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16日:
这天,“双头”行动正式打响,第3装甲集团军在北翼取得了首次成功,但在南翼,出现了重大防御危机,那里亟待加强防御兵力,因此需要极不可取但无奈的兵力转移。
党卫军“格洛塞”装甲旅在阿克姆讷地区附近的进攻不得不被推迟,因为他们需要首先抵御苏军从普特塔勒(Putertale)方向发起的进攻。
经过大约75公里的夜间强行军,第39装甲军于08:00后不久执行行动,第4装甲师进攻韦耶克什尼埃(Viekšniai)-拉伊祖瓦(Laizuva)一线,第5装甲师进攻特里什基埃-韦耶克什尼埃一线,两师进攻宽度各约8公里左右。
第4装甲师攻占了克里科利埃(Klykoliai),随后于18:30抵达韦戈日埃(Vegeriai)西南3.5公里处,在夜间,他们继续进攻。
第5装甲师夺取了帕皮勒以西及阿克姆讷以东10千米处苏军的防御工事,傍晚,经过艰苦战斗后抵达克洛皮莱以东7千米处地区,并在苏军强大反坦克火力的轰击下夺取了帕皮勒。
中午,第12装甲师奉命向埃泽雷(Ezere)地区挺进。
第4、5装甲师大部已经抵达,并参与到战斗当中,但第12装甲师此时仍有不少单位正在集结途中。
可用装甲力量:
l第4装甲师:63辆四号坦克(32辆可动)、38辆豹式坦克(15辆可动)
l第5装甲师:34辆四号坦克(24辆可动)、28辆豹式坦克(14辆可动)
l第12装甲师:28辆四号坦克、22辆突击炮(20辆可动)、16辆四号坦克歼击车
第40装甲军的“大德意志”师于08:00前出至洛克东南地区。下午,该师推进至库尔瑟尼埃以西2公里处,和苏军战斗。“大德意志”师设法控制了库尔瑟尼埃以东河流畔一处铁路口,但未能肃清当地苏军。
第14装甲师经怀古纳(Vaiguna)进攻绍克尼莱,并在该镇以北8千米处的文塔(Venta)河上夺取了一座载重35吨的桥梁,并从那里继续向东推进。
第7装甲师不得不在凯尔梅东北方向的公路鏖战一整天,最后不得不向西回撤。傍晚时分,该师装甲力量推进至帕希奥塞(Pašiaušė)以西6公里处,各师可用装甲力量:
l“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8辆四号坦克(7辆可动)、54辆豹式坦克(41辆可动)、37辆虎I式坦克(29辆可动)、24辆突击炮(20辆可动)
l第14装甲师:11辆四号坦克、11辆突击炮
l第7装甲师:44辆豹式坦克(24辆可动)、5辆突击炮、19辆自行反坦克炮。
部队集结完毕后,第40装甲军分出了第337侦察营(隶第337步兵师)和第101装甲旅,这些部队,以及党卫军“格洛塞”装甲旅,以及党卫军第19炮兵团3营,上述单位组成了“施特拉赫维茨”战斗群。
第101装甲旅下辖2个侦察排、1个装甲营(总计70辆豹式坦克)、1个机械化步兵营(SPW)、1个装甲工兵连。党卫军“格洛塞”装甲师是一个混合装甲单位,总计约10-15辆三号和四号坦克,1个摩托化步兵营,1个侦察营。
党卫军第19炮兵团3营实现了临时摩托化,该营还额外分配到2辆轻型自行火炮(10,5cm)和2辆重型自行火炮(15cm)。
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部向第39装甲军下达命令,要求“施特拉赫维茨”战斗群于8月18日从弗劳恩堡向米陶-塔库姆公路推进,随后占领塔库姆本身,他们的最终任务是与第16集团军建立起联系。第16集团军希望以3个大型战斗群进攻什罗克(Schlock)、并从南面经利卢佩地区攻向克默恩(Kemmern),再向东进攻德祖科斯特(Dzukste)地区。8月18日至19日期间,德国海军将为“施特拉赫维茨”战斗群提供近岸火力支援。
第9军再次击退了苏军对拉塞宁地区两侧的攻势,进一步解围了第7装甲师部分和苏军缠斗的部队。第9军目前战线大致宽度(从空中俯瞰):
l-第252步兵师——18千米
l-第212步兵师——7.5千米
