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通过匠心独运的双手,运用金缮技艺,让300余件破损器物重获新生,触动了300多颗惜物惜情的心,他就是仪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缮技艺传承人——张宸。
金缮技艺是我国古代一种修复残缺器物的手艺,源自传统髹饰的泥金工艺,主要是用天然的大漆,来黏合器物的碎片,进而在碎片裂痕表面,饰以金粉以及其他漆艺技法,让破损的器物在经过修补后,获得一种特殊的美感,回归人们的生活中。
“修复好一件器物,往往需要经过清洗、拼接、大漆粘合、填补缝隙、调整定型、清理表面残留,阴干、打磨、推光、施金等十几个工序。期间,还要根据受损程度、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修复方案,有时候需要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张宸说,“金缮技艺就是对残缺器物进行二次创作,要在最小的空间里,迸发出最大的艺术表现力,线条的粗细,轻重缓急,甚至器物表面纹路的处理,和器物本身的美感都要和谐。”
大漆是天然的粘合剂,也是金缮修复的基础材料。然而,大漆会让人出现过敏症状,严重时,浑身红肿发痒,不少人也因此放弃了学习金缮修复。而张宸却坚持下来。提及为何学习金缮技艺,他说:“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艺人,是中途才开始了解并学习这门技艺。这与我对古陶瓷的热爱和研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看来,修物品是其次,修人心、修情感是最重要的。我希望通过金缮技艺修复古陶瓷,将它重新塑造展示在人前。”
金缮修复是源自对“残缺美”的崇拜,张宸认为用尽全力去修缮,更将作品的残缺之处,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给世人,就是金缮技艺的魅力所在。在修复北宋湖田窑行炉子、湖田窑蛋壳钵的时候,他仔细观察每一处缺口、每一道裂纹,深思熟虑地选择了与器物整体色调和谐相融的银粉,与湖田窑瓷器特有的青白釉色相互映衬,既保留了古物的韵味,又增添了几分现代审美的气息。
张宸说:“每一件需要修复的器物,都蕴藏着独特的神韵,因为不同的缺口和裂缝是不可复制的,我们用金缮技艺来修复它的时候,就好像在阅读着一段历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