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第三季度,国内酒店行业整体RevPAR下滑,华住集团、锦江酒店和首旅酒店均遭遇净利润下滑。
2.然而,华住集团在本季度净新开酒店数量达到557家,继续加速扩张。
3.专家表示,华住集团的高频关店与快速开店并存,引发外界对其扩张策略的质疑。
4.为此,华住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动态开关店现象体现了集团长期发展规划,坚持质量优先的发展理念。
5.专家建议,酒店集团在扩张过程中,应关注加盟商利益保护,避免同一品牌酒店近距离开店影响经营。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文/宋虹姗 编辑/赵乾坤)
在经历了2023年的入住率反弹和房价上涨后,国内酒店行业在2024年迎来整体R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下滑的挑战。
在短期内负增长的背景下,几大酒店集团的收入与净利润表现分化显著。营收规模排名前三的华住集团、锦江酒店和首旅酒店均遭遇净利润下滑。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华住集团与首旅酒店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79%和9.54%,锦江酒店的降幅更为明显,同比下跌43.08%。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营收规模排名第四的亚朵酒店却逆势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41.2%。
在国内酒店行业景气度下行的同时,三大巨头的开店速度却一路“高歌猛进”。华住集团、锦江酒店和首旅酒店在本季度的净新开酒店数量分别为557家、221家和223家。特别是华住集团,不仅在财报中提到扩张计划,还在分析师电话会上宣布,其全球门店总数已突破1万家。在市场承压、创收能力下降的现实面前,华住集团为何选择继续押注快速扩张?这一“看似大胆”的战略,将为其带来更加可持续性的增长,还是会将其推向愈发扑朔迷离的未来?答案,依然悬而未决。
均未达市场预期VS“均属于正常回调”
华住集团(HTHT.Nasdaq,1179.HK)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华住国内酒店RevPAR为256元/夜,同比下降7.9%,跌幅较上季的2%明显放大。
同一期间,华住集团OCC(Occupancy Rate,即酒店的入住率)也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对应比例为84.9%,虽然同比微降1.16%,但整体OCC高于国内酒店集团平均水平。
有市场分析机构认为,在2023年暑期酒旅景气度最高峰的高基数、并叠加今年三季度消费情况来看,酒店生意的创收能力明显走弱。
面对OCC、RevPAR等指标下降的情况,华住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观察者网解释称:“第三季度华住中国的RevPAR下降7.9%,但该降幅显著低于同行。(发生该情况)主要受2023年高基数的影响。经历完2023年OCC触底反弹和ADR(日均房价)普涨过后,中国酒店业在今年进入了意料之内的‘回调期’。尤其是在刚过去的第三季度,高基数影响下酒店业核心指标均有所回落。其次,整体市场的大环境亦是如此,也就是从高基数回归常态化,均属于正常的回调。根据酒店数据服务提供机构STR的资料,2024年以来中国内地酒店的ADR指标已连续三个季度呈现同比下降,同时OCC及RevPAR也同步进入下降通道。”
上述相关负责人提出,在接下来,为稳定或提升RevPAR等指标,华住集团将沿着既定的发展战略,以及适合市场变化下灵活的经营策略,围绕高质量产品、高质量网络、高质量服务,以及华住的流量加持,包括华住会会员、华住商旅企业客户等,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增长。
在第三季度财报发布之后,国金证券研报中的风险提示显示:需要关注华住集团RevPAR的恢复度回落风险、关店增多风险,以及商旅出行意愿承压等风险;市场机构海豚则分析称,华住集团2024年第三季度的收入、毛利和利润均未达到市场预期,并且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与预期存在差距。
在收入增长仅为2.4%的情况下,华住集团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销售费用同比增加了约5%,管理费用更是大幅增长了26%,财报显示,这主要是由于员工人数增加和股权激励成本上升所致。
在收入增长乏力的同时,费用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华住集团调整后的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从去年同期的约23亿降至21亿,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方面的问题上,华住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长期来看,部分成本投入,将有利支撑集团未来更好发展。整体上,华住三季度财务业绩表现还是相对稳健的。”
华住官网
高频关店VS快速开店
截止到2024年第三季度,华住集团的在营酒店数量已经达到10845家。即便在国内酒旅行业景气度短暂下降、营收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华住的扩张步伐丝毫没有放慢。本季度,华住在中国市场新开业酒店774家,今年前三季度累计新开酒店达到1910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华住本季度净新开酒店数量达到557家,比上季度又增加了91家,扩张势头更加强劲。
然而,与快速开店形成对比的是,本季度华住集团的租赁及自有酒店净关店数量达到32家,海豚投研统计,这一数字创下了历史单季度最高纪录。这种“快速开店”与“高频关店”并存的现象,不禁让外界对华住的扩张策略产生疑问。
