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讲清 IgA 肾病靶向治疗最新进展丨CCSN 2024 专家之声

2024 年 10 月 16~20 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2024 年学术年会(CCSN 2024)在重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聚焦国内外肾脏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进展,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IgA 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高达 40% 的患者在确诊后的 20 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1]。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支持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新的治疗策略不断涌现,IgA 肾病或将迎来最新治疗手段。


此次会议上,医脉通特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必成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吕继成教授围绕 IgA 肾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访谈,以供临床参考。


Q1

传统的 IgA 肾病的治疗手段有哪些,是否能满足临床需求?

刘必成教授:

IgA 肾病传统治疗尚无对因治疗药物,亟需可延缓或终止 IgA 肾病进展的创新治疗手段。

图片


完整回答

  • IgA 肾病传统治疗尚无对因治疗药物,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治疗、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治疗,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等[2-3]


  • 目前,传统治疗手段对于 IgA 肾病临床缓解的概率较低,既往 STOP-IgAN 研究显示,使用支持治疗联合免疫抑制治疗也仅能实现 20% 的完全临床缓解[4]。同时,TESTING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糖皮质激素的 IgA 肾病患者,虽然蛋白尿有所降低,但肾衰风险依然继续增加[5]


  • 也就是说,目前对于延缓或终止 IgA 肾病的进展,还缺乏足够有效的治疗方案。


Q2

近年来,随着对 IgA 肾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四重打击」学说获得广泛认可。可否请您介绍下「四重打击」学说,以及基于此,有哪些治疗 IgA 肾病的新药值得期待?

刘必成教授:

基于「四重打击」学说病理机制的广泛认可,不同靶向药物取得新突破,包括针对肠黏膜免疫的靶向药物、B 细胞激活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抑制剂、针对补体系统的治疗药物以及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

图片


完整回答

  • 「四重打击」学说概括了 IgA 肾病的发生因素、发展过程、恶化因素、转归过程及预后结局等,包括[6]


✔ 第一重打击:在遗传或环境因素作用下,高水平的半乳糖缺乏型 IgA1(Gd-IgA1)在患者体内循环,这是病程的启动因素。

✔ 第二重打击:Gd-IgA1 作为自身抗原,促使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

✔ 第三重打击:含 Gd-IgA1 致病性免疫复合物形成,并在肾脏中沉积。

✔ 第四重打击:致病性免疫复合物通过肾小球内皮细胞窗孔,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进而激活补体途径,引发肾小球的损伤。


可以看出,循环中 Gd-IgA1 的产生增加是第一重打击,作为上游因素影响疾病全程。这个发现也激起了我们对于 IgA 肾病治疗研究的创新热情。目前研发的相关新药包括[5,7-8]


  • 针对肠黏膜免疫的靶向药物:位于 Peyer 斑块的黏膜 B 淋巴细胞是产生 Gd-IgA1 的主要部位。靶向迟释布地奈德可在 Peyer‛s Patch 区域释放,在肠道黏膜免疫源头发挥作用。

  • B 细胞激活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抑制剂:BAFF 和APRIL 通过促进 B 细胞活化和 Gd-IgA1 的生成,在 IgA 肾病的启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靶向抑制 BAFF 和/或 APRIL 可以抑制致病性 IgA 的产生。

  • 针对补体系统的治疗药物:补体异常激活是 IgA 肾病发生的机制之一。补体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补体活性发挥治疗作用。


此外,基于内皮素与细胞增殖的紧密关系,双重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也有望进一步降低 IgA 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及改善预后[1]




Q3

作为重要的 APRIL 抑制剂,在临床前及临床 II b 期研究中,Sibeprenlimab 对于 IgA 肾病的疗效如何?

吕继成教授:

研究表明,Sibeprenlimab 不仅可有效降低 IgA 肾病小鼠的血清 IgA 水平,还可以呈剂量依赖性的降低 IgA 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有望成为治疗 IgA 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


完整回答[9-10]

  • 临床前研究


一项动物研究将 16 只 6 周龄雌性 IgA 肾病小鼠分为两组,一组接受 Sibeprenlimab 治疗,另一组接受同型控制抗体治疗,每周静脉注射一次,共注射 4 周。结果显示:


✔ Sibeprenlimab 能显著降低血清 IgA 水平;

✔ 相较于未治疗组和同型对照组,Sibeprenlimab 组肾小球 IgA 、IgG、C3 沉积明显降低。


  • 临床 2b 期研究


ENVISION 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研究,该研究将 155 名 IgA 肾病患者随机分成 4 组,3 组接受 Sibeprenlimab 治疗,剂量分别为 2 mg/kg(38人)、4 mg/kg(41 人)、8 mg/kg(38 人),最后一组 38 人接受安慰剂治疗,每月通过静脉输注给药 1 次,连续给药 12 月,随访时间为 16 个月。结果表明:


