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我们的琼瑶先生“翩然”离去。
她给多少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以及青春回忆,而她的童年呢!这就要从她出生开始。
1936年,华北战争阴云密布之际,北平有一对历经坎坷的情侣,将终成眷属。
男的是陈致平,陈墨西的儿子;女方是袁行恕,袁励衡的女儿。
陈墨西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人,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一路追随,参与领导了辛亥革命最后一场起义——甘肃秦州起义。
就连湖南老乡毛泽东,都要尊称他为“革命老前辈”。
袁励衡的父亲也非等闲之辈,是有着中国银行业之父之称的第一任交通银行行长。
陈致平和袁行恕是师生恋,为当时社会所不容,袁励衡坚决反对女儿跟陈致平恋爱,不准两人再有往来。
但袁行恕个性极强,宁肯与家里断绝往来,也不愿割舍这段恋情。
远在湖南的陈墨西知道后,立刻写了一封长信给袁励衡,代为求婚。
据说,袁励衡一读信,立刻大大叹赏,说:“虎父怎会有犬子!父亲有这么好的文笔,儿子还会弱吗?”
可见,写得一手好文章,关键时刻还是很管用的。
二人顺利成婚,陈致平27岁,袁行恕20岁。袁行恕是诗书画俱佳的大才女,更是当时的新青年,第一次怀孕后非常恼怒,一心想要拿掉孩子。
这个“可怕”的念头让夫妻俩大吵一架,袁行恕要离家出走,搬箱子时动了胎气,孩子流产了。
旋即,“七七事变”爆发,夫妻俩在北平没法待了,去了四川,袁行恕发现自己又怀孕了,一怒之下,到医院要求堕胎。
医生拍片看了,告诉她:你怀的是双胞胎。新女性的母爱瞬间激发了,欢天喜地回到家里。
1938年4月20日,袁行恕早产诞下一对龙凤胎,陈致平给一对儿女取名陈喆、陈珏。
陈喆,就是后来无数人的青春回忆,她就是琼瑶先生。
1942年,中国半壁江山沦陷,烽火遍地,琼瑶随父母回湖南衡阳渣江,他们认为,日寇打不到衡阳来。
琼瑶第一次见到了祖父,记忆中祖父是个很威严,很气派的老人。
但是,噩梦还是来了。
一天夜里,琼瑶从熟睡中被炮火声惊醒,她爬起床来,看到父母和祖父都聚在窗边,满脸凝重的遥望着衡阳城——那城市已被一片大火所吞噬了,连黑夜的天空,都被火映成了红色。
1944年6月23日开始,历时47天的衡阳保卫战开始了,这是中国抗战史上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渣江镇距离衡阳城不远,陈家陷入了空前的劫难之中,琼瑶当时6岁,这场劫难给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看到母亲在匆忙收拾箱笼,琼瑶想起自己最喜欢的一面小锦旗,郑重交给母亲锁进箱子,免得被日本人抢去。
半夜睡的很甜的琼瑶被母亲仓皇摇醒,屋外是人声、枪声、追逐声,琼瑶迷迷糊糊被父母拖着往山里跑去,她和弟弟妹妹被荆棘杂草割伤,也没人敢哭。
等天亮琼瑶才得知,日本兵侵袭了农庄,一把火把整个农庄烧成了平地。
从此,琼瑶失去了她心爱的小锦旗,她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和喜悦,战火中,一连串苦难开始了。
日军所过之地,杀人放火,搜刮一空。他们最恨知识分子,凡是搜到读书人,一概杀无赦。
琼瑶一家,只能完全隐藏在深山里,呆在窄小的泥土沟中,靠长工黄才余冒着生命危险送食物来。
三个孩子里琼瑶最安静,她坐在那儿,一直在追悼她的小锦旗。
长工一直没有出现,饥肠辘辘的孩子又开始哭,琼瑶也开始抽抽噎噎。
忽然一声枪响,接着又一排枪声,琼瑶怔住了,第一次看到鲜血从一个活生生的人体里流出来。
琼瑶家的藏身地暴露了。他们洗劫了琼瑶祖父、父亲身上的所有财物,其中一个面目狰狞者抓住琼瑶母亲的手腕,用生硬的中文,口齿不清的说:“跟我走!”
琼瑶那一向文质彬彬的父亲陈致平,立即爆发了,他陡然间冲过来,抱住母亲,对那日本兵大吼大叫:“放手!你这禽兽!放手!”
