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艺术展,“遇见”马可·波罗

本报记者 赖 睿

图片

现场展出的许江雕塑作品《共生会否可能?》。中国美术学院供图

128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第一次来到杭州,他说:“杭州是天堂之城,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

2024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也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所作的《马可·波罗游记》,是西方人感知东方的重要著作,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

为纪念这位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艺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追寻他的足迹,推出“风造就了天空”项目。近日,该项目第一站来到浙江杭州,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完美之路——杭州,马可·波罗的‘天堂之城’”展览。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威尼斯双年展共同主办,展出当代视觉艺术作品40余件。“这是威尼斯双年展首次走出意大利,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皮特兰吉洛·布塔福科(Pietrangelo Buttafuoco)表示,通过合作,意中双方的不同思想和理念得以碰撞交流,进而带来更多合作机遇,将古老的友谊延续至当下。他认为,双方还肩负着更为深远的责任,即促进当代艺术及不同文化理念的交流与互动,共同为这个时代注入新的活力。

展厅外,由土耳其艺术家切夫德特·埃雷克(Cevdet Erek)设计的舞台《两栖》将观众迎入一个相遇的空间;展厅内,一批艺术风格各具特色的中国艺术家汇聚于此。雕塑作品《共生会否可能?》用铜铸造出一片摇曳的葵林,密植的秆托起浮云一般的葵头,铜质花盘如沐夕阳般灿烂;影像作品《山水:云山六章》将中国人的山水经验及其背后的世界观,活化在当代,分享给世界;装置作品《看,书!》将书籍切割、重组,用各种立体几何形状建筑成庞大结构……艺术家以开放的视野关注传统,也充分拥抱今天的科技发展。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说,参展作品不仅反映了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的洞察,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是一次促进中意当代文化艺术互相了解的机会,人们通过体验作品,沟通心灵,加深对彼此的理解,“正如马可·波罗当年所做的一样,如今,我们仍然沿着这条文化交流之路前行”。

据悉,今年8月,中国美术学院与威尼斯双年展签署了为期3年的谅解备忘录,本次展览是其首个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