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由桑多洛河谷事件( 即旺东事件) 所引发,中国和印度发生了自1962年边界战争以来最严重的领土纠纷。桑多洛河谷( 旺东) 位于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北、娘姆江曲以东、康格多山以西,属于西藏错那县勒布乡太宗山。这个地区不仅远在中印传统习惯边界以北,而且也在中印边界东段双方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一直是中国的领土。
20 世纪 80 年代初,印度政府重施尼赫鲁时期的“前进政策”(Forward Policy),派军队渗透到桑多洛河谷,导致1986年 6 月旺东事件的发生。1987 年,印军进一步越过哈东山脊,进入克节朗河谷( 印方称为南姆卡曲河谷) ,并展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对中国进行挑衅。为遏制印军对中国领土的蚕食和渗透,中国军队展开针锋相对的军事斗争,举行了“874演习”。中国军队越过拉则拉山脊( 印方称塔格拉山脊) ,在克节朗河谷北岸设点驻防,与印军形成军事对峙。中印边界局势再次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旺东事件的起因
进入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印军在印中边境的军力增强,自认为已居于“强有力的优势”地位,印军的战略思想也由70 年代的纵深防御发展为强调进攻性的“攻势防御”。在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的主导下,印度政府重拾尼赫鲁时期的“前进政策”。
1985 年 8 月26 日,印军深入到中国西藏境内松多地区的旺东( 桑多洛河谷) ,并设立季节性据点。1986 年,印军在旺东地区的渗透被中国军民发现。1986 年 6 月,为捍卫主权,制止印军的蚕食,西藏边防部队受命在旺东地区设点。
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先遣连在原始森林地带边寻路边推进,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立即组织部队宿营、构筑简易防御体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整体防御工事构筑、阵地建设、营区道路、开辟直升机场,形成正面与印军对峙。为加强对旺东边防点的控制,6 月底 7 月初,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团长高明诚带领一个巡逻分队在桑多洛河源头“无名湖”高地一带勘定建连地点时,突发重病而牺牲。
【我军874演习中的黑鹰直升机】
根据严峻的边境形势,上级确定了要加大对边境的管控,为了确保旺东右翼的安全,经上级批准,11月8日,我军趁夜色在天亮前包抄登上了旺东西南侧的无名高地,挤跑了已在高地上的两名印军,占领了整个高地确保旺东主阵地右翼安全的目的。
【旺东地区态势图】
印军则迅速增兵设点,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北推进,对西藏边防军旺东守点分队形成包围态势。在旺东哨所,中国军队只有一个连,处于三面受敌。当面印军有三个连,且居高临下。两军前沿阵地相距只有七八米。西藏军区边防某部六连五班,坚守海拔4110 米的无名高地,临危不惧,制止了印军对旺东地区的蚕食扩张,被成都军区授予“边防模范班”荣誉称号。
拉吉夫·甘地此时的政治地位不稳。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威望,拉吉夫·甘地决定采纳军方意见,在边界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1986 年 11 月,拉吉夫·甘地召集有关部长与高级官员开会研究对中国的政策,并对谈判解决问题的前景重新评估。随后,拉吉夫·甘地政府决定在政治、军事两方面采取措施反击中国。
在军事上,印度政府授意军队采取更为激进的行动,抢先进入双方从未驻军的克节朗河的南岸占地设点。1986年 11 月 24 日,印军再次派兵进驻中印边界克节朗争议地区的莫惹打。当年年底至1987 年年初又进驻克节朗地区的扯冬等地区,并设立了十余个据点。这样,印度已基本恢复了它在 1962 年 6 月占领的哨所阵地。
【印度在东章方面的哨所,即使到现在也非常简陋】
印军抢占了桑多洛河谷附近几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通往达旺地区的山口,即苏如拉山口、土伦山口和哈东山口,以及不远处的津山口。印度从这几个山口跨过“麦克马洪线”,建立了七个哨所。到1987 年 4 月,印度军队已越过哈东山脊,以巨大的兵力据守塔格拉山脊下的克节朗河阵地,那里是1962 年边界战争开始的地方。
中国举行“874”演习对印展开反渗透、反蚕食斗争
为防止事态继续扩大,国务院、中央军委于 1987 年年初,下达了“加强边境控制,保持边境稳定”的指示。总参谋部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于1987 年 1 月 5 日正式下达命令: 成都军区组织西藏边防军在朗久、克节朗地区进行设点。任务代号为“874”演习。
成都军区党委决定由廖锡龙副司令员负责,陶伯钧参谋长协助,共同指导完成这次设点任务。当时,廖锡龙还在老山前指,考虑到老山轮战已经基本告一段落,战区的重心向西藏方向转移,调廖锡龙是为了加强西藏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
成都军区原计划先在克节朗河设点,西藏军区建议,为了防止被印军抢先行动,西藏军区建议在朗久、克节朗地区同时设点。成都军区接受了此建议。
【朗久方向态势图】
成都军区司令员傅全有认为:如在克节朗河的南岸设点,要慎之又慎,必须要考虑能够站得住,否则就被动了。要在整个态势上逐步创造对我有利的局面,既要考虑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也要考虑军事斗争。
傅全有强调:去年印军在旺东失利后,就抢先进入克节朗河的南岸占地设点,企图阻止我过河设点。所以我军若在河的南岸设点,时机和位置选择都是关键,一是要钻空子过去;二是设点要站得住,若被印军挤出来,问题就大了;三要避免武装冲突;四要考虑长期生存。
【克节朗地区】
网上有不少地摊文学称“874”期间爆发了激烈的战斗,实际上都是瞎说。从指导方针来说,当时计划在朗久、克节朗地区设点,既不是主动进攻,更不是出击拔点。抵边设点的目的是防止印度进一步蚕食我国的国土,同时还要避免发生武装冲突。
客观上来说,当时印军在一线的力量是远大于我军的,以旺东为例,虽然我军在旺东设点成功,但是旺东所处位置三面受敌,且我军1个连要面对印军3个连,印军哨所居高临下,态势对我非常不利。了解当时客观存在的现实,能够更好的理解,我军在整个行动期间为什么如此谨慎。
【旺东地区态势图,印军居高临下,我军在地形上非常不利】
按照总参谋部的指示,原计划5月下旬寻机进行设点。5月22日,成都军区工作组到达一线检查设点准备情况。发现克节朗地区积雪没有融化。该地区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密林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每年通常11月大雪封山,次年5月份开始化雪。但是今年气候寒冷,化雪时间推迟了。大雪给部队行动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成都军区决定按照计划先在朗久设点,节克朗地区推迟设点。根据这一变化,朗久地区按计划设点成功。克节朗地区根据天气的变化,计划于6月20日前后进行设点。
【朗久地区的3197哨所】
按照最初的计划,我军是准备越过节克朗河在南岸设点。但据军区工作组分析,印军对于我军在河北岸设点应该会比较节制,主动对我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如果我军渡河设点,则可能引发印军激烈反应,甚至引起武装冲突。因此,从大局考虑,最终计划改为在节克朗河北岸设点,过河设点的方案暂不实施,力争避免武装冲突。
6月18日,西藏军区边防部队某部七连,克服了天黑、无路、大雨等困难,按时到点到位,分别在克节朗河北岸设立了6个边防点,控制了克节朗河北地区,完成了设点任务。对于制止印军蚕食扩张,保持边境稳定,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尊严完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部分地图来自微博研究中印方向的大神:@1002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