套丛书的出版,正是对这三组关系深入思考的全面呈现。“学术只有延长线,没有终止符”,未来仍将在这条无限的道路上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