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冬暖夏凉抗风抗腐 海草房为啥这么好?

全文2574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山东胶东半岛地区的海草房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受到当地居民喜爱。

02海草房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如今荣成市保存有20多万间海草房,有5万户左右的规模。

03由于特殊地形和海洋气候影响,海草房采用人字坡形屋顶,有效抵御风雪侵袭。

04海草房采用海草、石头和木材等天然材料建造,具有防火、抗侵蚀和保温特性。

05当地政府加强对海草房的保护和修缮,同时进行生态修复和文旅开发探索。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山东胶东半岛地区三面临海,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这里夏季多风多雨,冬季常受风雪侵袭,然而就是在这里的海岸线上,集中分布着一种造型别致、风格独特的古民居。今天的《文化中国行》,让我们跟随记者去到威海荣成,走进海草房,聆听海草与岁月的“悄悄话”。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大家来看我手中的测风仪,现在最大的风力已经达到了12米每秒,可以说现在的风级是很强的。在胶东半岛的海边,这样的强力的海风很常见,在我的身旁,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着一排排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海草房。这些海草房的屋顶高耸厚实,浅褐色当中透着点点灰白,仿佛是大海与陆地的完美融合,这样的海草房据说还能防风。

图片

这种呆萌可爱的房子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房”,而这其实是威海荣成市海边常见的一种老房子。屋顶毛茸茸的其实是堆叠的海草,浅褐与灰白相间,下方是石头砌成的墙体,这样的房子也被称为“海草房”。

图片

记者前来探访这天正好赶上当地陡然降温,不过一钻进海草房,就能一下子觉得暖融融的,当地人介绍说这就是海草房最大的特点:冬暖夏凉。

图片

说起古老,海草房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荣成博物馆,我们看到先人居住在海草房的生活图景。

图片

山东省荣成博物馆馆长 张振泉:从秦汉时代出现这种中国的金字塔三角形房顶以后,到唐宋时期基本上就定型了,此后海草房的整个架构基本上就没改。元明清时期,海草房得到了大力发展,现在荣成有300多个渔村。目前保存有20多万间海草房,有5万户左右的规模。

图片

这些海草房,主要分布在我国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如今荣成保留的海草房最为古老、集中。据调查,现在人们所能见到的、分散在荣成各区域的海草房民居大约还有5万户20万间,其中最早的海草房已经有300多岁了。不少村落的海草房保存相对完整,仍再现着原始街区的样貌。

图片

受特殊的地形和海洋气候影响,胶东沿海到了冬季风大雪多,我们看到这些海草房都是人字坡形的屋顶,而且屋顶的坡度比普通瓦房陡得多,厚厚的海草盖在上面,像给房屋戴上了一顶能随时抖落风雪的尖帽子,大大减少了风雪对屋顶的垂直作用力。

图片

山东省荣成博物馆原馆长 胶东民俗专家 于迎雨:一般的瓦房是120度,而海草房都是50度左右。建起来以后,风阻就小,风刮的时候风阻小。

图片

这样的巧思确保了夏天能快速排出雨水,冬天也可以快速散雪。厚厚的海草顶,夏天阳光无法穿透,冬天则如同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大棉被。屋顶下方,海草房的主体用的是坚硬保温的石料,高而厚的海草再加上粗厚的石料,让海草房始终处于舒适的温度中,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海草房到今天依旧是海岛居民的“心头好”了。

 

海草房:古为今用 探寻古民居抗灾减灾之道

这样的海草房又被称为中国“稀世民居”、被认为是最有原生形态和大海韵味的胶东半岛特色民居、是一栋栋活的中国建筑生态标本。海草房是怎么建成的?这些海草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特性?

