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玩泥巴”的那位睢宁老师,今年玩大了…

图片

“大家想一想,咱们的额头是不是比面部要突出一点,所以我们要在上方多捏一点土,还有我们的颧骨……”

图片

12月1日上午,忙完了学校的课程,按照之前约定的时间,郭永打开手机与河南省邓州市冠军小学的老师进行直播连线,开展泥塑的线上教学。

大概一个小时左右的教学时间,郭永向孩子们直播讲授了泥塑的人物面部轮廓相关捏制技巧。

以直播的方式进行泥塑教学,这对郭永来说是一种试水,更是推进睢宁传统技艺走出去的一种尝试。






“我”在学校捏泥巴



郭永是魏集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泥塑教师。2024年对郭永来说是忙碌的一年,除了日常教学,他还给自己定了一个与100所学校连线教学泥塑的计划。

今年8月,郭永参加了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主办的“火种计划・一师一梦”项目,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交流中,不少老师都对他的泥塑教学感兴趣,他便萌生了和其他学校联合教学的想法。“我先把100个学校目标定下来,然后想100个学校真正能有多少个学校推广泥塑课,如果有的话我们前期在网上进行交流进行互动。如果他们真的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肯定自己可以到他们学校进行更深一步交流,把课程做得越来越好。”

图片

目前,郭永已与河南省邓州市冠军小学、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华西希望小学、云南红河州石头镇小学等7所学校开展连线教学。除此之外,在睢宁本地,郭永还前往近10所小学的课堂上进行泥塑教学。

“在咱们动手做某样物体的泥塑前,我们首先要对这个物体的轮廓有基础的认识,抓住它的最主要特征,哪位同学能说说青蛙的关键特征在哪里?”

图片

初冬的睢宁气温微凉,室外的寒风让人伸不出手来,但在魏集镇中心小学教师郭永的泥塑课堂里,孩子们玩泥巴却玩得热火朝天。

在郭永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拿起手中的陶泥,一一搓成水滴状,用三根手指捏住陶泥,捏出青蛙大概的身体轮廓,一条圆溜的长条经过三折就成了青蛙的腿。轮廓初成,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充满了欢笑。

“我特别喜欢上郭老师的课,郭老师会教我们做各种小动物,做好了会特别有成就感。玩陶泥的感觉太棒了。”学生王俊贤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捏的小猪和青蛙,小泥塑看起来还真是有模有样。





为找泥料走遍睢宁山头河沟



1999年,郭永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扎根乡村教育。只不过,毕业之初他是数学老师,并不教泥塑。机缘巧合下,郭永接触到了根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自己做出了很多不错的根雕作品。

图片

▲郭永的根雕作品

2015年暑假的一天,庆安水库清理淤泥,郭永正好带着孩子在附近玩。他捏了一下清出来的淤泥,土质细腻而且弹性很好。郭永突然灵光一现,想着如果能将泥塑搬到课堂上,学生们肯定喜欢,对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作能力都是更好的锻炼。

图片

魏集镇中心小学的校领导很支持郭永的想法,专门腾出了6间教室给郭永做工作室,还购置了很多专业工具,创办泥塑社团,在每个年级都开设了泥塑课。郭永也由此成了一名专职的泥塑老师。

“当时的网络还没有现在发达,买不到现成的陶泥,为了上好泥塑课,每逢寒暑假和节假日,我都到睢宁各地‘踩点找土。”为搜集上课泥料,郭永几乎走遍了附近的山头田地河沟。

图片

张圩一带遍布小山,有大量红泥;官山黄圩与泗县接壤地带的大田里,泥土是黑色的;岠山脚下的白胶泥,泥性干净,是泥塑的绝佳材料,但数量不多……说起这些,郭永轻车熟路,他表示,远的连山东的苍山他都去寻过土。

为给孩子教授更好的泥塑技巧,2017年,郭永自己交了5000元学费拜师宿迁市郝氏泥塑的传承人郝钧老师,从人体的骨骼肌肉到塑性堆叠中追求细节生动和夸张表现等,郭永一一沉下心认真求教。十天的封闭学习仿佛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脉,无论是自己创作还是指导学生,都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刚开始时,家长们看着孩子们衣服上带着泥点子回家,不能理解,甚至有些生气,说他放着好好的数学不教,整天带着孩子玩泥巴,是不务正业。当时郭永心里很不是滋味。