✔ 在接受了 12 个月的治疗后,Sibeprenlimab 2 mg/kg、4 mg/kg、8 mg/kg 剂量组 24 小时尿蛋白/肌酐比值相较于基线分别平均降低了 47.2 ± 8.2%、58.8 ± 6.1%、62.0 ± 5.7%,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 12 个月治疗结束后,相较于安慰剂组,治疗组平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 7.4 mL/min/1.73㎡,Sibeprenlimab 4 mg/kg 组的患者平均 eGFR 增加 0.2 mL/min/1.73㎡。

✔ 不同剂量 Sibeprenlimab 治疗均能有效降低 Gd-IgA1 水平;4 mg/kg 和 8 mg/kg 组对 APRIL 的作用接近完全抑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Sibeprenlimab 在临床 2 期研究中的优异表现,令人期待其在 III 期临床试验中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



Q4

血尿是 IgA 肾病的标志性症状,其缓解与患者预后相关。在 ENVISION 研究中,Sibeprenlimab 对 IgA 肾病患者的血尿有何影响?

吕继成教授:

Sibeprenlimab 可有效缓解 IgA 肾病患者血尿,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完整回答

血尿是 IgA 肾病领域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其持续存在提示患者体内存在持续的病理活动。在 ENVISION 研究中,镜下血尿随时间的变化被设立为探索性终点,结果表明[11]


  • 在治疗 12 个月和额外 4 个月的随访时,在所有剂量下,Sibeprenlimab 较安慰剂都能有效缓解患者血尿情况。

  • 在第 9 个月、第 12 个月和第 16 个月时,与安慰剂组相比,Sibeprenlimab 治疗组 24 小时尿蛋白水平 < 1 g/天、< 500 mg/天或 < 300 mg/天的患者比例更高。而且 Sibeprenlimab 治疗蛋白尿的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 155 名患者中,有 10 名患者在研究的各时间点总体上达到 IgA 肾病缓解[定义为并发蛋白尿 ≤ 300 mg/天,≤ 5 尿检红细胞(RBC HPF)]。提示 Sibeprenlimab 可有效实现 IgA 缓解,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Q5

从已有的研究数据来看,Sibeprenlimab 的安全性如何?

吕继成教授:

Sibeprenlimab 安全性良好,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且不增加感染风险。


完整回答

  • I 期研究结果显示[12]:Sibeprenlimab 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快速、持续地靶向生物标志物 APRIL,降低血清 IgA 水平,安全性可接受。

  • 临床 II b 期研究结果显示[10]:Sibeprenlimab 安全性良好,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2 mg/kg、4 mg/kg、8 mg/kg 剂量组的发生率分别为5.3%、4.9%、2.6%,也未观察到感染风险增加。



Q6

Sibeprenlimab 的 III 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项研究及其意义?

吕继成教授:

目前 Sibeprenlimab III 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全球患者入组,期待研究的中期结果出炉,可以为 Sibeprenlimab 的应用提供更多证据。


完整回答

  • Sibeprenlimab 的 III 期研究目标共纳入包含中国患者在内共计 470 例患者,目前全球入组工作已经完成。

  • 主要队列包括:经活检确诊 IgA 肾病的 450 例患者,尿蛋白/尿肌酐 ≥ 0.75 g/g 或  24 h 尿蛋白 ≥ 1.0 g/d,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30 mL/min/1.73㎡。

  • 探索性队列包括:经活检确诊 IgA 肾病 20 例患者,且 eGFR 20~30 mL/min/1.73㎡。

  • 患者均被随机分配至 Sibeprenlimab (400 mg,q4w)或安慰剂组,治疗 104 周。

  • 期待治疗中期(9 个月)的随访结果,以尽快推动 Sibeprenlimab 应用于临床,惠及更多患者。


专家简介

图片

刘必成教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院长,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首席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兼任: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肾脏生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肾病学会 Fellowship 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 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之名医」,江苏省突出医学成就奖获得者,江苏省首批卫生领军人才,ISN Fellow,国际科学与工程学会 Fellow

  • 获奖成果:发表论文 600 多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280 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3 项,其他成果奖 11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2 项,授权专利 7 项,多次入选 Elsevier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全球顶尖临床科学家

  • 主要研究领域:从事肾脏病临床和研究 38 年,擅长疑难肾脏病、急慢性肾衰诊治,学术主攻方向为肾脏纤维化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


图片

吕继成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国际 IgA 肾病联盟(IIgANN)研究科学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委会肾脏学组委员兼秘书长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9)

  •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

  • 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3)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

  • Lancet、Nature Review Primer、Kidney Int、AJKD 等杂志审稿人

  • 主要研究方向 IgA 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慢性肾脏病循证医学研究

  • 发表 SCI 论文 100 多篇,包括 Lancet、JAMA、Eur Heart J、JASN、KI、AJKD 等期刊,多项成果影响了国际肾炎领域及高血压领域指南的修订;

  • 开发了包括 IgA 肾病I类新药(first-in-class)、无创诊断试剂盒以及居家肾功能检测仪器等多项转化成果,转化金额人民币超过 2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