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昔日水乡走好现代农业路

将水芹连着根须拔起,去泥、清洗,摘除多余的叶子,再捆绑起来拿去销售……最近,远近闻名的常州经开区横山桥水芹新鲜上市,迎来销售旺季,芹农杨金梅夫妇每天下田采收水芹,忙得不亦乐乎。“我家种植水芹20多年了,一年能保证至少10万元收入!”杨金梅说。

这个季节,横山桥镇的螃蟹、鳜鱼等也已上市。养殖户朱江平和乡亲们一起捕捞鳜鱼,过秤装车,运往无锡。据统计,该镇共有水产养殖面积近2000亩,出产鱼苗、鳜鱼、鳊鱼、螃蟹、珍珠蚌、水芹、鲜螺、菱角等各类水产品。因水而兴,江南水乡如何走好现代农业路?该镇一直在上下求索。

图片

采菱

因水而兴 水产养殖一度领跑全国

横山桥镇水网密布,位于这里的芙蓉水乡更有“十万八千芙蓉圩”的美誉,是全国知名的鱼苗繁育区。“芙蓉地区养鱼有300多年历史,20世纪中期开始繁育鱼苗,最远曾销往东北三省,全镇一年鱼苗销售额最高曾超1000万元,每年繁育鱼苗10亿尾。”鱼苗人工繁殖达人刘志良对当年的辉煌记忆犹新。

在东城湾村,常州市芙蓉特种水产养殖场培育了鳊鱼、白鲢、鳙鱼、草鱼、青鱼等各类鱼苗品种,每年有3亿尾鱼苗从这里发往周边各地。

“芙蓉珍珠”同样声名在外。1965年以来,横山桥地区推广利用水面试育珍珠,积极引进嫁接手术蚌、自繁小蚌,并帮助村民掌握养殖技巧,鼓励私人养殖,对承包水域的养殖户减免租金。今年是蒋阳春养殖珍珠蚌的第20个年头,他是全镇规模最大的珍珠蚌养殖户,有近500亩养殖基地。“每年9月开始采收珍珠,整个采收过程将持续到年底,一颗好的珍珠能卖上千元。”蒋阳春说。

“喝豆浆长大的螺蛳”也是横山桥的一大特色,这样养出的螺蛳壳薄肉厚、螺肉鲜美。常州市蓉盛水产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周仁昌推动了芙蓉鲜螺的品牌化发展,形成繁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带动周边乡亲一起致富。

水里淘“金”,芙蓉地区大面积种植莲藕、茭白、水芹等水生蔬菜,许多农民赖以增收。“莲藕亩产一般有1.5吨至2.5吨,部分藕塘还会进行水芹轮种,这种方式可让农户每亩收入达到2万元。”藕农王贤考说。

图片

常州市芙蓉特种水产养殖场

图片

蒋阳春在珍珠蚌养殖基地

水域减少 摸索创新寻求转机

横山桥镇生态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张岳忠告诉记者,由于工业发展、农田开垦等各类因素,全镇水域面积不可避免逐渐减少,当年在全国堪称先进的养殖技术如今也不再稀有,水产养殖业亟待转型、探求新路。

对此,全镇每年组织大规模水产养殖培训,带领养殖户前往各地观摩学习,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养殖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储备。

养好鱼,好水是关键。在区、镇两级农业部门的推动下,东周村、五一村的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相继完成,为健康养殖保驾护航。

去年,位于东周村腾田原生态钓鱼中心的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完工。该项目对现有鱼塘进行改造,建成一级沉淀池18亩、净水区30亩,并配套绿化和景观。“由于池塘水质问题,前年曾有5000千克鱼死亡,自从政府掏钱帮改造,水好、环境好,对鱼也好。”看着改造后的鱼塘,钓鱼中心负责人许国伟养鱼的信心更足了。

农文旅融合 上下游产业逐渐延伸

“新时代要有新思路,光靠水产养殖吃老本可不行。”90后“珠二代”高鑫的父辈一直从事珍珠养殖,她利用自家货源在朝阳村开了一家珍珠DIY体验店,集珍珠开蚌、展陈、设计、销售等于一体。

“蚌全身都是宝,蚌壳可以制成工艺品,蚌肉可食用,也可加工成水产饲料;珍珠可以做成饰品,也可以做成面膜、珍珠粉等美容养颜的护肤品。”67岁的蒋阳春同样动起了创收的脑筋,他学着年轻人拍抖音短视频售卖珍珠,收获了不少粉丝,最近又学起了直播带货。

水产养殖业也带旺了周边饭馆的生意。“螺蛳、青鱼等水产品,我都从横山桥本地养殖户那里进货,既新鲜又实惠。”腾田私房菜主厨朱建军骄傲地说道,为着这一口“鲜”,常有外地食客远道而来打卡自家饭馆。

依托芙蓉水文化馆和龙潭湖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园等平台建设,区、镇两级政府积极弘扬水文化,为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加码,并逐步探索农文旅融合之路。

今年下半年,龙潭湖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园项目开工,打造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休闲农园、渔乐文化园等“两心”“六园”。“养殖场就在示范园内,借助示范园的打造,养殖场也将改造提升自家环境,期待打响知名度,激活农文旅效应。”常州市芙蓉特种水产养殖场负责人黄晓东说。

捕青鱼、嗦鲜螺、吃螃蟹、挖莲藕、摘菱角……一年四季,来横山桥都能享受独特的江南“食”光。“我们将通过整治水环境、提升水产业、弘扬水文化,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新时代水乡农业特色路。”横山桥镇生态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许杰说。(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