图片

“不少爷爷奶奶刚开始说我不务正业,不好好上课,净搞一些没用的东西。”好在学校的支持力度很大,将泥塑纳为校本课程,让郭永安安心心搞创作、带学生。除此之外,郭永还精心编制了泥塑校本教材,从理论到实操,让教学更规范、得心应手。当年的闲言碎语再被提起,对于郭永来说早已风轻云淡。

郭永带着学生们做出的《留守儿童系列》《延安五老》《红色记忆》等泥塑作品,送到县里、市里和省里展出,孩子们成就感满满,家长也渐渐明白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很多人主动将孩子送到了泥塑社团。

图片图片

时间证明一切,努力不会白费。2020年,郭永老师荣获了“乡村教师奖”,奖金10万元。这一奖项全省仅3人获得,郭永是徐州唯一一名。2019年郭永泥塑名师工作室成立,成为魏集镇非遗文化保护基地……

图片

图片





让更多的“曹顺”走出去



在郭永多年的教学中,遇到过一个叫曹顺的学生,他非常喜欢做手工,在泥塑创作上很有天赋,郭永就额外给他“开小灶”。

图片

▲郭永与他的学生曹顺

“他当时是四年级,我就说你每天中午放学后吃完饭就到我办公室来,我单独给你辅导。坚持了将近两年吧,我给他讲了很多泥塑创作时需要注意的造型技巧、创作思路、制作手法,他确实有了一定的提升。”

曹顺上了初中后,由于学业繁忙,和郭永的联系也少了。今年10月,曹顺联系郭永,告诉他自己的五件泥塑作品被拍卖到了1000元。由于未烧制的陶泥运输易破损,他想拜托郭永帮忙烧制。

图片

图片

曹顺与他的泥塑作品

“我听了非常高兴,我说这是好事,我真的没想到,肯定是绝对支持他。我把他的5件作品烧制好包装好送给他。后来他又告诉我获得了1200元拍卖费,最让我意外的是他把1200元捐给了学校。”

曹顺泥塑作品被拍卖这件事给了郭永很大触动。

“我从来没想到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作品变成一种商品。泥塑到现在已经做了第九个年头了,我想是不是能让更多的‘曹顺’站出来,把自己的作品推出去。这样的话孩子们有了一技之长,我们赋予了泥塑作品更多的经济价值。如果能把得到的再用于需要帮助的同学身上,那岂不是更好。”

今年11月中旬,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郭永购置了粉碎机、和泥机、陶泥等,用来加工陶胚,尝试制作了一些卡通人物模具,请了学生家长杜丽来加工制作。

图片

▲学生家长杜丽

杜丽告诉记者,她平日里很喜欢做手工,自己两个孩子都跟郭老师学泥塑。当郭永找到她时,她欣然同意前来加工陶土胚。“学校举办泥塑展览我们家长都来参观,看到那么多形象、可爱的小人或者花草,我觉得挺好。像我们小时候也玩这些,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爱好,能锻炼动手能力。”

加工好的陶土,郭永打算用来让学生进行上色创作。

图片

郭永说:“通过孩子的双手,给陶胚赋予斑斓的色彩,充满童真童趣。比如在元旦、春节等假期期间,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一起进行义卖,把获得的费用用于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

走进郭永的工作室,屋内桌子上、茶几上、壁柜上摆满了各种根雕工艺品、泥塑工艺品,虫鱼、飞禽、人物,每一个都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农耕生活、风俗习惯等,人物形象逼真、表情丰富、动作传神,非常接地气,很容易吸引观赏者的兴趣。

图片

课桌前,一本教材,一块陶泥,郭永的双手一会翻着书,一会捏着泥,时而紧蹙眉头,时而恍然大悟,沉浸在泥塑的世界里。校园里,郭永精心制作的陶行知塑像在寒风里屹立,上面印刻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图片



图片

记者丨杨艳秋

一审 | 话梅

二审丨李璇

三审丨仝勋

监制丨刘砾

总监制丨鲁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