l-“D”军级支队——7.5千米
l-第69步兵师——18千米
l总计约51千米
该军可用装甲力量:
l第232突击炮旅:18辆突击炮
l第1197突击炮营:10辆突击炮
l第1212突击炮营:9辆突击炮
l“韦尔瑟恩”装甲掷弹兵旅:2俩四号坦克、4辆突击炮
l第510重装甲营:33辆虎I式坦克(16辆可动)
在第26军防区内,第549掷弹兵师接管了辛陶泰(Sintautai)至瑙梅斯蒂斯一线地段。05:30,苏军从辛陶泰(第549掷弹兵师)至战线南翼(第561掷弹兵师)发起反击。在第549掷弹兵师阵地前往,苏军迅速突破该师夜间构筑的前沿阵地,越过辛陶泰-瑙梅斯蒂斯公路,向北面继续推进,此外,还向瑙梅斯蒂斯以南推进了2公里。
第6装甲师在威尔科维什肯地区全力阻止苏军突破,但在傍晚依旧被击退至该镇以西地区。
第561掷弹兵师从威尔科维什肯以南公路发起进攻,尽管遭到苏军反冲击,但还是成功在威尔科维什肯至拜林科埃(Barininkai)一线以东的公路上建立了新防线。
由于局势告急,因此10:10,军部请求增派第1步兵师1个团级战斗群和1个炮兵营,部署至提勒希特地区,以便支援埃本罗德(Ebenrode)或埃德特考(Eydtkau)地区。集团军司令部拒绝了军部关于出动战斗机的请求,因为希特勒明确指示战斗机只得用于支援“双头”行动。
20:35,第1步兵师得到命令,全师奔赴埃本罗德集结区,先锋营前出至施洛塞贝格地区。师的运输进度相当缓慢。
“D”军级支队另外接收了1支保安营。
第9军目前任务是将位于拉塞宁西南方的“韦尔瑟恩”装甲掷弹兵旅送至与第26军防区交界处。由于苏军已推进至东普鲁士边境,因此必须尽快行动。第548和549掷弹兵师的战斗单位已经部署完毕,防空部队得到命令,必须在瑙梅斯蒂斯前方部署反坦克火力。
埃里希.苏道,德国陆军少将
Erich Sudau
时任第548掷弹兵师师长
施洛塞贝格地区的纳粹党负责人受命至少遣返妇女和儿童。
第26军各师据守战线宽度:
l-“D”军级支队——30千米
l-第549掷弹兵师——16.5千米
l-第6装甲师——24千米
l-第561掷弹兵师——21千米
l总计约91.5千米
上述部队得到以下单位的支援:
第276突击炮旅:22辆突击炮
第277突击炮旅:18辆突击炮
第203突击炮旅:14辆突击炮
集团军直属第731装甲歼击营:15辆“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
“大德意志”装甲团1营——6辆豹式坦克
1944年8月16日下午,中央集团军群司令、瓦尔特.莫德尔,转任西线总司令,原职务由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汉斯.莱因哈特上将接任。装甲兵上将埃哈德.劳斯(Erhard Raus)升任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
埃哈德.劳斯,德国陆军上将
Erhard Raus
时任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
苏军视角
8月16日上午,近卫第2集团军报告称,敌步兵在战机支援的情况下,配合约30辆坦克,冲击凯尔梅地区。
下午,第51集团军报告称,有实力不济的步兵配合坦克进攻奥茨以南,但均被击退。
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据此初步判断,德军很可能发起了侦察,主力部队随后跟进。
侦察行动被击退后,前线报告,德军在绍伦西南和以西地区发起进攻,有大批步兵,同时伴随250辆坦克。经过确认,当面德军单位为第7装甲师和“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
