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莞城步步高小学的“莞文化寻根之非遗莞草课程”、东莞南城阳光六小的“纸泥工艺教育”、东莞外国语学校的“小学水墨重彩画创意课程”……立足本土,创新开发,一批批来自东莞的项目式课程获得广东省艺术教育的肯定和称赞。这些荣誉正是莞邑美育“品质课堂”建设的生动注脚。
据悉,为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地推进东莞市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堂”建设。目前东莞市共评出三批“品质课堂”实验镇街、实验学校和实验教研组。其中,小学美术学科共有24个被评为实验教研组。这些实验基地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推进课堂变革、突出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为此,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推出莞邑美育“七彩计划”,以“品质课堂”实验基地视导为抓手,推动各实验基地进行展示交流,增加片区内镇街间的联动,拓面成片,共享经验、资源和智慧。
创新钻研,打造学科品质教研组
黑白色彩不够吸引小学生怎么办?教学所需用具太复杂怎么办?学生年龄太小不好操作怎么办?这些都是东莞外国语学校美术科长吴远仪在小学国画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问题。
针对小学国画的教学困难,吴远仪所在美术科组进行了国画课程改革的实践性探索,开创了“小学水墨重彩画创意课程”在常规教学之外通过水墨重彩画以更为鲜艳的颜色吸引学生;在国画课堂教学上,从不同年段进行了水墨重彩画课堂教学模式的有益研究,将编织、彩铅、手工剪贴等引入国画教学,总结出水墨重彩画教学的策略、内容、路径和评价,以及传统国画教学与水墨重彩画教学的传承与突破方式;开发水墨重彩画课程读本,构建课程体系。
“每周研讨,定期培训,结合各自所长。”谈到美术科组,吴远仪表示,在“七彩计划”的教师成长框架下,美术科尝试以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在美术活动中深化品质课堂研究,在打造品质学科教研组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式课程,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下开展真实性学习,希望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也推动教师成长发展。
强化交流,以建设特色项目促进课堂变革
通过项目式课程打造,品质课堂展示,再到建成学校美育品牌,美术课堂在不断交流碰撞中革新、发展。东莞莞城步步高小学的“莞文化寻根之非遗莞草课程”和东莞南城阳光六小的“纸泥工艺教育”就是学校品牌项目式课程在“七彩计划”下通过这一过程建设并发展成功的典型代表。
挖掘和传承本土文化,将纸泥砖雕等传统工艺融入美术教学。据东莞南城阳光第六小学副校长欧日寿介绍,在东莞南城阳光第六小学,以“纸韵尚美,泥趣塑爱”为主题的纸泥砖雕大单元教学,不仅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纸泥工艺教学的深入,积极参与区、市、省级品质课堂教研活动,在不断地交流碰撞中,已拥有了较成熟的教学经验,还编写了校本教材。
据了解,品质课堂交流活动在东莞市已常态化开展。莞城、寮步、厚街、凤岗、茶山等镇街已先后开展了6次品质课堂展示交流活动,以影视、书法、项目化为主题的9节优质课例、7次主题分享和两场学生作品展览在活动中逐一呈现。此外,石龙镇还分批次对镇内各校开展美术品质课堂教学专题视导。通过听课、研讨、交流提升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从而带动全市学校课堂变革。
统筹全局,拓面成片助力美育教育整体提升
组织3000余人次参加美术、书法研修活动;先后开展了松山湖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等六大片区的联片教研4次、专题式教学视导活动6次;开展交流研修活动、基本功比赛、作品征集展示活动近100场;开展单元教学探索与实践研修活动30余场次……东莞作为走在美育教育前列城市,利用“七彩计划”平台,通过统筹全局、拓面成片的策略,以品质课堂实验基地为核心,正全力推动美育教育的整体提升。
品质课堂实验基地不仅是一个教学场所,更是一个辐射带动美育教育整体提升的引擎。据东城街道艺术教研员张秋萍介绍,在东城的美育教育建设中,一直致力于将品质课堂实验基地打造成为美育教育的新高地。老师们注重创设美育环境,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在品质课堂实验基地,老师们积极探索融创模式,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美育与德、智、体、劳的深度融合;推行“学科+”课程综合化,将美育元素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构建“平台+”多元化展演机制,让美育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
在东莞的各镇街,美育浸润活动一直在持续展开。东莞市美术教研员詹逸然表示,品质课堂实验基地,是教育创新与实践的交汇点,是教学理念与技术手段深度融合的试验田。单元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新型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在莞邑美育“七彩计划”的推动下,建设品质课堂实验基地,促进美术课程的重构与内容的创新,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实践性的课程。这些课程以点带面,拓面成片,带动着全市的美育教育提升。
文 | 范彬彬
图 |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