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知北游》中写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自然之美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用任何语言都难以完整地描述。四季轮回和斗转星移都有其自然法则,人们从不议论,但会一直遵从。万物的存在和变化都遵循现成的规律,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在传世至今的唐诗宋词里,80%的名作都是在赞美极致的自然景观或从中萌生人生感悟。然而即使是像这样的大家,也无法道尽真正的自然之美。
位于太行山南段的王莽岭,西拒黄土高原,东镇华北平原,绝壁千仞,深峡纵横,属于嶂石岩地貌。图自2005年第10期《中国国家地理》,摄影:秦红宇
我国拥有地球上最完整的自然地带和最丰富多样的景观类型,同时还拥有不可思议的生物多样性和璀璨夺目的多元文化。《中国国家地理》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体验美,我国自然景观之美为何如此迷人?
地理之美是自由的自然美,地理不仅需要科学理性的研究方法,更要在感性层面唤起公众对美的认知和感受,以上几百幅《中国国家地理》将中华天地之大美展示得淋漓尽致。
1
差异之美,大美无言
地理学是关于“地区差异”的科学,一个地区跨越的纬度差、经度差、海拔高差越大,地理差异性就越大。我国东西跨5200公里,南北跨5500公里,拥有49个独具特色的生态地理区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还为我国浓缩了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使我国几乎囊括了世界上各种自然景观。差异之美可以让我们轻易体验到古人未曾体验过的一目望四季、一日越一载。
每年到6月底,漫无边际的油菜花犹如金色的织毯席卷着广袤无垠的昭苏大草原,与天山遥相辉映。图自2009年第6期《中国国家地理》,摄影:李学亮
乌鲁木齐与博格达峰直线距离仅60公里左右,是世界上离雪峰最近的城市之一。图自2023年第6期《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张真源
2
变化之美,沧海桑田
行走的本质是体验变化与差异,变化与差异之美,则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地理的独特魅力。从燕山运动到恐龙灭绝,从华夏文明孕育到黄河夺淮入海,时时刻刻都在经历时移世易,一千二百多年前李白观看广陵潮的地方如今已海枯石烂,短短三十年三峡已经历了河湖之变。变化之美让我们在一条冰川、一座沙丘、一场风暴的瞬息万变中,体会独特的地理魅力。
图自2022年第2期《中国国家地理》
蜿蜒曲折的莫日格勒河河道与因“截弯取直”而形成的牛轭湖,共同诉说着河流的发育史。图自2012年第10期《中国国家地理》,摄影/杨孝
3
审美标准的迭代赋予我们发现美的眼睛
自然的美是有标准的,但标准并非一成不变。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遍览山河,是现代地理学的开山鼻祖,他告诉我们山川美的标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真的是审美标准的极致吗?在那个年代、那个交通条件下毋庸置疑。
如今,快捷的交通使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神行太保,航拍和遥感技术让我们拥有了上帝之眼,我们的行走半径更大,走得更远,见得更多,审美标准需要随着我们眼界的开阔去更新迭代。因此,徐霞客未曾欣赏过的雪山、冰川、沙漠、潮汐树进入我们的视野,徐霞客未曾听闻过的南迦巴瓦则取代黄山成为了中国最美山峰。
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最美的沙漠,其腹地的准吉格德湖受水温、水量和盐度等因素的影响,湖水变成了浓郁的玫瑰色。图自2021年第5期《中国国家地理》,摄影:林立锴
纳雍嘎簸雪峰拥有宛如龙脊蜿蜒的“刃脊”,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气势。图自2023年第5期《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张翙羽
4
青藏高原的隆起,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自然倒置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等因素影响,全球纬度23度到35度之间,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大都被荒漠覆盖。但荒漠到了我国不但终止了脚步,还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变,变成了温润的水乡,这一切要归功于青藏高原的隆起。
全球最大大陆和最大海洋的海陆对比,产生了强烈的季风气候。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大气环流,并加剧了季风,使得本该是荒漠的华南、华东地区带变成了鱼米之乡,也使得本该水草丰美的西北地区却遍布荒漠戈壁,这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倒置。三分天下的自然格局,造就了大量的举世罕见的世界级自然景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是诗人孟浩然在新安江建德段留下的名作。图自2024年第2期《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叶悠然
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大地被一层黑色的荒漠砾石层所覆盖,一座座黑色小山包以冷峻孤寂的姿态屹立于茫茫戈壁之中,远观似一幅泼墨山水画。图自2024年第5期《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十二先生
5
我国的四季轮回无与伦比
季风气候为我们塑造了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美丽家国,也使得我国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上较热的夏天和最冷的冬天。我国的四季组合不仅冬夏温差大,而且丰富多样:有全年长夏的南海,有全年皆冬的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还有四季如春的云南高原南部。
拥有差异性的四季组合和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是我国能成为世界最美国度的重要条件。以油菜花为例,早在元月,海南岛和台湾岛东南部的油菜花便盛开了,而祁连山、呼伦贝尔和帕米尔高原的油菜则直到七八月份才开花。老祖宗根据四季轮回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气象卫星遍布的今天,依然故我地准确。
为了记录时间、追寻变化、规划生活,二十四节气这种独特的历法从古到今贯穿了中国人的生活。图自2013年第12期《中国国家地理》,摄影:王嵬
芒种节气前后,河南的小麦迎来丰收。从高空俯瞰,两侧金黄色的麦田、绿色的玉米以及灰白色的裸露土地相间排列,犹如整齐的军阵队列。图自2024年第10期《中国国家地理》,摄影:焦潇翔
地理学的魅力就在于一因多解,一果多因。《中国国家地理》从科学发现出发,以艺术的张扬和艺术的表达去发现地理之美,带着国人到雪山之巅、沙漠深处、丛林腹地,近距离触摸、感知、探求自然的魅力,去发现未知,改变已知,遇见更多美好。
《中国国家地理》不仅仅是一本杂志,还是一种理念和生活方式,更是对好奇心、求知欲的激发和满足。《中国国家地理》所讲述的地理之美不仅在白纸黑字中,还在各种互动体验中,等待人们用脚去丈量、用心去触摸、用眼睛去收纳。
《中国国家地理》全年订阅价:360元
邮发代号:2-806
邮政渠道订阅途径包括:
1、中国邮政全国所有营业网点;
2、中国邮政邮递员上门征订;
3、中国邮政微邮局公众号;
4、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
5、11185邮政服务热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以上为“马男波杰克”、“CHEER UP”、“大堂”、“智哥”、“风雨同行”、“远峰”六位读者的投稿作品,你也扫码参与吧!
请在评论区分享关于“我与《中国国家地理》的小故事”
截止2024年12月11日17:00
点赞数前30名的评论赠送一顶《中国国家地理》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