日本兵举起木棒,对他拦腰一棒,琼瑶的父亲站立不稳,顺着斜坡,一直往下滚。
祖父忍无可忍,也冲上前去,日本兵再一棒,把祖父也打落坡下,然后,他继续拉着母亲,往山沟外面拖去。
母亲用手抓紧了山沟两壁的青草,哭著往地上赖。恐惧、愤怒,和无助的感觉一下子对琼瑶压了下来,她用双手扯住母亲的衣服,放声大哭。
同时,另外两个孩子也扑了过来,分别抱住母亲的腿放声大哭,三个孩子哭得惊天动地,那日本大汉却用日文大声咒骂,顿时间,哭声、喊声、咒骂声,闹成了一片。
惊恐万分之间,戴眼镜的日本军官似乎动了恻隐之心,叽哩咕噜的讲了一大串,带着他们的人扬长而去。
那个还未全然泯灭“人性”的日本军官,放过了琼瑶一家。
琼瑶的祖父下决心让儿子儿媳一家离开老家,年逾八旬的他独自留在老家。
逃难之前一家人要先送祖父回老家,一路都是日军的岗哨,他们身上已经被搜刮多次。
路上还遇到一个伪装成农民的汉奸,陈墨西傲然而立,誓死不肯让汉奸搜身检查。
汉奸以他的生死相逼,儿子也下跪哀求,都无法让陈墨西低头。
他说:“检查了是死,不如维持尊严,让他枪毙我,你们给他检查,你们到后方去!”
汉奸震撼之余,给陈家人放了一条逃生之路。
日军数人闯入其宅,用刺刀洞穿其大门数处。陈墨西和墨濡笔大书:“此扉可作巴黎油画观”九字于其上,众人皆瞠目结舌,而陈墨西仍泰然自若。
没过几日,一日本军官率士兵多人复来,破门而入,陈墨西正襟危坐,怒目而视,继而以日语斥责。日本军官诺诺而退,并书告示于门外:“日军官兵不准入内。”
陈墨西以不惧日寇、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竟使虎狼成性的侵略者,望而生畏。
终于到了和祖父告别的时刻,看到父母和祖父都满眶泪水,执手无言之时,6岁的琼瑶第一次体会到“生离死别”的酸楚。
他们夜行晓宿,雇了两个挑夫,挑着三个孩子和行李,静悄悄连夜穿过敌人的火线,没有火把,没有灯笼,大人小孩都是全黑的衣服,在黑暗中前行。
不敢走大路,每一步都是胆战心惊。从衡阳沦陷起,似乎一直有逢凶化吉的运气,穿越火线的一关,是否也能安然度过?
一路所经之地,已遭日军屠戮过的村镇不在少数。路上听到女孩哭声,追踪而至,是个遍体鳞伤和琼瑶差不多大的女孩,她的父母已双双遇害。
琼瑶很快和女孩成为朋友,她以为会带着女孩一起走,但一天半夜,他们悄悄离开,将女孩留在了一户农户家。
琼瑶非常难过,伤心哭了,她说离开祖父时没哭,离开小娟时自己却哭了,哭了很久很久。
直到事后很多很多年,她才能体会父母毅然留下小娟的那份无可奈何。
战争中,生死聚散,原是那样不由自主的事!
穿出了日军的封锁线之后,终于看见宽敞的大道,耀眼的阳光,和一队队南下的中国军队。
一家人欢天喜地沿湘桂铁路的路线往广西走,但才走了几天,就发现情况完全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
他们赶上了抗战史上的“湘桂大撤退”,各路驻守国军正撤离湖南,因而整条马路上,有骑兵,有辎重,有步兵,有伤兵……一队一队,不知道有多少人马。
军队行军速度极快,琼瑶一家夹在军队中前进,难免会妨碍行军,经常弄得进退无据而狼狈不堪。
更可怕的是,日军正沿湘桂铁路追打过来,国军奉命保全实力,尽量撤向广西,行军速度更快,各种吆喝也纷纷而至:
“让开!让开!老百姓别挡住军队!”
“你们不会走小路?一定要妨碍行军吗?”
“你们懂不懂,军队为你们老百姓打了多少仗?你们还在这儿碍事!”
一天中午,敌机又隆隆而至,军人们都伏下身来,辎重和马匹也被牵往隐蔽的地区。
琼瑶一家人没有掩护,都避向山腰底下的一棵大树下面,站在树下,眼看那些敌机一架架的掠过头顶。
大树底下,还有几个军官,带着辎重也在那儿掩蔽。其中有一个军官,一直不住的打量着琼瑶一家。
琼瑶的父亲看着敌机掠过,看着满路的军队,忽然叹口气说:“不甘异族迫害,要付出多少代价!”
穿着一身农装的陈致平,一句话就泄了底牌。那军官把马绑在树上,大踏步走来问:“你们不是普通农民吧?”