傍晚,让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感到欣慰的是,除了绍伦以西地带,其他战线上的苏军都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预计,德军将于8月17日发起大规模攻势。空中侦察发现,陶罗根-凯尔梅公路上,以及从特尔施地区出发,均有大型装甲及步兵纵队行进。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正在加快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从南面转移至绍伦地区的速度。
评估
尽管乍看之下,德军投入了5个装甲师和1个装甲掷弹兵师,但投入到“双头”行动的两个装甲军,即第39和40装甲军,其中前者拥有133辆坦克和突击炮可动(另有80辆短修),后者拥有148辆坦克和突击炮可动(另有46辆短修)。也就是说,战车太少,无法取得重大胜利。然而,战术上的出其不意似乎取得了成功。而正如上文所述,这场行动总的来说也在苏军的预料之内,通过对第26军的猛烈进攻,他们已经有意或无意削弱了德军用于“双头”行动的兵力,因为原定于交付第40装甲军的部队,现在不得不投入到第26军的防区加入到防御战中。
1944年8月17日:
“双头”行动进展缓慢。陆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汉斯.克莱勃斯,以及走马上任的劳斯,此时都齐聚在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部内。
汉斯.克莱勃斯,德国陆军步兵上将
Hans Krebs
时任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
第39装甲军的第4装甲师于上午攻占了韦戈日埃,傍晚,该师抵达该镇东南6公里处。
第5装甲师抵达克洛皮莱,傍晚推进至该镇东北6公里处,这意味着德军的攻势已经逼近沙加伦仅14公里的距离。
中午,第12装甲师被划给第39装甲军指挥,以保护其北翼。集团军司令部指出,为此只部署必要的兵力,且不应防守,而是以进攻的形式防守,因此,第12装甲师唯一的预备队也投入到战斗当中。
第5装甲师已经全体抵达,第4和第12装甲师的单位仍在途中。第101装甲旅仍在路上。
“大德意志”师占领了库尔瑟尼埃部分地区,随后在文塔河上建造了一座桥梁,并向东南方向推进了2公里。南面的进攻部队推进至绍伦西南8公里处。显然,苏军正试图从绍伦调动更强大的部队。第14装甲师的先锋部队在绍克尼埃以北8公里处向东前进时被暂时阻滞,位于该师道路上的35吨重桥梁因为战火而损毁,因此该师选择跟进“大德意志”师,经库尔瑟尼埃向东南方向推进。
第7装甲师向西北-东北方向——即凯尔梅-绍伦公路一线继续前进,在帕斯奥塞(Pasiause)以西遇到苏军越来越顽强的抵抗,同时遭到来自杜比萨河东岸苏军的猛烈炮火打击。
2个装甲军报告称,共计摧毁苏军64座碉堡和4门火炮,及俘虏92人。
集团军和陆军总司令部普遍认为,目前“大德意志”师进展顺利,尤其是南翼战斗群。不过,第39装甲军步兵数量过少,而这也正是集团军司令部将第12装甲师划给该军的原因。
为支援地面部队推进,德国空军在8月17日共计出动对地攻击机114架次、战斗机116架次,侦察机30架次。
第9军在卡努加实施了正面突击,该军在拉塞宁附近的进攻全部被苏军击退。
苏军继续重力压向第26军,该军的防区俨然成为第3装甲集团军密切关注的重点对象。尽管“D”军级支队击退了苏军所有围绕辛陶泰展开的进攻,但后者成功在第549掷弹兵师的防区进行了渗透。在阵地以西,一支约80人规模的苏军侦察小队越过谢丘什佩(Sheshchupe)河,进入东普鲁士,随后被赶来的德军歼灭。由保安单位和阻击单位组建的混合战斗群迅速在谢丘什佩河西岸构筑起新防线。
8月16日10:30,第1步兵师接到命令,由于无法承受住苏军攻势,第549掷弹兵师已经濒临解体,该师将加入第26军:
“第549掷弹兵师师部解散!”
