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城童心、渝中友好。12月3日,在重庆市渝中区举行的“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成果发布交流会”上,渝中区对外发布“儿童友好城市”LOGO、“儿童友好城市”主题歌曲《一米阳光》。据了解,渝中区是国家首批14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
渝中儿童友好城市成果发布交流会 (主办方供图)
据介绍,渝中区“儿童友好城市”logo以五个玩偶为基础形象,分别代表着渝中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权利友好、政策友好、环境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并以蓝、粉、绿、红、黄为主色调,以重庆山城为视觉元素进行图形设计,呈现出大小不一的五座小山汇聚在一起,既彰显着重庆自然特征、山城特色,也体现了儿童天真烂漫、自信活泼、阳光开朗的形象,传递对儿童的关爱。
渝中已形成一批友好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
“渝中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逐渐成为统筹推动儿童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渝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渝中区积极全面贯彻“儿童优先、公益普惠”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儿童政策体系、提升儿童成长空间、优化儿童公共服务、改善儿童发展环境和构建儿童产业体系,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等公共服务资源更多更好向儿童倾斜,助力提升渝中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渝中区经过2年多的建设实践,已经建成了一批友好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
儿童友好智库专家聘任仪式 (渝中区妇联供图)
据介绍,2023年,渝中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实践优秀案例,纳入《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大溪沟适儿化改造项目、巴蜀幼儿园、中山四路儿童友好馆、城市海报作为优秀项目和案例在首届儿博会上展出。2024年,渝中区红岩公园建设项目入选住建部、发改委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的《城市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渝中区妇儿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渝中区正就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效积极申报重庆市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
渝中“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聚焦11个领域
2024年,渝中区政府办公室印发《重庆市渝中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了将紧密围绕政策体系、成长空间、公共服务、发展环境和儿童产业5大方面,聚焦11个领域,先后完成46项重点工作,为渝中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方向。
大溪沟儿童友好城市项目 (渝中区妇联供图)
渝中区妇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渝中区针对儿童友好街区社区、学校、医院、公园、景区、商圈等重点区域,研究制定了相关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标准和指引。例如,以儿童步行5~10分钟内距离为标准,逐步完善适儿化空间建设;明确到2025年底至少完成3处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或城市公园适儿化更新改造;计划到2025年,在城市“金角银边”完成组合滑梯、跷跷板、乒乓球台等各类儿童体育设施安装50个以上,加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空间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渝中区按照“试点示范+全域推广”的思路,将打造以“红岩儿童行走的思政课”为特色的红岩村社区、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特色的曾家岩社区、以“儿童参与社区建设”项目为特色的人和街社区、以“儿童议事会”为特色的茶亭北路社区、以“老旧小区适儿化微改造”为特色的中山二路社区、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关爱”为特色的湖广会馆社区等特色项目,为儿童打造“友好”空间、构建“友好”环境。
上清寺街道儿童友好馆 (渝中区妇联供图)
活动现场,来自渝中区城管局、重庆市人民小学、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分别分享了在提升儿童友好城市空间打造和体验、小学教育中的儿童美好体验、儿童健康成长中的专业的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力争到2026年儿童友好街区社区覆盖率达70%以上
目前,渝中区正加大力度关注广大家庭“急难愁盼”较为突出的儿童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优先规划,将公共建筑、公园绿化、街道空间适儿化改造项目纳入规划优先清单,注重儿童资源优先配置、需求优先满足,统筹城市、街区、社区三级服务资源,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建设适儿化改造。
“我们正针对性地解决托育方面服务供给总量不足,教育方面学位紧张难以更好满足群众‘上好学’美好愿望,医疗方面的儿童看病就医便利度、满意度有待提升等。”渝中区妇儿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渝中区力争到2026年实现儿童友好街区社区覆盖率达到70%以上,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渝中特色的儿童友好街区社区。
目前,渝中区已成功创建1所国家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2所市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18所区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承接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等改革试点14项,新增儿童游乐场地1万平方米,增加儿童适儿化设施近百套。
调研现场 (七星岗街道供图)
成果发布交流会结束后,参会的重庆市妇儿工委、市妇联、渝中区妇联相关负责人来到七星岗街道的抗建堂社区调研“渝好空间”项目建设情况。
抗建堂社区“渝好空间”是重庆市第二批创新示范建设“渝好空间”项目实施点,于今年8月申报成功,预计2025年4月底建成。
按照规划,抗建堂社区“渝好空间”,依托已形成的“两核三线多点”的妇女、儿童、家庭全域友好型社区建设理念,整合社区10分钟社区生活圈范围资源,构建“妇女友好、儿童友好、家庭友好”的特色空间,建设成为“十分钟生活半径”内的妇女儿童友好生态圈。(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