对中国军官,陈致平不需要掩饰身份,他坦然回答:“我是一个教员。”
军官眼睛一亮,得知琼瑶母亲袁行恕也是教书,黝黑的脸庞上涌起了一片肃然起敬的神色。
问清楚一家要到四川去,他讶然的大叫了起来:“你知道那有多远?”
这个军官说,自己没念过书,生平就佩服读书人,像你们这样混在军队里乱走不是办法,迟早要惹麻烦。
军官说,现在唯一的办法,你们找广西军队,让他们保护你们往广西走。
一直不说话的袁行恕插了进来,“这么多军队,我们怎么知道哪一队是广西军队?”
“我就是广西军队。”那军官推推帽子,忽然朗声的说:“你们如果愿意,我保护你们到广西!”
这一下,琼瑶父母都呆了,他们面面相对,乱世之中,人心难测,这军官,是好人?是坏人?
很快的,琼瑶父亲伸出手去,坦然的,诚恳的说:“我姓陈,陈致平,我们诚心接受您的帮忙。感激您的热心!”
那军官用大手一把握住父亲的手,热烈的摇着,爽朗而愉快的说:“我姓曾,名彪,第二十七团辎重连的连长!”
从此,琼瑶一家跟着曾连长的军队走,吃他的军粮,喝他水壶里的水……
曾连长,改变了琼瑶一家人的命运。
曾连长发现袁行恕的脚跛了,将自己的马让给她坐,担心马受惊,还派了一个士兵,帮她牵马,要求保护陈太太的安全。
见挑夫的肩上已经磨掉了一层皮,正流着血。曾连长又让琼瑶父亲带着她一起骑马,减轻挑夫的负担。
但琼瑶的父亲从没骑过,一上去就从马背上滚了下去,重重摔在地上,曾连长哈哈大笑:“陈先生,念书,你行!骑马,你不行!”
说完,他翻身上了马背,对琼瑶说:“跟我骑马吧!”
从这天起,逃难路上的琼瑶,不再坐那狭小的箩筐,她都跟曾连长骑马,这也羡煞了小弟,气坏了麒麟。
而,这一项安排,竟使她和弟弟们,在以后的一个大变故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大风坳是一个山的名字,荒芜之至,毒蛇猛兽密集,是一座没有人能翻越的山,但曾连长决定要翻。
琼瑶骑在曾连长的马上,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两腿被锋利的草缘割出无数伤口,也咬着牙,哼也不哼,她觉得,怎能在一个“神”的身边,还呻吟叫痛?
在琼瑶的心目中,曾连长像个神。她所崇拜的男子汉,都是曾连长这种人物。
若干年后,琼瑶写了《六个梦》,其中有一篇《流亡曲》,就以曾连长为范本来写的。
翻过山顶,已是广西省境。一山之隔,竟是两个世界。山下,一望无际的平原上,还有“甲天下”的风景。
进入广西的第二天,部队来到一个叫“白牙”小镇,曾连长下令在镇外扎营,避免进城骚扰到老百姓。
伙夫们煮好了又烫又香的稀饭,琼瑶的母亲装好稀饭,就去招呼弟弟们也来吃稀饭,发现不在身边。
“麒麟!小弟!麒麟!小弟!”母亲的叫声越来越高亢,越来越恐惧,越来越惊惶。
挑夫!挑夫!两个挑夫呢?孩子呢?孩子呢……父亲加入了呼唤,声音更急更凄厉。
没有回答。箩筐不见了,挑夫不见了,琼瑶的两个弟弟也不见了!
曾连长派了两个人分别到前后各路去找寻,回报都说,开拔后就没人见过他们。
父母急得快疯了,曾连长镇定说,目的地是东安,一定是挑夫走得快,先到了东安,明天早一点到东安,保证一找就找到。
一进东安城,大家都怔住了。东安是很大的城,老百姓早已完全撤走了,驻扎的全是国军。
曾连长叫来几个士兵,走遍全东安城也没见两个挑夫。
曾连长分派两批快骑去寻人,回报说没有找到,而且一组已经遇上了追赶的日军。
顿时间,东安城乱成一团,各路军队都纷纷提前向各自目的地开拔。
曾连长率领的是辎重部队,更不能不与其他部队一起撤离。他一面大声下令自己的部队撤退,一面飞快的把琼瑶抱上马。
曾连长本想把琼瑶带走,父母也就会跟上来了。但失去孩子的父母呆呆站在路边,动也不动。
琼瑶心中大急,嘴里狂叫了一声:“妈妈呀!”一面挣扎着跳下马去。
琼瑶耳边只听到曾连长那匹骏马一声长嘶,再回头,那马载着曾连长,已如箭离弦般,绝尘而去。
一切好快,曾连长不见了,所有的驻军都不见了,只有滚滚尘埃,随风飞扬。
偌大的东安城,在瞬间已成空城,城里只有琼瑶一家三个人。
琼瑶从马背上摔下时,鞋子也滑掉了,在那种摄人心魄的肃穆气氛下,她赤足走在煤渣和碎石子上,咬紧牙关跟着父母离开了东安城。
6岁的琼瑶,已深深体会出父母当时那份凄凉,那份悲痛,和那份绝望。
走到东安桥上时,琼瑶的母亲望着桥下潺潺水流向桥边走去,她的父亲已闪电般扑过来抱住妻子,说:“不行!”