傍晚,第40装甲军军部通电第1步兵师师部,要求该师接管辛陶泰-瑙梅斯蒂斯一线阵地。第1步兵师在接管阵地后,命令该师侦察单位(第1燧发枪营)和“韦尔瑟恩”装甲掷弹兵旅向西发起进攻,但因为苏军力压,不得不改为东北方向。
第1步兵师集结在施洛塞贝格地区,目前第4集团军正在把第103装甲旅运输过来。
库尔特.特劳豪普特,德国陆军上校
Kurt Treuhaupt
时任第103装甲旅代理(m.F.b)旅长
第6装甲师在8月16日至17日夜间失去了威尔科维什肯,该师在攻击机的支援下击退了苏军进一步的进攻。
这天,第561掷弹兵师的阵地遭遇了苏军大小近20次进攻,后者在威尔科维什肯以南达成一处宽约3公里的缺口,后被堵住。第26军军部希望将第1步兵师防线往南延申,夺回原阵地,但如此一来将直接导致东普鲁士方面放弃超过约8公里的防线,同时削弱第4集团军北翼防守力量。
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部下达死命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同时夺回失去的东西。呈交的报告显示出了混乱的局面。直到前线报告称,东普鲁士前沿的阵地依然掌握在德军手里,从当地右翼9公里处直至威尔科维什肯西南森林边缘。
第1步兵师、第548、549掷弹兵师,以及另外5个突击炮旅,已经抵达,此外还有1个保安团团部及该该团2个营(最后一个营在后来加入)占领了第26军正面防线。
午夜时分,第26军军部接到命令,阻止敌人突破(预计位于瑙梅斯蒂斯以南),并在预计遭受重点打击的地段后方部署足够的机动预备队。此外,在瑙梅斯蒂斯以正在全力进攻的苏军,将遭受全面打击。主阵地将转移至辛陶泰至瑙梅斯蒂斯之间。
随着劳斯上任,莱因哈特在离职前对部下下了告别令,在近三年的司令任上,莱因哈特首先表达了自己对属下官兵们的感激之情,他一直在和他们一起战斗,关心他们在艰难战斗中为之付出的努力。最后,莱因哈特希望,并确信第3装甲集团军可以实现“双头”行动目标,钳断苏军对波罗的海的攻势。
一位尤其优秀、杰出的司令官即将离开第3装甲集团军!
德军视角
沙加伦至绍伦之间,坦克第1军,及近卫机械化第3军的到来极大加强了当地第51集团军的防御。8月16日,近卫机械化第3军在塔库姆地区脱离与德军的接触。
苏军在威尔科维什肯两侧投入了3个军和2个坦克旅,预备队力量是近卫坦克第2军和坦克第8军,他们现在仍未参战。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部预计这两个坦克军会在苏军抵达东普鲁士边境后再投入到战斗当中。
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麾下的近卫坦克第3军和坦克第29军在靠近前线的一端休整。
蒂洛.冯.韦尔瑟恩,德国陆军中校
Thilo Freiherr von Werthern
时任“韦尔瑟恩”装甲掷弹兵旅旅长
格哈德.马茨基,德国陆军步兵上将
Gerhard Matzky
时任第26军军长
埃德蒙.布劳洛克,德国陆军少将
Edmund Blaurock
时任“D”军级支队指挥官
苏军视角
8月17日,第51集团军发现自己在沙加伦地区的防线遭到德军约200辆坦克和大量步兵的进攻,除步兵外,集团军司令部认为这一地域至少有2个德国装甲师。
除已知的2个步兵师外,据信还有3-4个德国装甲师和1个德国摩托化师参与了从库尔瑟尼埃至凯尔梅一线发起的对绍伦方向的进攻。
近卫第2集团军意识到自己处境不妙,尤其是库尔瑟尼埃方向的巨大压力。因此,在库尔瑟尼埃地区,反坦克火力得到极大加强。苏军开始调动坦克第1军和步兵第103军的部队部署至绍伦地区。坦克第19军、近卫机械化第3军 ——以及来自预备队的反坦克部队——被调往沙加伦地区,尽管已经有呈交的报告显示德第16集团军开始向包斯科(Bauske)一带增援了2个步兵师和1个摩托化师。
根据巴格拉米扬回忆录的说法,他声称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此时只有17辆坦克和其他十几辆战车,然而,他没有指出的是,已经有大批新装备正在运往位于沙加伦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8月17日至18日晚,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转移至绍伦以西地区。
这天战斗结束后,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声称德军损失2500人和117辆坦克,然而,各参战部队只有第5装甲师在沙加伦地区付出了1辆豹式坦克除籍的代价。
评估
迄今为止,德国2个装甲军在北翼取得了一些战果,但远没有达到迅速突破的程度。因此,苏军有时间从后方调动更多的预备队迎击德军的攻势——德军战报中提到的越来越多的苏军部队可以证实这一点,
苏军一直在对南翼施加压力,阻止第3装甲集团军增援北翼的进攻部队。可以指出的是,苏军同样巧妙地运用了同样适用于交战的战争与战术原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