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斯大林发现大量高加索地区的边民,在苏德战争期间,投靠了德军,与苏军对着干。所以斯大林一怒之下,将高加索地区的这些边民,以民族为单位,全部迁徙到西伯利亚和哈萨克地区干苦力。
举族搬迁的历史大戏,由此拉开序幕。其中车臣同样在这次搬迁中,且是搬迁队伍的主力成员。他们合计有38.7万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和哈萨克。其中有一位刚出生仅8天的小男孩儿,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车臣“独立”之父杜达耶夫。
同时期被迁走的,还有11万印古什人、22.5万克里米亚的鞑靼人、9.3万卡尔梅克人、6.8万卡拉查伊人、3.8万巴尔卡尔人。
斯大林不愧是带领苏联击败德国的苏联元首,干起活来都是大手笔。这些举族搬迁的人,绝大多数来自北高加索地区。为什么会这样呢?
沙俄、苏联都没能真正搞定北高加索
北高加索地区,位于高加索山脉以北。这里以山地为主,到处都是山民。由于奥斯曼帝国当年是黑海霸主,黑海一圈都归他们管。所以北高加索地区的山民,虽然没被奥斯曼帝国所统治,但也逐渐开始融入到了伊斯兰世界当中。
等到沙俄在历次俄土战争中,击败奥斯曼帝国,逐渐占据黑海沿岸的时候,北高加索地区的山民们自然不服。
其实无论是面对土耳其人、格鲁吉亚人还是波斯人,北高加索地区的山民,都展现出了一副抵抗到底的精神。他们不愿意被人管着,就想自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过日子。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后,沙俄达到了极盛,他们当时被称为欧洲宪兵,其实势力范围达到了欧洲大部分地区。1816年,沙俄曾尝试入侵北高加索,但是被当地的山民给打了回来。
1828年,沙俄正式拉开了征服高加索地区的序幕,史称高加索战争。这地方人口不多,但的确非常难以征服。一来这里的人反抗精神比较强烈,二来这里山林众多,沙俄的大军对地形不熟悉,施展不开拳脚。
因此,战争一直持续到1864年,沙俄才算是勉强征服了北高加索地区。
虽说表面上征服了这里,但实际上这里反抗沙俄统治的人,依旧大有人在。由于受不了沙俄的暴政,因此在1877年,车臣联合达吉斯坦当地人,再次发动了起义。结果绝大多数抗俄的车臣人,都被沙俄给灭了,只有少数逃到了山里。
到了1881年,沙俄帮助当地建立起了工厂,把大部分劳动力都安置到了工厂里做工,这才避免了他们出来搞事情。
沙俄对北高加索的统治,其实一直都不稳固。但是只要有口饭吃,日子过得去,绝大多数顺民还是愿意安安稳稳过日子的。
苏联时期,北高加索依旧纳入了俄联邦管辖。但是二战的时候,德国许诺北高加索地区可以获得独立,因此的确有一部分北高加索人,跑去跟着德国干了。
但是这些人毕竟是一个民族中的少部分,也就几千人。可斯大林大手一挥,就要把全族人都迁走。这事儿再一次让北高加索各民族意识到,跟着俄国混,没啥好结果。因此,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其实都没能搞定北高加索的人心。
流放13年,车臣人又回来了
1944年,包括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在内的众多北高加索人,全都被打包押送到了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挖土豆。
小杜达耶夫就是在被流放的过程中长大的,而且到了13岁时,才被允许拥有公民权,可以回到自己的故乡车臣。
1957年,当时斯大林已经作古了,赫鲁晓夫当政期间,赦免了北高加索这些民族,承认了他们的公民权,并且承诺允许他们回到故乡。
从尊重少数民族的角度来说,赫鲁晓夫做的一点也没错,甚至堪称伟大。但是从后来引发的后果来看,赫鲁晓夫的这一行为,无疑为俄国后世埋下了一颗随时会引爆的雷。
按道理说,赫鲁晓夫把北高加索人送回去,当地人应该感谢他们才是。如果继续按照斯大林的政策做的话,那北高加索地区将和克里米亚一样,完全成为俄族人的天下。
斯大林当年迁走了20多万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取而代之将大量俄族人迁徙到这里。赫鲁晓夫掌权以后,并没有允许这些鞑靼人回来,所以克里米亚就成了俄族人的天下。时至今日,都是这么个情况。
所以北高加索山民们,应该感谢赫鲁晓夫以及苏联才是。奈何他们心目中早已被仇恨填满,感恩苏联的,只是那些顺民,那些一直希望独立的人,始终对苏联都充满了怨恨。
尤其是那场大迁徙过后,大量山民在前往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的过程中殒命,有些人到了这里,忍受不了当地艰苦的条件,也因此丧生了。所以对他们这个民族来说,这场大迁徙,差点将他们彻底消灭。
就好比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自从被送走以后,再让他们团结在一起,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北高加索的山民们,不仅不会对苏联感恩,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他们甚至觉得,只要时机成熟,一定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因为只有独立自主,类似的悲剧才不会重复发生。自己的命运,捏在别人手里,始终不是啥好事。
北高加索,俄罗斯的噩梦
俄罗斯境内,有194个民族,这些民族中,稍微有点规模的,都会组建自治共和国。因此俄罗斯境内,有20多个自治共和国。
伴随着俄族人的移入,大量自治共和国的主体民族,其实已经成了俄族人。唯独北高加索地区的几个自治共和国,当地原住民始终都是当地的主体民族。
俄族人当年也尝试着在这里定居,但是当地民族彪悍的民风直接把他们劝退了。尤其是苏联解体以后,两次车臣战争,让车臣地区的俄族人几乎销声匿迹。来得及搬走的,永远都不想回来了,来不及搬走的,当场就没了。
苏联解体的时候,北高加索地区的山民们,也想和苏联的加盟国一样,出来单干。可他们是俄联邦旗下的自治共和国,相当于是省级单位,怎么可能出来单干呢?因此俄联邦不可能答应。
为了达成目的,车臣人便拿起了武器。在此期间,印古什、达吉斯坦、北高加索地区,都在闹腾。如果处理不好,那整个北高加索都将不再是俄国的天下。
杜达耶夫原本是苏联军中的一名少将,算得上是车臣人里的佼佼者了,是苏联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曾在苏军中获得不少奖章。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苏联解体的关键时刻,打算带领车臣人取得独立。可见他们对俄联邦完全没有认同感。
两次车臣战争,让双方损失惨重。不过最终车臣还是被俄联邦给摁住了。没办法,这地方太重要,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俄联邦不摁住车臣,那整个北高加索都将控制不住。
俗语说得好:俄有难,车必乱
时至今日,其实俄联邦都没有真正统治好北高加索地区,这些地区的各自治共和国,始终都是当地原住民为主体,俄族人根本没有话语权。
达吉斯坦、印古什等自治共和国,俄族人少得可怜,只有4%左右。车臣就更别提了,几乎没有俄族人。
而且车臣的情况更特殊,因为他们曾经和俄联邦对着干,且牺牲巨大。所以战后,俄联邦为了继续摁住车臣,不得不给予他们巨额的补偿,而且还给了他们独立的财权、军权等权力,让他们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但这也成了一大隐患,因为人家手里有兵权,而且他们的话事人还可以招募私兵。这对俄联邦的安全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