对此,华住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动态的开关店现象,正是集团长期发展规划的体现。华住坚持向低线城市渗透,寻找那些住宿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的市场机遇。数据显示,三季度华住在营酒店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占比已提升至42%,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而未来增长的重点显而易见:待开业酒店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占比已经达到53%,比在营酒店中的占比高出11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华住的城市覆盖数量已经达到132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7个城市。
在产品结构上,华住也在不断优化组合。虽然以经济型和中档酒店为核心,继续深耕大众市场,但华住也在中高端酒店领域发力。三季度末,华住在中国的中高端在营酒店数量超过800家,同比增长33%;待开业酒店数量达到487家,同比增长36%。这一结构性变化显示,华住正在努力满足更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对于高频关店的原因,华住负责人进一步解释称:“我们始终坚持质量优先的发展理念。快速开店的同时,也会淘汰一些不达标的门店,包括直营店。”他还补充,关店的原因并非全是业绩不佳,有些门店关闭是为了进行维修工程、品牌升级,或改变业务模式,属于暂时关闭。
“赚得越多”VS “逼入绝境”
在近年来的行业发展中,“轻资产、重扩张”的经营模式逐渐成为酒店集团的核心策略。这种模式通过加盟和特许经营快速扩大品牌网络,而非依赖自有资产的大规模投入,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扩张。对酒店集团来说,这种模式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管理费和特许经营费,而不是酒店的直接运营利润。因此,无论单店的具体盈利情况如何,酒店数量的增加都可以直接带动收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策略并非华住一家酒店集团的特例。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锦江酒店和首旅酒店也同样依赖加盟特许经营模式,其占比分别达到94.69%和90.92%,与华住的94.68%几乎不相上下。这种“轻资产、重扩张”的模式,显然已成为行业的主流玩法。
一位不愿具名的酒店行业专家表示:“在酒店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经营压力落在了酒店业主身上,而酒店集团却稳坐‘收租人’的位置。无论酒店盈利与否,只要数量够多,管理费和特许经营费依然源源不断入账。对酒店集团来说,这正是‘开得越多,赚得越多’的逻辑。”
或许正是由于华住集团近年来高强度的开店节奏,部分加盟商开始表达不满。近日,有加盟商在社交平台发文求助,称其投资2000万元开设的全季酒店,在辛苦经营的过程中,却被华住计划在600米范围内新开的门店“逼入绝境”,导致每年损失约10%的营业额。加盟商质疑,这种情况下,华住是否仅关注收取加盟费,而忽视了对加盟商利益的保护,并提出了“这样的竞争是否公平”的疑问。
对此,观察者网向该酒店的前台客服求证,客服人员确认,该加盟商提到的酒店所在街道上,确实有另一家华住集团旗下的全季酒店正在施工建设。
对于该现象,华住集团相关负责人解释称:“首先,上述加盟商反映的10%营业额损失并无具体证实,其次,华住一直以来十分关注加盟商的盈利情况,并推出了一系列的近距离保护政策,以支持新老加盟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相信,未来市场仍有发展的空间,但是行业竞争也是无可避免的。华住始终还是坚持精益增长的发展战略,优质的产品、优质的网络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们也会持续为加盟商做好服务保障。”
该负责人补充称:“我们也看到,虽然华住今年以来新开业酒店已超过1900家,但是在三季度行业普遍下滑的情况,入住率仍保持在84.9%,这个数据在行业内也是领先的,这也足以可见华住旗下品牌的市场号召力。”
酒店行业资深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告诉观察者网:“如果在一公里范围内开设两家同一品牌的酒店,确实可能对酒店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如果是华住集团旗下的不同品牌酒店,由于面向的细分客群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下未必会导致经营问题。加盟业主在签订加盟合同时,可以与品牌方协商约定一定范围内不出现同品牌门店的条款,以保护自身利益。”
他同时提醒酒店行业的投资者,目前正常经营的不动产酒店投资回报周期约为38年,而租赁物业的有限服务酒店投资回报周期为3至5年。不同于不动产投资,租赁物业的业主并不拥有酒店资产,仅能收回租赁费用和装修费用。此外,业主还需要定期维护酒店设施,并制定长期的保养计划,以确保酒店能够持续正常运营。
此外,观察者网也发现,华住旗下酒店品牌确实不乏同一区域近距离开店的情况。例如,在华住会App检索“深圳南山科技园”区域,有两家全季酒店品牌,距离南山科技园的直线距离分别为347米、729米。
深圳南山科技园附近全季酒店华住会APP
在第三方平台上也不乏已经入住的客人评价称:“希望两家店在名字上拉开区分度,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客人都因酒店名称相似而走错路。”
携程App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