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宝在预防接种后出现了发热、乏力、腹泻、头晕、拒奶、皮疹等症状,这些症状大部分是由疫苗引起的,也有小部分是偶合症。但因在预防接种后巧合出现,易被误解。
因此我们一直再三强调孩子有点不舒服先不要急着打针,也是为了避免病情加重。
我们先了解一个专业名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简称AEFI。
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按发生原因分为6类: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和不明原因反应。
!!偶合症
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即无论接种与否,偶合症必定会发生,与预防接种的疫苗无关。
一般反应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异常反应
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疫苗质量事故
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接种事故
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心因性反应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
发生原因不确定
疑似异常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其发生原因仍不能明确。
说简单一些的话,凡是在接种后出现的一切不好的反应和病症,都可以理解为是AEFI。可以说,只要出事,AEFI本身就代表着有犯罪嫌疑的群体。
从AEFI开始排查细分,又能找出更准确的说法,包括操作不当,疫苗问题等等。
因此,同为接种后产生的症状,偶合症和接种不良反应在表面上是很难区分的,但其本质却很好区别:
接种异常反应是已经确定是由疫苗引起的。但是接种和受种双方都无过失,且疫苗产品也安全。侦探在排查后,发现整个案件,就是一场“过失杀人事件”,小概率、难以阻止、又无奈。接种异常反应相对常见,但严重的情况则很少,发生率很低。
偶合症则是在事故现场,出现了两个嫌疑人,一个是路人长相的偶合症,一个是面目凶恶的接种异常反应。大家也容易被它们的外表迷惑——明明是偶合症干的“坏事”,但我们常会误认为接种异常反应是凶手。
虽说偶合症有巧合的因素,但并不是说发生偶合症就和预防接种本身毫无关系,因为偶合症细分下来,还有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偶合、诱发和加重。
如果是单纯的偶合,代表不论接种与否,这种疾病必定发生,因此它与接种疫苗关系不大。
但诱发和加重,正如字面含义一般,是将处于潜伏期的疾病诱发或者加重病情,其与接种行为就有了联系。因此有人会将这两种情况,视为免疫接种的并发症。
那么,接种医生是否需要识别做到可以鉴别偶合症呢?
并不需要,或者说有些偶合症要完全区别会很困难,接种医生只需要做出简单的判断就行了。
从时间来看:
普通不良反应,一般48小时内就会消退或减轻,超过48小时依旧未减轻可考虑是偶合症。
从症状上来看:
接种疫苗会发生的不良反应一般很典型,如果出现其他类的症状,则可以考虑是偶合症。
这两种方法,只是协助接种医务人员简单排查偶合症的可能性,帮助受种者及时治疗。因为偶合症并不是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越早甄别出来,就越能帮助受种者及其家属。
另外,在判断结果难以定论时,应全方位考虑,结合各方面检查才能定论。当偶合症难以区别时,甚至需要寻求专家的帮助。
以儿童偶合发病为例。我国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0—4岁儿童两周患病率为17.4%,因此儿童接种疫苗后,即使接种是安全的,在未来两周内,每100名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仍会有约17名儿童患其他疾病,尽管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无关,但由于时间上与接种有密切关联,非常容易被误解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再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偶合死亡为例。我国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10.7‰,全国每年出生儿童约为1600万;据此推算,全国每年约有17万名新生儿死亡,即每天约有466名新生儿死亡。
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规定,乙肝疫苗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率75%计算,则每天约350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即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350起。
预防接种中最常见的偶合症是偶合急性传染病、内科疾病等,最严重的偶合症为猝死,但非常罕见。
偶合急性传染病:在大规模预防接种时,该地区正值某种急性传染病流行,处于潜伏期或前驱期的患儿,有些症状与体征容易被忽略。
偶合内科疾病:患儿有内科慢性疾病,但症状不明显;或有明显禁忌症,因体检草率未能发现;或因问诊不够详细而疏忽,患儿经预防接种后不久急性发作。
偶合神经精神疾病:如癫痫和癔症。
预防偶合症的关键是重视接种前体检,仔细询问受种者有无病史,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
(1)凡有发热(特别是高热)或伴有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症状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一周内发生过严重腹泻者,均应推迟接种。
(2)过敏体质者。在准备进行接种前,家长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不能隐瞒过敏史,对含过敏成分的疫苗不予接种。
(3)各类免疫缺陷症人群,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以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类药物等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均应避免接种各类减毒活疫苗。
(4)部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抽风、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等应避免接种乙脑疫苗、流脑疫苗以及含有百日咳抗原成分的疫苗。
(5)既往接种后有严重不良反应者,如接种后发生过敏反应、虚脱或休克、非热性惊厥等不良反应,应避免再次接种同种疫苗。
总之,当孩子接种疫苗时,要先确保孩子当前的状态是健康的,在非紧急接种情况下如遇到不舒服的苗头,要留心观察,等几天再打是不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