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排头兵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9场西海岸新区专场,介绍“乘势而上走在前 实干担当勇争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海岸新篇章”有关情况。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黄岛区区长王清源,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唐晓城,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局长隋俊昌,青岛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娟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经济运行逆势上扬,扛牢了经济大区的责任担当
工业支撑更加有力
投资质效显著提升
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产业结构持续向优,积蓄了向新向高的强劲势能
传统产业扩量提质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未来产业破局成势
数实融合深度发展
海洋特色更加鲜明,展现了为国担当的信心决心
聚焦科技兴海
聚焦产业强海
聚焦向海开放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释放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文旅融合活力十足,提升了西海岸新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城乡发展深度融合,焕新升级了城市的新品质
民生福祉全面增进,书写了普惠共享的厚重答卷
坚持民生为大,用心用情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今年,全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所,新增学位1.7万个,有力缓解重点区域学位紧张状况。加快打造半岛区域医疗中心,青岛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开工建设,区第二中医医院竣工验收。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二十条,试点村庄搬迁存量现房安置、“房票”安置,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等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今年西海岸新区的稳就业工作成效明显,高标准建成“就享家”乐业服务站28处,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3300多个,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全区17所驻区高校大学生数量增长到22.6万人,今年有近两万名毕业生留区就业创业、共筑城市梦想。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起来看
↓↓↓
Q1
科技日报:请问西海岸新区围绕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步如何保障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唐晓城: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打头阵、当先锋,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是经济运行总体稳健。统筹推进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878亿元、增长6.1%,总量和增速稳居全市“双第一”,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1%,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4个百分点。
二是项目引建有序推进。举办“央企西海岸行”、中关村科技企业家青岛行、营商环境北京推介会等系列活动,推动央企、外地大型国企与新区双向互动、协同发力。新签约148个项目,其中30亿元以上16个。总投资4598亿元的212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修正海洋生物医药等总投资2780亿元的171个建设类项目全部开工,年内已完成投资631亿元。
三是服务消费增势良好。高标准建设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海洋文化美食节等活动,“海上有青岛”实景演出场场爆满,濠洼步行街等夜市烟火气兴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对全市贡献率达到36.5%、较上半年提升3.9个百分点。深入落实上级房地产优惠政策,全力以赴保交楼保交房,举办助企惠民展览会等促销活动,商品房销售逐步企稳。
四是政策红利加快释放。持续擦亮“国家级新区金字招牌”,把握好山东省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刚刚在西海岸召开的有利契机,承接用好在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新一轮支持政策。推动“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128项政策落地落实,最大限度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下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锚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精准研判经济发展形势,查找制约发展的问题和堵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推动全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稳住重点行业增长态势。夯实工业“压舱石”作用,实施好汽车、家电等领域更新换新政策,提振市场信心。持续挖掘消费潜力,激发批发零售业市场主体活力,办好“冬游西海岸”旅游季等137项主题活动,加强人才购房券等利好政策宣传,促进消费活力加快释放。
三是加快释放一揽子政策效应。在用足用好国家发改委支持国家级新区加快发展有关政策的同时,持续发挥好省、市支持新区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对上协调争取,推动更多政策诉求事项取得实质性进展。认真研究青岛市《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任务清单》实施路径,推动政策红利加快释放。
四是科学谋划2025年重点工作。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谋划工作。统筹谋划202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标、总体思路和重点措施,为做好明年工作、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打好基础。
Q2
山东商报记者:作为山东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承担着“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国家使命。请问西海岸新区如何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
隋俊昌:西海岸新区锚定“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总目标,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建设再上新台阶。新区获批十年来,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4.9%,总量翻了两番;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海洋生产总值达1676亿元、同比增长8.6%,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的41.6%、全省13.6%、全国2.2%。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聚力构建完备的海洋发展支撑体系。一是强化顶层设计。2019年新区组建工委海洋发展委员会,今年更进一步推动工委科技委、海洋委一体化运行,为全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先后出台海洋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的实施意见、现代海洋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系统构建起“规划引领、方案落实、政策保障”的制度体系。三是深化改革创新。出台省内首部以“依港管船”为主题的规范性文件,建立“344”依港管船工作机制,显著提升渔船渔港管理水平,并且被推荐为全国的典型集体,经验在全国推广。同时,我们探索推动跨风河新建桥梁工程等项目实现海域分层立体使用确权,海域管理模式加速从“平面”向“立体”转变。
二、聚力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一是加快集聚高能级平台。汇聚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11家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中国海洋大学等12所涉海高校,获批海洋关键材料等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涉海创新平台数量达246家。二是大力招引高层次人才。建设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区域人才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擦亮“蓝洽会”引才“金字招牌”,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实现“零”的突破,海洋人才突破7.9万人、涉海合作院士达27名。三是推动海洋成果转化。制定出台了大院大所向区向海发展意见,引入上海技术交易所(青岛)科创服务中心,启用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实施关键技术攻关近1000项,设立高校校长基金、天使基金等,支持95个项目建设转化。
