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增活力 乡村添魅力——北塔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纪实

红网时刻新闻12月3日讯(通讯员 苏日君 郑丹枚 刘恩权)稻菽流金,瓜果飘香,田畴沃野话丰收;产兴业旺,乡村振兴,小康路上笑开颜。

今年来,邵阳市北塔区紧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脉搏,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乡村秀美的壮丽画卷,奏响了一曲城乡融合、协同共进的激昂乐章。该区连续10年获评省级农产品安全示范区;白田蔬菜基地成功申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邵阳综合试验站;陈家桥现代农业蔬菜综合产业园获评省级现代农业蔬菜(特色)产业园、优质副产品供应基地。

图片

北塔区美丽乡村。

“融”出产业新活力点亮乡村振兴“闪光点”

早晨支起帐篷开启放松的一天,中午炭火炙着烤肉嗞嗞作响,下午围炉煮茶聊聊琐事,晚上仰望星空畅想生活……每到周末,北塔区陈家桥镇李子塘村便成了市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过去的李子塘村虽有质朴田园风光,却因产业单一、基础薄弱,发展步伐略显蹒跚。北塔区精准把脉,果断投入大量战略资源,一场乡村蜕变之旅由此开启。

李子塘村大力发展精品水果和蔬菜种植产业,着力打造李子塘村精品水果和休闲农业品牌,全村共种植黄桃、优质杨梅、黄金奈李、三红柚等精品水果千余亩,老百姓从中也增加了不少收入。

图片

李子塘黄桃基地。

但北塔区深知,产业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唯有开放合作、延伸链条,方能行稳致远。为此,该区积极促成李子塘村与湖南呙氏老农民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如同“鲶鱼效应”,激活了当地产业的“一池春水”。村企携手,对果园实行精细化、现代化管理,品质飞跃,黄桃、黄金奈李成功斩获绿色食品认证,贴上“绿色优质”标签,打入更广阔市场。

随着发展步伐加快,果园旁的包装车间拔地而起,现代化设备有序运转,对刚采摘的鲜果进行筛选、清洗、包装,降低损耗的同时,提升产品附加值。旅游设施也如雨后春笋,观景步道蜿蜒其间,游客可穿梭桃林,赏景尝鲜;休憩亭阁错落有致,供人歇脚品茗。黄桃节顺势举办,以果为媒、以节会友,吸引超 7 万人次游客纷至沓来,欢声笑语在果园回荡,乡村旅游热潮汹涌,一产顺势向二、三产华丽转身,填补产业链空白,绘就“春赏花、夏摘果、四季游”的生动图景,让李子塘村成为周边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图片

市民周末来到李子塘村黄桃园打卡拍照。

“目前,实施的3000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蔬菜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建成后极大地提升我区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水平,为乡村经济注入澎湃动力。”北塔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苏日君说。

“探”寻创新驱动力,开拓产业升级“新赛道”

近日,在北塔区贺井村150亩蔬菜产业园,来自湘郡铭志学校的学生,正穿梭其间,识蔬菜、学农事、悟农耕文化,在泥土芬芳中增长见识、磨炼意志。

过去,贺井村采用传统种植销售路径,不仅收益平平,有时候因为没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大批蔬菜烂在地里。北塔区积极推行“校农结合”模式,湘郡铭志学校与贺井村蔬菜基地合作,让“菜园子”直通学校食堂“餐盘子”,在保障学生饮食健康的同时,又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图片

贺井村蔬菜基地。

“学校承包我们村里的这个蔬菜基地,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土地租赁收入,还雇佣他们作为工人,实现‘双增收’。同时,湘郡铭志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劳动实践的场所。”据贺井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让土地产出蔬菜,更“长出”知识与文化附加值,村集体年收入水涨船高,突破30万元,还为30多位村民送上家门口的就业“礼包”,实现产业发展与乡村教育、村民增收多赢局面。

创新,宛如农业发展的“基因密码”,在北塔区被不断解锁、重组,孕育出全新发展动能。

在陈家桥现代农业蔬菜综合产业园,“宝庆一号苦瓜,荷兰水果黄瓜,普罗旺斯西红柿,北塔清香椒等品种相继推出,物联网设备遍布田间,土壤湿度、肥力、病虫害等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遥感监测卫星高悬,精准“扫描”作物长势,为农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依托海量数据搭建的智慧数字化农场管理平台,如同“农业大脑”,一键操控灌溉、施肥、温控等环节,让农业生产告别“看天吃饭”“凭经验行事”粗放时代,迈入智能化、精确化“新赛道”,农产品品质过硬、产量攀升,成为市场“宠儿”,为全区农业现代化转型立起“风向标”。

“绘”就城乡新画卷,打造融合发展“新样板”

沐三村,藏于北塔区山水间的“璞玉”,坐拥“小丹霞”独特地貌,往昔却因交通不便、设施滞后,美景“养在深闺人未识”。

北塔区以城乡融合为“画笔”,开启雕琢之旅。新修步道似灵动“丝带”,蜿蜒于丹霞山峦与田园之间,串联起各处景点;结合无土、桂竹山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对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水电通达、网络覆盖,乡村与外界“无缝对接”。

不仅如此,立足自然资源与现代需求,沐三村巧辟蹊径,构建“生态循环种植养殖 + 农业休闲旅游 + 中小学生学农基地”三位一体模式。农田里,生态循环系统高效运转,养殖废弃物化作肥料滋养作物,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反哺畜禽;农舍旁,农家乐炊烟袅袅,游客品尝农家美食、体验农事乐趣;研学基地内,学生们亲近自然、研习农耕,感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这一模式深挖乡村多元价值,农田不再仅为生产,更成休闲、教育“打卡地”,农产品附加值飙升,乡村人气爆棚,为城乡融合打造“可复制、能推广”典范,吸引周边乡村纷纷“取经”效仿。

图片

沐三村丹霞景观。

随着农村旅游的兴起,北塔区农业农村局还大力推进村(社区)小游园建设工作,今年已先后在新滩镇街道新渡社区、江北社区、状元洲街道观音庵社区等地,成功打造了12个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小游园,使村(社区)的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提升,让附近村民有了休闲游玩的地方,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家门口就有‘小公园’,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跟城里一样好!”家住观音庵社区的刘阿姨笑着说。

俯瞰北塔大地,山峦叠翠、花满村庄,产业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振兴足音铿锵。面向未来,北塔区将加速朝着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富民强村与乡村文明相互融合、基层建设和治理创新同步提升的乡村振兴之路大步迈进。相信,明天的北塔将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辉煌未来。