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理直气壮向随意刷脸说“不”
如今,支付要刷脸,门禁要刷脸,似乎很多本不必刷脸的地方都开始刷脸,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我们这张“脸”?特别是如何平衡个人信息安全和互联网应用的便捷性?2024年,上海开展了“亮剑浦江·2024”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明确了公共场所“不刷脸为原则、刷脸为例外”的治理大目标,而且上海市还率先确定了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三大原则:“为公共安全所必须”“有法律依据”“做到单独告知”。
毫无疑问,当前已进入“刷脸”时代,购物时刷脸支付、用手机时刷脸解锁、进小区时刷脸开门……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通过刷脸来解决。但刷脸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却面临着技术被滥用、信息被泄露的巨大风险。因而,非常有必要对人脸识别行业予以规范,以保护每个人享有“不刷脸”的权利。
媒体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九成以上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不过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侵犯或财产损失。媒体调查发现,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5000多张人脸照片标价还不到10元。
“人家直接一扫你的脸你的钱就被支付出去了,所以你这个脸就天天走在路上,这不就是一个行走的密码吗?”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在刷脸几近泛滥的情况下,一旦人脸信息丢失,或者数据库泄密,就可能给人们带来较大风险。比如,当人们使用密码支付和二维码支付时,即便手机丢失,还可通过挂失等方式更换密码,进而确保安全。而面部信息等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其一旦泄露就处于不可逆转的暴露状态。故“行走的密码”自然容易导致个人资金及相关信息被窃取,甚至出现被他人刷脸进入小区甚至房间等危及人身安全的极端事件。特别是,当小区或经营者都能通过刷脸方式搜集面部信息时,面部信息的安全性已然受到威胁。
因而,互联网时代不能为了便利而牺牲人们的安全,必须确保人们享有“不刷脸”的权利。就像上海此次专项行动中所明确的,公共场所应以“不刷脸为原则、刷脸为例外”,并守牢“为公共安全所必须”“有法律依据”“做到单独告知”三大原则。
但要想坚持这一原则,看似简单,实则有较大难度。如在到处都是刷脸设备,人们随时随地可能被刷脸的情况下,任何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刷脸;特别是一些地方将刷脸作为唯一选项,人们要想接受服务或办理某个事项,必须刷脸。这样做显然有违三大原则。
为此,执法机关必须强化执法力度,加强对各个行业、各个场所的执法检查,对违反法律规定擅自要求人们刷脸,以及未尽到提示义务开启刷脸功能的行为予以纠正和处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醒人们注意保护自己的“刷脸权”,理直气壮地向随意刷脸说“不”,充分保护自己享有“不刷脸”的权利。(史洪举)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