海草房的精髓,自然在屋顶的海草上。历史上的胶东半岛沿海地带,在浅海的区域生长着大量适合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遇到大风大浪,海潮就会将其成团地卷向岸边,当地居民便将这些海草收拢、晒干,用作营建房屋的原材料。

图片

山东省荣成博物馆原馆长 胶东民俗专家 于迎雨:(海草)顺着潮走,漂到海滩上,那么渔民用那个铁耙子把它耙出来,耙这么几个月,就会积攒一大堆。海风吹着它就干了。

图片

大自然的馈赠被古人巧加利用,石头、木材、海草全部就地取材。在人们的常识中,晒干的草最怕火灾,而清人郝懿行在《记海错》中却把这种海草称为奇物,他描述说:“既免火灾,又能经久,虽屡更秋霖,终无腐败,亦奇物也。”

图片

山东省荣成博物馆原馆长 胶东民俗专家 于迎雨:你用打火机点的话,很不容易把它变成明火。它开始冒一点烟,但是一有风或者是稍微有点风,它自己就灭了,主要是它里面的可燃性的纤维都被氯化钠或碘给浸透了,这是它的防火性。

图片

海草经过浸泡、太阳暴晒后,海草水分含量极低,盐分含量很高,不仅阻燃,还抗侵蚀,这也是常年不腐的关键所在。

图片

数千斤的海草晒干以后,经过独特的苫盖工艺后,整体均匀,外软内实,如同鱼鳞一样紧密排列,当海风吹过时,风的力量被分散在层层海草上,难以被掀开。

图片

能把海草如此这般的牢牢交织在一起,离不开当地独有的苫盖工艺。拍平、梳齐、剪檐、罩网,海草房的营建,最关键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道工序就是苫盖屋顶。

图片

建造海草房需要70多道工序,全部依靠手工完成,工人要挑拣出形状规整、大小统一的成熟海草,将它们理顺码齐、扎捆成圆形的型材。一个工匠完成一座海草房屋顶的苫盖,往往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图片

苫屋顶有一套严格的工艺要求和操作技术,通常一个新手要跟师傅学艺5年才能出徒。手艺高的苫匠,苫出的海草房才能保证50~100年间不腐、不坏、不漏。

图片

山东省荣成博物馆原馆长 胶东民俗专家 于迎雨:荣成海草房这种自然东方民居,它应该是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特别古代先民的就地取材、防灾减灾、资源生态可持续利用的一种制造方面的智慧。

 

海草房代代传承 传统村落焕发勃勃生机

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行的《中国民居》邮票中,山东海草房与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等并列为中国传统特色民居。曾经是渔民们遮风挡雨的家园,如今当地正在强化保护修缮,让海草房和它所蕴含的先辈智慧得以接续传承。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这里是荣成市的俚岛镇的烟墩角村,现在还保留着许多上百年的海草房,这里依山傍海,景色秀丽,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3月间,都会有数千只的大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到这里来越冬。

图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高亚平:海草可以给大天鹅,给更多的一些生物提供食物。它是一个重要的碎屑食物链一个基础,因此它也给众多的生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栖息地和摄食地。

图片

宝贵的海草不仅是当地海草房的重要建筑材料,还是重要的生物养料。从1879年以来,全球已经失去了近30%的海草面积,这其中有人类的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对海草床造成的影响。

图片

在距离海草房村落不远的天鹅湖,一座科研小院儿坐落于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团队就在这里研究海草修复。

图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高亚平:目前对于我们主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在它的恢复技术上。近些年我们通过利用海草种子,来进行人工培育,提高种子到幼苗的成活率,来进行浅海的生态修复。

图片

十几年期间,这个团队修复养护海草床3000余亩,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温带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由于海草的减少、建造成本上升以及苫匠的日益老迈,海草房的分布范围日趋减少。

图片

如今“苫房”这项技艺已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还由政府修建基础设施,发放装修补贴,对传统村落中的海草房进行维护性抢修和保护性开发,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了生态修复加文旅开发的探索之路。

图片

近日,以海草房闻名的烟墩角村还成功入选了联合国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在荣成,许多村庄都在探索“以用促保”的新方式,让老屋焕发新生,让这种最有原生形态和大海韵味的中国特色古民居能祖祖辈辈传下去。

(总台央视记者 刘京 王晨 韩伟华 宋建春 朱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