三、聚力建强海洋产业发展主阵地。出台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构建“1+3+3+1”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推进潍柴海洋装备制造等总投资875亿元的66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超1000亿元的48个涉海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系列网箱投产运行,国家级海洋牧场达17处,占全国的近1/10。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制定海洋领域高质量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引进中船集团民船中心总部、麦克德莫特国际等项目,交付“海葵一号”“港航平5”等一批海工重器,落成全球最大海藻加工基地、国家海洋药物中试基地,国际第一个抗肿瘤海洋药物BG136完成I期临床试验。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场景创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海工院(青岛)研发的气动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青岛港建成全球首个港口信息化模型,基因和细胞诊疗产业纳入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
四、聚力建设海洋开放合作新高地。一是持续扩大“蓝色朋友圈”。推动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高效运行,获批联合国“海洋十年”官方实施合作伙伴,亚洲唯一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全球海洋观测伙伴关系西太区域办公室等6家涉海国际组织落户新区。高水平举办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吸引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1790余位嘉宾参会,论坛规格、规模及影响力空前提升。二是打造制度型创新典范。青岛自贸片区率先开展海洋领域政策集成改革,全国首创“海员司法救助资金池”服务模式,海域使用权及海上构筑物所有权登记改革等79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三是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深化区关港联动创新,推出中转集拼+多式联运等100余项创新举措,建成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青岛港跻身世界第四大港口、建成亚洲首个自动化码头,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位居东北亚之首。
下一步,新区将深入实施经略海洋战略,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推动海洋科技、开放合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在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中奋勇当先、做好表率。
Q3
中新社记者:2024年3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国家级新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请问西海岸新区是如何发挥开放优势,不断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
王娟:今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新区综合优势,推动对外贸易稳增提质、利用外资形式多元、开放平台聚势赋能,不断提升贸易投资合作水平。下面我围绕这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一下新区的对外开放工作。
一、对外贸易稳增提质。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举措:一是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市场。组织新区200余家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百余场境内外贸易促进活动。目前,新区200多个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各地,前三季度,出口增速16.1%,对全市外贸贡献度达到53%,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0.7%、6.4%、18.3%。二是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深化“商务+”合作机制,强化产业能级带动,大力培育国际贸易供应链头部企业。前三季度,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395家,货物进出口累计完成2557亿元,占全市比重38%。除了大家熟知的外贸“新三样”以外我们还培育了独具新区特色的外贸“新三样”,分别是绿色船舶、风电装备和显示面板。绿色船舶占船舶出口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显示面板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0%。三是激发外贸新业态潜能。立足新区智能家电、宠物食品、手推车等产业带发展优势,搭建了青云通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了泛工业领域跨境交易平台-易瑞国际,为企业提供跨境业务辅导、政策解读、资源对接等服务,助力新区400余家外贸主体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预计全年“产业带+跨境电商”出口增速超过20%。
二、利用外资形式多元。一是外资引进量稳质升,我们用准用好国家扩大利用外资领域等利好政策,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今年前三季度,新区实际利用外资5.65亿美元,利用外资规模居全市首位。二是外商投资环境持续优化。通过定期举办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常态化开展外资企业大走访,我们为50余家外资企业协调解决了企业审批、污水管道优化、外国专家就医等一系列问题。外企投资信心倍增,截至目前,已经有泰纳瑞斯、安迈铝业、神户制钢、世亚精密、有明食品等24家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或设立新项目,全区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139家,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8个。三是利用外资渠道更加多元。结合当前外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勇于创新,研究拓宽利用外资新渠道。除了大家了解的传统的直接投资、利润再投、技术出资等形式,我们还鼓励指导企业以QFLP、Reits、境外上市等形式来利用外资,助力企业以更高效率对接国际资源。
三、开放平台聚势赋能。一是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丰硕。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五年来,累计推出326项制度创新举措,启运港退税、保税原油混兑、气候投融资机制等一批经典案例落地认证,具有全国首创价值的成果占比达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海南自贸港等地区联动创新,累计79项成果获国家、省级层面复制推广,青岛自贸片区稳居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二是沿黄流域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发挥黄河流域桥头堡枢纽作用,持续提高新区“走出去”的竞争力和“引进来”的吸引力。推动沿黄流域九省和新疆、云南,建立黄河流域“9+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机制,深入开展双向交流20余次,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新支点。三是国际经贸交流日益紧密。借助2024港澳山东周、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展会活动,高水平打造国际交流盛会20余场,推动近百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新签约GS绿色能源、法液空绿色甲醇、中韩芯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计划明年开工建设。
下一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继续以全球视野和开放姿态,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对接大战略、建设大平台、拓展大通道,奋力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