两个儿子都丢了,全部行李衣服也丢了,女儿连双鞋子都没有。曾连长走了,日本军人马上就要打来……还有路走吗?
一家三口似乎只有死路一条。
父母先从岸边的斜坡上向河中滚去,琼瑶也一步一步的向河水中走去。当河水没过琼瑶的颈项时,恐惧、惊吓、和悲痛一下袭来,本能地哭边喊:“妈妈呀!爸爸呀!……”
琼瑶一阵呼天抢地的哭喊,竟然喊醒了母亲的母性,她醒了,挣扎着从水里坐起来,将琼瑶救了起来,又去拉扯水中的丈夫。
一对失去孩子的夫妻,决定不死了,他们两手空空,别无长物,他们似乎连顾忌和害怕也没有了。
对一切都不在乎了。
琼瑶说以后许多年,父母都常谈起这次“死后重生”,认为那是一生中最“海阔天空”的一刹那,对生与死,得与失,都置之脑后了。
就这样,他们又“活”过来了。
劫后余生的一家,后来辗转搭上难民火车,琼瑶目睹难民争先恐后,要从挤满了人的难民火车外,从车窗爬进车内。
而车内的人,为了防止有人拥入,竟然拔刀砍在车窗外的难民手臂上。
尽管如此,车子越走越慢,越停越久。
一天,他们正沿着车厢在铁轨边走来走去,忽然有个声音在大叫着:“陈先生!陈先生!陈先生!”
这是曾连长的部下。他说丢失的两个娃仔,被曾连长找到了,现在好好的在桂林。
那军人在车上和琼瑶一家一样兴奋,高喊着:“快去桂林!快去!”
琼瑶的父母相对注视了一秒钟,同时做了一个决定,一边一个拉着琼瑶的手,沿着铁路,向桂林城的方向狂奔而去。
1945年,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举国同庆,有人要陈墨西将损坏的门扉加以修整,陈墨西婉言拒绝,他说:“此门也要永远保存下来,告诫后世,勿忘国耻。”
琼瑶的父亲接到同济大学的聘书,一家人又去了上海,母亲又生了第四个孩子。
一家六口住在一个房间里,房间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那个时候,琼瑶的大舅做律师,生活很宽裕,劝父亲改行,但父亲很固执,哪怕穷死饿死,也要教书。
困穷的生活中,琼瑶开始迷上写作了,并且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她说:“记忆中,欢乐的事情实在不多。贫穷会把欢乐从身边偷走。”
很快,内战开始了,琼瑶一家人又辗转流离,直到1949年漂到了海峡对岸的台湾。
到了那里,也是一连串的苦难,琼瑶在20岁前经历的痛苦,可能是很多人一生都不会有的经历。
但命运多么神奇,琼瑶的母亲在19岁时爱上自己的老师,琼瑶也在19岁时爱上自己的老师。
但因为相差了20岁,遭到父母的严厉反对,强势的母亲把所有的错都怪罪于老师,最终闹到让老师失去工作,让琼瑶抑郁到要自杀。
这段初恋后来变成琼瑶的处女长篇小说《窗外》,小说发表后父母差点跟她决裂,然后故事又被搬上大荧幕,功成名就时,母亲却骂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女儿?
“你写了书骂父母还不够,还要拍成电影来骂父母!你这么有本事,为什么不把我杀了!”
琼瑶给母亲下跪求她原谅,母亲却闹起了绝食,父亲也是冷若冰霜,觉得女儿大逆不道,给自己丢脸。
很多人说琼瑶是公主病,恋爱脑。琼瑶的性格底色,是自恋又自卑,坚韧而要强,反叛且务实的。
从6岁开始,她坚韧,她要强,同时她也浪漫,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将她打倒。
60岁依然可以写出一部逆天爆红的《还珠格格》;70多岁还会跟抄袭者打官司,据理力争,并且打赢了;80岁的时候写遗嘱,把恩恩怨怨一件一件掰扯清楚;86岁,自己决定生死,飘然而去。
一般人根本没有这样的精神头,而她不是一般人,她是琼瑶。
是那个一直在战火中咬牙前行琼瑶。
(文章内容均来源于琼瑶回忆录《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