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知名教练满脸红痕,专家:通过自伤缓解情绪是饮鸠止渴

潮新闻客户端 实习生 董玥含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徐尤佳

最近,关注欧洲足球的朋友肯定注意到了这样一件事——曼城队的主教练瓜迪奥拉在一场比赛后接受采访时,不仅满头都是红色的抓痕,鼻子上还有一道触目惊心的血口子。

当记者问起这些伤口时,瓜迪奥拉很坦诚地说:“是我自己用指甲挠的,我就是想伤害自己。” 

从比赛时的画面就能看出,球队输球后,瓜迪奥拉显得非常焦虑,坐立难安,不停地用手抓挠自己。虽然赛后他还能轻松自嘲,但实际上,这些自伤的动作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问题。

杭州市中医院临床心理科的专家们有话说。

图片

图片来源于IC photo

“条形码女孩”:小学四年级开始自伤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危机愈发凸显,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逐渐成为更多中学生面临的情绪危机之一。非自杀性自伤在青少年中的流行率约为17.2%,其中又以女孩居多,因此还衍生出了一个群体“条形码女孩”。

正在上初中的小文是个性格十分内向的姑娘,在学校鲜少与同学交流。

一次课堂上,老师意外发现她行为有些异常,手臂上出现了血痕,她赶忙轻声制止,并带她到医务室处理伤口。在小文的坚持下,老师答应她不把这件事告诉父母,最后她在班主任陪同下到杭州中医院临床心理科接受辅导。

在医生的耐心引导下,小文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原来,她的自伤行为早在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了。目睹一次爸爸妈妈的激烈争吵后,小文既恐惧又伤心,感到深深的无能为力,后来就开始慢慢地自残自伤,因为她发现每次疼痛后情绪都得到了释放。

上初中后,沉默寡言的小文在班上几乎没什么朋友,只有一两个能说得上话的同学。这次用小刀自残,也是因为与同学发生了争执,因为害怕失去仅有的朋友,加之心里深深的自责与无力感,让她再次陷入自我伤害的泥沼。

小文说,自残这件事她从来没跟别人说过,哪怕夏天也坚持穿着长袖,就是怕老师和同学看到她手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疤痕。平时她和父母也不怎么交流,这种事更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倾诉。

警惕!低自尊人群自伤的可能性更高

根据压力敏感模型来看,如果青少年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中,就会导致认知脆弱性,如形成低自尊,从而增加自伤的可能性。

比如,有些青少年在学习中遭遇了挫折,老师家长不但不鼓励,还总是批评,给出一些负面的反馈,就会导致孩子越来越自卑,进而抑制积极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形成较低的自尊。

而事实上,所有年龄段都可能因周围的负面反馈,低自尊的出现而产生自我伤害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十分复杂,常见的原因和心理动机包括:

➤释放压抑的情感

部分群体在面对困境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自伤来宣泄被压抑的情绪。尤其在面对极度的愤怒、焦虑、悲伤或压力等情绪过载时,他们通过自伤暂时转移对情感的关注,用身体上的疼痛短暂地逃避内心的痛苦。

➤自我惩罚

生活中像瓜迪奥拉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部分人因低自尊和强烈的自我批评,产生 “不配” 获得快乐或宽恕的想法,从而用自伤来惩罚自己。

➤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还有一部分自残者常常感到自己被“忽视”。某些孩子即使生活条件优渥,但是心理发展需求却没有被满足。被家庭忽略、被学校忽视甚至被同学、朋友不理解。为了“自救”,自伤就成了获取关注的一种极端的方式。

有效干预:为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患者伸出爱的援手

令人担忧的是,绝大部分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患者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因为自伤是他们处理情绪的唯一途径。因此,当我们发现身边存在这样的人群时,不应一味指责他们的问题,而应主动伸出援手,探寻他们自伤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

自伤是一种极为严重、高度复杂且隐秘性强的行为,众多因素都可能成为其诱因。为防止NSSI行为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肆意蔓延,我们每个人都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现身边存在有自伤倾向的人,务必及时劝导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治疗,帮助他们走出内心的阴霾,重新拥抱健康的生活。

图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